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节日     
在昆壮族同胞欢庆“三月三赛歌节” 3月27日,风和日丽,游人如织的云南民族村锣鼓喧天,歌声飘扬,近千名在昆壮族同胞在云南民族村壮族村欢庆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三月三。自24日开始,文山州政府、省壮学研究会、云南民族村就在民族村内举行了以壮族传统歌曲为主的赛歌活动,除壮族歌手外,彝、白、藏等民族的歌手也同场献艺,以这种形式庆祝三月三节在昆明尚属首次。27日下午的庆祝活动把赛歌节推向了高潮,来自文山、玉溪等地的壮族文艺工作者及云南民族村的各族演员们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还举行了壮族传统的祭竜仪式和壮族人民…  相似文献   

2.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的倡议与酝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世进 《当代广西》2008,(18):37-37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随着在全国范围内的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中央认为从壮族的民族渊源、历史地位、现实状况和发展前途考虑,成立于1952年的桂西壮族自治区(州)管辖的范围和规范已不相适应,倡议建立省一级的广西壮族自治区。1956年9月27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召集出席中共八大的陈漫远、韦国清(壮族)、郝中士、覃应机(壮族)、陈再励、卢绍武(壮族)、李殷丹、  相似文献   

3.
刀洁 《今日民族》2012,(6):25-28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级市。开远壮族多为明、清时期自相邻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迁徙而来,主要分布在中和营镇、羊街乡和大庄乡的30个壮族村寨中,分为侬、沙、土佬三个支系。中和营镇的小新寨是一个典型的壮族村寨,也是开远壮族传统文化保留得较为完整的村落。其村民为土佬支系。“子孙会”是小新寨壮族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不仅是壮族土佬支系重要的人生礼仪,还是隆重的感恩仪式。  相似文献   

4.
壮族歌圩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一体。是壮族的独特文化传统和心理素质的集中反映。从歌圩发展的历程来看,歌圩经历了乐神祈福和依歌择配两个重要的阶段。在现代化背景下,歌圩的功能呈现出多样化,具有整合壮族社会的作用,对于构建壮族社会和谐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许晓明 《当代广西》2009,(17):56-57
壮族人民以好歌善唱而著称,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然而,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承载了壮旅民歌及其“涛性思维”的壮语却渐为式微,“欢”、“嘹”、“歌圩”等似乎要成为远去的记忆。为传承壮族文化记忆,一些壮族年轻人以网络为平台,悄悄发起了壮语“保卫战”。他们除了在壮族门户刚站“壮族在线”上建立专门的壮语文学习板块外,还通过流行歌曲这种年轻人乐于接受的方式传承母语。这些年轻人先用壮语翻译或改编歌词,  相似文献   

6.
壮族先民留下了许多史前崖画、青铜器等文物古迹,以及独具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铜鼓文化,还有壮族民歌、民间古乐,干栏民居、寨门、风雨桥、各种祠庙亭塔,壮锦和多彩的服装及古籍等许多文化遗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存留在文山、曲靖和红河等州市壮族乡村的壮族典籍(包括摩经、鸡卜经等)就有1000册(件)以上,还有数百册(件)古壮剧剧本。  相似文献   

7.
山水八宝     
八宝有悠久的历史,是云南省壮族文化发育较早并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名米八宝米的原产地。八宝壮族世代多依山傍水而居,有灿烂的稻作文化,培育出了闻名全国的八宝米。壮族人民尊崇先祖,崇拜自然,民风淳朴,礼仪周全。  相似文献   

8.
丹业 《今日民族》2009,(3):F0002-F0002,I0001
3月29日,在昆壮族同胞和来自北京、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地的壮族同胞及各界嘉宾共1200余人欢聚昆明国际会展中心,共同欢度“三月三”暨《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歌书》首发式、演示会。  相似文献   

