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球化进程加速和中国不断崛起的今天,我们需要认真研究一下中国国家利益边界和本土边界之间关系的问题。因为,正确理解和认识国家利益,是制定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和起点。文中所说的利益边界是指国家利益的边界,所谈的本土边界则是实实在在的国家边界。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外交思想中的国家利益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利益是各国制定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 ,同时也是外交政策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邓小平是新中国领导人中明确提出应以国家利益作为中国处理对外关系出发点的第一人。他认为 ,国家利益是一个由各种利益要素组成的有机统一体 ,国家的主权与安全是其中最为重要和根本的利益 ,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当前中国最大的国家利益。为了实现这一国家利益 ,我国必须采取坚定而又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 ,构建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这一外交政策不仅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也有益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3.
国家利益与中国的安全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安全战略是指国家调动力量与资源实现安全目标的科学与艺术。国家制定安全战略,出发点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决定安全目标,而安全目标及可用的力量、资源决定国家可选择的手段。基于这样的逻辑,讨论中国的安全战略,首先需要讨论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4.
中国外交中利益判断与价值判断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判断和利益判断是国家外交理念的基础,也是制定外交政策的出发点。中国外交中较多关注价值判断,对具体的国家利益判断则表现得不甚清晰。从总体来看,中国外交并不缺乏气势宏大的战略规划,如“一边倒”理论、“双反(反美反苏)”理论、“三个世界”理论等等,怎样在规划未来的过程中有效维护现实国家利益,则一直显得不足。从历史上看,中国重义轻利的思想根深蒂固,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导致我们对利益尤其是国家利益有所忽略。我们有宏大的蓝图,但缺乏具体的利益精算。我们习惯于“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从抽象到具体,从大到小;…  相似文献   

5.
国家利益与阶级利益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是国际关系理论一个有争议的核心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决定不同制度的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与目标,因此它是指导各个国家对外行为的根本观点,也是分析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动因与判断国际事务是非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东西方的国际关系理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西方强调国家利益是对外政策的出发点与唯一目标,它们用国家利益来掩盖阶级利益;苏联过去认为阶级利益在国际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国家利益或民族利益必须服从阶级利益。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强调全人类的共同利益高于一切。本文试图就这一争论问题,结合中、苏、美外交实践,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尽管国际社会出现了日益加强的全球化发展趋势,有人甚至认为国家利益已经过时。但在以主权国家为基本单位的现实世界中,国家利益始终是国家内外政策与行为的根源和立足点。离开国家利益就无法谋求和确保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离开国家利益也就无法认清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本质。国家利益无疑仍是当今国际关系中主权国家制定内外政策的出发点,也是衡量政府行为正确与否的基本标尺。从我国国家利益角度出发,实现祖国统一,振兴中华民族,是我们的崇高目标和神圣使命。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国家利益为第一需要,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  相似文献   

7.
文化作为思维方式影响着国家的外交行为,一国对外形象和对外态度的被接纳和受欢迎程度则取决于行为体的文化内涵或者说价值观,而“国家利益来自国家特性”。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指出:“西方观察者不应低估这样一种可能性:中国有可能自觉地把西方更灵活、也更激烈的活力与自身保守的、稳定的传统文化融为一炉。如果这种有意识、有节制的进行的恰当融合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国际关系中,价值常常是一个模糊、富有争议以及内在的定义从未真正统一的概念。一方面,国际关系中由于意识形态、传统和文化的差异,什么是普世性的价值和什么应该构成价值的内涵,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历来存有争议;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国家在政治与社会经济结构上的差异,以及由于国家类型和利益的不同,如何在具体的外交政策中反映和追求价值的方式,也相去甚远。进一步来说,什么是价值与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关系?这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有的国际关系学者、或者说现实主义的学者往往主张,一个国家的自由意志,应该是国际关系中得…  相似文献   

