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全球公域是指处于国家主权管辖范围以外的区域及其资源。全球公域这一概念本身内涵着某种超越国家主权的规范。其公有属性意味着对国家权力和利益的限制,而开放性和资源的竞争性则造成国家间在全球公域进行博弈以获取更多利益的现实,两者之间互相矛盾,这也是全球公域治理的伦理困境所在,即在全球公利与国家私利之间如何平衡的问题。全球公域中存在着理性逻辑和实践逻辑,这两种行为逻辑互相制约,加上全球公域的公有属性,使得国家权力在全球公域具有边界性,利益的最大化受到制约。为了有效维护全球公域的公有属性,需要加强制度建设以规范国家行为。本文对现有全球公域治理制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进行了分析,指出全球公域的治理制度亟待完善。中国历来积极参与全球公域治理,可以从价值理念、制度建设等层面提供公共产品,以推动全球公域秩序朝着更为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主权和人权这两个概念都是在西方产生的。在很长的时期内,这两个概念都是平行发展的。人权思想和主权思想获得重大发展的时间段基本上是重合的。在这两个概念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其内容既有矛盾的一面,也有交叉和重合的部分。矛盾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一是原始意义上的人权主要是为了保护个人免受国家权力的侵害,二是现代意义上的国际人权保护对国家主权造成了很大冲击。交叉的部分主要体现在17、18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以人权学说为武器,进行夺取国家主权的斗争。重合的部分主要指二战后主权与人权的内涵在某些方面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
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权是国际法和国际关系中两项最基本的原则。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看,民族自决权是主权国家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没有自决权的民族难以上升为主权国家;而国家主权是民族自决权的最终表现形式,没有主权的民族国家不可能长久地自立于国际社会。但是,在主权国家——不  相似文献   

4.
区域合作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合作是当今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虽然由于各区域的自身特点不尽相同,合作的基础和形式也各有不同,但发展的趋势则有很大的趋同。从经济层面来说,区域合作既符合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又适应地区国家争取“多赢”的需要;从安全层面来说,区域合作,既有助于应对非传统安全的挑战,又是地区国家追求自身安全利益的一个重要领域。由于区域合作首先是以地区国家的利益为基础的,地区国家参与区域合作也是以国家利益为本、为优先的。从国际角度看,区域合作是以国家利益为基点的国际调节机制和国际关系调节过程,它所引致的国家主权转让(让渡)是在自主自愿基础上达成的,是一种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的有关国家的主权共享和主权扬弃,在区域合作中,国  相似文献   

5.
谢奕秋 《南风窗》2012,(4):13-13
去年9月国新办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明确了六大国家核心利益,即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主权是国家的基本属性,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拥有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力.中国为了争取国家主权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经济全球化作为主权的一种异化力量,必然要求让渡国家主权,从而对主权带来威胁和挑战.应对这种威胁和挑战,中国应该进行理性的选择,拓展和开创国家主权的运作途径,使中国在融入国际一体化的进程中维护和保障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7.
李超 《当代世界》2011,(8):41-43
20世纪末的"民族国家终结论"全球化问题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西方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于民族国家的发展前景提出了许多看法,其中最为重要的讨论是围绕国家主权展开的。国家主权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它一直是民族国家独立和完整的衡量标准之一。从历史上看,近现代国际体系的建立肇始于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此后民族国家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8.
现在国家利益分为三类:核心利益、重要利益和一般利益,这标志着我们对国家利益认识的深化。大国决定论任当今全球化时代仍然有其相当的合理性。但是大国之间存在两对主要矛盾,一是一超多强之间的矛盾,二是多强之间的矛盾,这是容易被忽视的一对矛盾,如彼此间的排序问题等。这就带来大国之间关系的调整问题。这种调整是以问题为导向的。  相似文献   

