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尹家民 《各界》2011,(3):27-30
201O年8月28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刊登了一则震动世界的消息,题目是《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文中说:“据可靠消息,苏联欲动用中程巡航导弹,携带几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对中国的重要军事基地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东欧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以苏联为首的同帝国主义相对抗的进步力量。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了美国扶植蒋介石企图控制中国政策的破产。社会主义在东欧和亚洲的一些国家的胜利,引起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慌和仇恨,他们对社会主义中国采取不承认的立场,对中国进行封  相似文献   

3.
华盛顿专电 最近一个时期来,美国政府一直在调整海外军事基地布局:有的关,有的转,有的续约,也有的新建,以适应建立冷战后“世界新秩序”战略的需要。 目前,美国同世界上48个国家和地区订有军事条约,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约360处军事基地和设施,在43个国家和地区派驻军事使团。9月18日,美国国防部宣布,计划在10个国家44个地区关闭127个军事基地和设施,并对另外23个军事基地和设施的驻军进行缩编。这127个军事基地和设施,94个在西德,11个在西班牙,9个在南朝鲜,希腊、意大利、英国和澳大利亚各有3个,日本1个。在23个缩编的军事基地和设施中,14个在西德,3个在南朝鲜,2个在西班牙,意大利、日本、加拿大和百慕大各一个。这项计划从今年10月1日开始的1991财政年度开始执行,有的项目则从1992年或更晚的时候着手执行。 据初步分析,这150个军事基地和设施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4.
孙力舟 《党政论坛》2014,(22):33-33
三大收获 防止了美国本土和驻外军事基地及使领馆遭受大规模袭击。“9·11”事件后,美国一方面加强对国内和驻外机构及军事基地的戒备,另一方面派出军队深入恐怖组织的巢穴,由以前的被动防御转为主动进剿,取得了击毙“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等重大胜利。由此,美国人的安全感有所上升,从这一角度来看,美国政府的反恐行动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履行了国家保护公民安全的职责。  相似文献   

5.
美国国防部9月8日敦促国会批准布什政府“关闭多余军事基地”的建议,说该建议每年可节约几十亿美元的军费。然而,尽管近十年来,美国海外驻军面临大幅削减,但美国仍抱着冷战思维不放,继续在亚洲地区有针对性地保持强大的军事存在。 目前,美国仍在亚洲大陆周边的日本、韩国、菲律宾和新加坡等地部署着大量的驻军和基地,其中设在日本、韩国的基地是其中的核心环节。 由于二战以来的历史原因,美国在日本驻扎着大量军队,驻日美军司令部设在横田基地,现有陆、海、空以及海军陆战队各军种的现  相似文献   

6.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7月22日在会见印尼《独立报》总编辑迪亚时宣称:苏联准备消除部署在亚洲地区的全部中程导弹,即撤消在同美国进行的日内瓦谈判中所提出的关于在亚洲保留中程导弹的100个弹头的要求,条件是美国也这样做。而战役战术导弹(中短程导弹)也将消除。他说,苏联的出发点是“全球双零点方案”的构想。 正当美苏日内瓦第八轮军备控制谈判再次搁浅,双方互相指责对方为达成协议设置障碍之际,苏联宣布接受美国最早于1981年提出而一直为它拒绝的“全  相似文献   

7.
2月28日,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发表声明,就裁减欧洲中程导弹问题提出一项新建议,要求把欧洲中程导弹问题从核武器、太空武器的“一揽子”计划中分离出来,尽快单独缔结协议。声明说,早在去年10月苏美两国首脑雷克雅未克会晤已经商定好这项协议的内容,即苏联和美国在最近5年内全部销毁各自在欧洲的中程导弹,苏联在本土亚洲部分和美国在本土各保留100枚中程导弹。这项被称为“轰动  相似文献   

8.
马尼拉专电 美国在西濒南中国海、东临太平洋的战略要地菲律宾,驻有它在海外的两个最大的军事基地克拉克空军基地和苏比克海军基地。基地的存在是根据1947年签订的菲美军事基地协议。几经修订和延长的协议将于1991年9月16日到期。协议期满后基地或去或留,菲美双方已确定在今年12月进行谈判。菲律宾总统科拉松·阿基诺也定于11月再次访美谈基地问题。眼下,谈判前的准备活动正紧锣密鼓,美在菲军事基地的去留,已为世人所注目。  相似文献   