9.
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这两个概念是构筑现代民族国家体系的两块基石。现代国际社会风云变幻,国家行为纷繁多样,但是都脱离不开主权和国家利益这两根主轴。同样,要透过当代国家关系复杂多变的现象,理解和把握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性质和规律,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也是不可或缺的两把钥匙。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16,(10)
正纵观近些年来,美国对中国的所作所为,其执政精英似乎是全盘照搬了米尔斯海默所提出的应对中国崛起的策略。约翰·米尔斯海默是我很欣赏的一位国际关系理论学者,他好就好在直面国家政治的本质,剥去了一些资本主义政治家的虚伪面纱,认为国家利益是国家行为的根本出发点,获取尽可能多的国际权力是大国博弈的根本所在。由此他考察了美国200多年的历史,认为有时"碰巧"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的逻辑都指向了相同的政策。在这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专制王朝前期的国家利益观 (一)秦统一中国的政治过程 从国家形成的哲学逻辑考察,国家是国家利益的载体,国家利益反映国家的特征属性。从国家形成理论考察,早期中国政治进程中统一、分裂和民族融合的这种政治过程,是由民族发展进程中的内部因素主导,形成国家的典型模式。中国的国家利益始发于早期国家时代。  相似文献   

12.
我们马上就要进入21世纪,当前,国际政局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虽然政治上的冷战已经结束,但经济上的“热战”或者说“血战”才刚刚开始。每个国家都希望通过发展经济来追求本国的利益。韩国与中国外交关系的建立就是两国贸易不断发展的结果。我个人认为,虽然目前韩国和朝鲜在政治、军事和安全上还有许多问题不能解决,但如果从经济着手,相信南北问题会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相似文献   

13.
陈统奎 《南风窗》2008,(23):61-63
翟建坚持就案论案,就事论事,全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当事人切身和切实的利益,一切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围绕犯罪构成和证据问题展开。而北京律师同行则希望走另一条道路,即淡化当事人利益,将法庭作为舞台,表达超乎个案之上的主张和诉求,期冀通过杨佳案推动中国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4.
郑永年 《南风窗》2008,(1):12-14
从各个方面来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民主(developing democracy)国家。或者说,民主政治正在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人口国家发生和发展。之所以强调中国是发展中民主,是因为,其一,中国无需像从前那样盲目地视自己已经发展出比西方更为高级的民主,其二,中国有能力发展出民主,  相似文献   

15.
论国际话语权与中国拓展国际话语权的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作为责任大国走上了国际舞台,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是中国应对当前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体系的一种诉求,也是与中国的国家利益及其在国际事务中所承担的责任相适应的。如何正确定义国际话语权,提出拓展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新思路,调整和发展中国的国际话语,使得中国的国际话语和其国际地位相一致,是中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中国的国家利益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在检察机关工作实践中,对于使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涉罪未成年人解决心理问题的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概念用语混乱、心理咨询以办案需要为出发点、咨询主体的专业化程度低、咨询范围不明确、缺乏效果评估等。为进一步规范该项工作,规范心理学的应用,建议统一使用心理咨询的概念;以涉罪未成年人的利益保护为咨询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加大对专职和兼职咨询人员的培训并明确分工,让未检检察官重在发现心理问题并处理轻度心理问题,而专业心理咨询师处理严重心理问题;咨询技术方面以认知主义和行为主义的方法为主;并引入专业人员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认知态度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拒绝阶段、接触感知阶段和认同阶段,这种态度的转变是与中国国家安全利益结构的变化分不开的.中国的安全利益由重点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保护国家的政治利益转变为强调经济建设和政治安全并重,优先考虑经济建设,再到提出新安全观,强调国内利益与国际利益相结合,构筑和谐世界.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安全重点的转移推动了中国在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中的不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8.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对中国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的海外利益全方位多层次高速度拓展,同外部世界的利益融合不断加深,国家海外利益保护正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任务,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要作用相应凸显。随着国际格局深度演进和中国式现代化加快推进,涉外法治建设也要与时俱进,更好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正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都在根据其国家利益和金融危机对其影响的程度开始调整自身发展战略,由此引起的国际关系大调整和大博弈必然影响到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发展安全。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考虑世界经济格局新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及其转变所带来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国家利益的外延正在扩展,扩展至包括能源、环境等以前被忽视的众多领域。这种外延的扩大,在本质上只能是中国民众利益这一内涵之丰富和饱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