9.
壮族山歌历史悠久,题材十分广泛,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壮族人民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中央电视台第十四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云南文山坡芽歌书山歌队惊艳出场,一鸣惊人。而歌队所唱曲调主要来源于富宁县壮族的山歌小调。富宁地处中越边境、滇桂交界的“两国三省十县”接合部,有壮、汉、苗、瑶、彝、仡佬等民族杂居。特殊的地理位置、多样的少数民族、古朴的民风民俗、多彩的民族风情构成了富宁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尤其壮族传统文化保留较完整,被有关专家称为壮族文化的活化石。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壮民往往不善说,而善唱。用山歌来表现生活,以唱歌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0.
壮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实践中一代又一代地创造了很多优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积累了诸多的民族风俗,体现了壮族民情特点。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需对壮族的民俗改革与发展进行探讨。一壮族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民俗。它以某种方式世代承袭,长期因循,对人们的思想、生活、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是人们自愿遵守的无形的民间“法律”,它具有精神的制约力。同时,又是壮族的一面镜子,是面向社会的窗口,是壮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种反映,是中华文化及世界文化共同宝库的组成部份。斯大林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上林县积极抢救民间文化瑰宝,让“藏在深闺”的壮族多声部民歌等文化遗产重新焕发青春光彩,产生非凡的魅力。 曾经像壮锦一样美丽 “壮人自古爱唱歌,从小唱到牙齿落。”上林县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壮族人口约占全县人口总数的  相似文献   

12.
宋史记载:壮族“散在山涧间”. 位于滇黔桂三省交界处的蚌古壮族村,在龙山脚下绿树翠竹中,时隐时现。  相似文献   

13.
过大年,壮族称为“更兴老”,一般从头年的腊月三十到次年的正月十五,连续半个月,它是壮族各个传统节日中最为隆重的一个节日。  相似文献   

14.
图腾崇拜作为一种表象,是原始氏族的神秘标记。壮族图腾以其多样性、混沌性和变异性的特点,对壮族社会生活产生着巨大影响。以往人们常通过对壮族图腾崇拜的研究来推断壮族的族源、勾画壮族的氏族生活史。在今天,壮族图腾崇拜仍然蕴涵着独特的价值。由壮族图腾崇拜沉积下来的认同意识,不仅在发展壮族的民族经济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也是维系壮族民族团结和社会道德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5.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大型壮族歌剧《壮锦》隆重上演,为自治区50华诞献上了一份厚礼,同时也为广大观众呈上了一份充满壮族特色的精美艺术盛宴。  相似文献   

16.
黄海安 《传承》2010,(12):40-41
壮族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传统道德在当今社会仍具有信仰、规范等现代价值。继承和发扬壮族传统道德在当代壮族大学生道德教育中能够为壮族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创设了有益的心理环境以及对于提高当代壮族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增强壮族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吴平 《今日民族》2001,(5):19-21
那浮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的一个壮族村寨,这里是广南古城老莲湖的所在地,有保存完好、独具特色的壮族高架式建筑八角亭,浓郁的壮族风情,好客的壮家人。不久前,我们来到这个久闻其名的壮乡做客。 壮家人能歌善舞,凡事都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待客也同样离不开歌与舞。知道有客到来,全寨人早就做好了迎客的准备。接近村子,就听到阵阵锣鼓声和歌声,刚到村口,就有身着盛装的姑娘小伙唱着跳着出来迎客。 被迎进村,我们立即置身于一个歌舞之乡,过去就听说广南的壮族每年农历三月要举行花街会,年轻人在花街盛会上集中对歌,…  相似文献   

18.
壮族与越南人民的革命情谊江虹,黄林毅在长达1300多公里的中越边线上,中方一侧的居民大多为壮族,他们和越南的许多边民有着共同的语言、风俗习惯和密切的经济往来。在中越两党领导两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中,壮族人民和越南人民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相似文献   

19.
马山地处广西中部,红水河之滨,大明山南麓,素有“山歌之乡”的美誉,其中壮族三声部民歌堪称中国民歌一绝。壮族三声部民歌以它独特的演唱技巧和风格迥异的民族唱法,展示了独有的艺术魅力和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0.
蒙云龙 《传承》2013,(7):105-107
壮族文化是壮族儿女的精神血脉和精神家园。花山文化是壮族文化的瑰宝,是人类文化的奇葩,它展现了壮族文化多样性、神奇性与和谐性的外显特征,体现壮族人民苦干、敢干、实干、巧干;自强不息、奋发有为;敬畏自然、崇尚和谐的精神。壮族文化具有发展经济、促进团结和提升竞争力的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