9.
美国军事基地调整是具有长远考虑的,其主要目的就是为美国干预未来冲突做充分的准备。美国发动下一场战争的地点会不会在亚太地区,将成为世人关注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10.
《瞭望》2003,(1)
本刊驻科威特记者洪漫报道:石油小国科威特国土面积仅为1.78万平方公里,但目前驻有1.5万名美国军队,美军还在这里修建了多个军事基地,并且囤积有大量的重型军事装备。海湾战争结束后,根据科美两国的共同防务协议,科威特允许美国在其境内长期驻军。科威特城郊的多哈军事基地成为美国陆军在海湾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军事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02,(23)
·事件· 5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正在莫斯科访问的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关于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布什是23日抵莫斯科,对俄进行了3天访问。 代号为“金色眼镜蛇”的泰国、美国和新加坡3国年度多兵种联合军事演习28日在泰国东南沿海春武里府梭桃邑军事基地结束。 北约19个成员国和俄罗斯的领导人28日在罗马聚首会晤,并签署了关于建立北约—俄罗斯理事会的《罗马宣言》。  相似文献   

12.
姚基 《学理论》2012,(31):42-4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国失去了在欧洲的强硬对手,其战略重心逐渐向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转移。中国南海恰处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是连接两洋的重要通道,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南海本身又有着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再加上南海周围有着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几个国家,南海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对于推行全球霸权的美国来说,更不例外,他一面拉拢局域外大国,一面联合南海周边国家,插手南海事务,使南海问题复杂化、多边化、国际化。试图对美国这一行为的原因进行深刻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要挑选比较灵活的高大中锋,加强身体素质训练,改进防守技术。这样,中国女子篮球队才能与苏联、美国女子篮球队相抗衡。”这是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主席罗·布斯奈尔在第十届亚洲女子篮球锦标赛前夕对记者谈的一番话。  相似文献   

14.
阿富汗战争后,美国堂而皇之地进入了窥视已久的亚洲腹地。至此,美国在“反恐”名义下建立的全球军事霸权框架,已开始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5.
谭华琼 《学理论》2011,(14):37-38
苏联解体后,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动,美国借此来强化其人权外交,企图建立一个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美国对华人权外交是美国以人权为外交准则的对外关系战略,本质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相似文献   

16.
1951年9月8日,在美国旧金山,包括日本在内的49个国家签订了一份“对日和平条约”,史称《旧金山和约》。该条约旨在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败国日本的战后地位问题与厘清战争责任所衍生的国际法律问题,但实际上却是美国为了扶持日本成为其在亚太地区对抗苏联,确立亚洲“冷战”格局而策划的单方面媾和条约。  相似文献   

17.
华盛顿专电 最近,美国政府和国会对日本东芝公司向苏联出售精密铣床一事暴跳如雷。据说,由于这笔交易,使苏联得以改进其潜艇和战舰的性能,打破了美国在潜艇技术方面的优势。在美国的压力下,东芝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已被迫辞职。 不久前,美国海军突然发觉苏联的潜艇变得寂静无声,难以发现。根据测试,噪声系数仅相当于七十年代潜艇的1%,这是苏联海军的重大技术突破,它一下子使美国基于声纳系统对苏联潜艇进行跟踪的反潜战术失灵了,美国军方自然慌了手脚。 原来,苏联人通过美国海军军官沃尔克(此人去  相似文献   

18.
马尼拉专电 7月下旬在马尼拉举行的东盟外长会议和东盟与对话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新西兰、韩国、美国和欧共体国家)外长会议就经济合作和地区安全等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这两个会议是在世界格局发生急剧变化的形势下召开的,也是在美国即将于今年年底从菲律宾撤出军事基地的情况下举行  相似文献   

19.
最近,苏联围绕召开中东国际和平会议问题,积极在阿拉伯世界开展外交活动,引起美国的关注。美国国务卿舒尔茨九月中旬在同以色列总理佩雷斯会晤后声明,美国将继续拒绝苏联参加中东和平会议,除非苏联同以色列复交并放松对苏联犹太人离境的限制。 苏联加紧在阿拉伯世界活动,目的是同美国争地位,扩大自己在中东的影响,似乎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从一直在为谋求解决阿拉伯、以色列矛盾而努力  相似文献   

20.
《瞭望》2003,(1)
2002年12月下旬,记者在卡塔尔采访了美军在海湾最大的基地——乌代德军事基地。进入戒备森严的军事基地,到处一片繁忙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