9.
国际上许多学者都认为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属性,是国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绝对的。本文从国际法法学理论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国家主权,指出国家主权的相对性,最后得出主权在受限下是最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国家主权思想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主权是惟一的和完整的,中国的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中国人民;国家主权是人权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没有国权就没有人权;"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以正确区分主权和主权权力为基础的,体现了对主权观现代意义的理解与运用.邓小平的国家主权思想,对于我们正确把握冷战结束后复杂的国际关系,迎接全球化、新干涉主义和民族自决对国家主权的挑战,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主权原则和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主权理论包括对内与对外两个范畴的涵义,其中对外部分保证国家在世界上的活动、权利和义务。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巩固和深化,为了回应台湾民众扩大涉外活动的要求,中国的国家主权理论即“一个中国”理论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新的环境和要求。本文提出主权共用论、主权层次论和主权共享论,以解决和平发展阶段两岸处理涉外活动的难题,并为未来和平统一阶段国家主权理论的更大创新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国家纷纷组建或发展区域性经济政治集团,走区域一体化道路.这种区域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权国家间基于共同利益而建立的超国家或跨国家的联合.一体化的每次重大进展,都意味着国家主权和职能进一步向一体化机构让渡.战后欧洲一体化犹如三级火箭,从经济一体化到政治一体化再到防务一体化,都是对民族国家绝对主权的适当限制和必要让渡的结果.欧盟就是国家主权和职能让渡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对中国国家领土主权安全的现状从战略层面进行战略再审视。领土是国家主权赖以体现的最基本物质空间,国家主权因为其以领土为物质基础才具有现实性。在全球化背景下,传统的国家领土主权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和限制,但建立在领土主权之上的国家主权,仍旧是国际关系的基石,国家领土主权不可侵犯仍是现代国际法的最重要原则。就此而言,今天中国国家安全的首要目标,仍然是维护中国领土主权的统一、完整与安全。从战略层面审视,就目前而言,中国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统一和安全都尚未实现,其作为中国的基本国情应予以正视并给予充分的战略考量。中国政府应充分利用和抓住国内环境和国际大环境变化中的"战略天窗期",着眼于战略大局,着眼于国家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坚持以和平的、外交的方式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边界纠纷,有效地维护中国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统一与安全。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产业,保护存款人的利益也已经成为现代法治国家银行法的重要立法原则和目标。但我国现有的存款人利益法律保障制度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金融安全网中缺少重要的一环——存款保险法律制度。本文通过对现有的保护存款人利益的制度的分析,就完善和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李鹏 《台湾研究》2005,(3):46-51
2月19日,美日两国外长和国防部长在华盛顿举行美日安全谘商委员会会议,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将涉及中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的台湾问题列入美日在亚太地区的共同战略目标,表示“鼓励和平解决有关台湾海峡的问题”。这一举动再次引起了人们对美国台海安全战略考虑的关注。在美国政府看来,台湾一直是其亚太甚至是全球战略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台海安全与美国的亚太和全球安全战略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农村民主的发展是党的利益代理动员和农民的利益考量回应之间结构性紧张的产物。通过以农民利益作为动员资源进行乡村社会的现代国家建构,虽然能够建立起具有高度动员能力的政治体制,但却始终面临忽视甚至违背农民自身利益诉求和表达的危险。农村民主则是有效沟通党的利益代理和农民的利益考量之间断裂倾向的重要机制,因而具有其内在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以后,环境问题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这是不争的事实。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国际环境保护运动和国际环境外交活动的深入发展已直接触及到国际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国家主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际环境保护与维护国家主权之间的关系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宗教意识一直影响着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导致了美国对国家利益认识和判断的扩大化,从而使美国的国家利益超出主权范围,发展为强权利益,这是美国推行霸权政策的内在根源.然而物极必反,美国的霸权主义终将失败.  相似文献   

19.
国家利益与阶级利益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是国际关系理论一个有争议的核心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决定不同制度的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与目标,因此它是指导各个国家对外行为的根本观点,也是分析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动因与判断国际事务是非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东西方的国际关系理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西方强调国家利益是对外政策的出发点与唯一目标,它们用国家利益来掩盖阶级利益;苏联过去认为阶级利益在国际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国家利益或民族利益必须服从阶级利益。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强调全人类的共同利益高于一切。本文试图就这一争论问题,结合中、苏、美外交实践,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外交思想中的国家利益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利益是各国制定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 ,同时也是外交政策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邓小平是新中国领导人中明确提出应以国家利益作为中国处理对外关系出发点的第一人。他认为 ,国家利益是一个由各种利益要素组成的有机统一体 ,国家的主权与安全是其中最为重要和根本的利益 ,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当前中国最大的国家利益。为了实现这一国家利益 ,我国必须采取坚定而又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 ,构建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这一外交政策不仅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也有益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