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远是个百分之百的国有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我感觉企业经营首先要重视人力资源的经营。国有企业有的是人才,关键是用人的观念和机制。我想借用《西游记》的故事来谈一谈企业在用人上的观念问题。一本《西游记》,始终贯穿着“使用能人,加强约束”的思路。正是在这种思路下,唐僧师徒完成了西天取经的大业。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4个人物中,唐僧是管理者。沙和尚是一个四平八稳的人,从来不冒犯唐僧师傅,态度诚恳,但每次唐僧遇难被抓时他也会被抓走。因此,不能做挑头的大事,只能老实地挑着担子。猪八戒与他不一样,本领比沙和尚强…  相似文献   

2.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节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原题是《屍魔三戲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写的是唐僧师徒四人与一个潛靈作怪的僵屍的门争故事?适麓尤【飞?唐僧叫孙悟空去找食物开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每逢寒暑假,许多地方台都要重播《西游记》。此时再看《西游记》,当年幼稚的感觉荡然无存。凭心而论,倘若单独审视唐僧师徒四人中的每一个人,不是这个有弱点,就是那个有缺点:唐僧善良懦弱,却人妖颠倒,是非不辨;孙悟空大闹天宫,历  相似文献   

4.
正吴承恩写《西游记》的过程,与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过程,应有共同之处,也会遇到"白骨精""火焰山",也有困难重重、写不下去的时候。但吴承恩发扬唐僧的精神,坚守如唐僧一样的信念,硬是把《西游记》写了下去,并最终取得了成功。我很小的时候,就听爷爷给我讲过孙悟空的故事,知道孙悟空能腾云驾雾,一个跟头就是十万八千里。当时我的想象能力还不健全,想象不出十万八千里究竟有多远,只知道远得很,不是常人所能及。我还听爷爷说过,孙悟空的本事大得很,什么妖魔鬼怪都会被他打败,什么艰难困苦他都能克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的故事是我们从小就听熟了的,在这本成书于明朝中期的小说中,吴承恩以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去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让许多人不明白的是:吴承恩在书中为什么让唐僧做这个团队的领导呢?  相似文献   

6.
因祸得福——孙大圣被太上老君投入炼丹炉这么一炼,不仅毫发无损,而且还炼出了一双火眼金睛。说真的,西去路上,也多亏了这双火眼金睛,才能一一识破那些妖魔鬼怪的“庐山真面目”,不至于上当受骗。而没有火眼金睛的唐僧、八戒、沙和尚就差远了,每每被妖精所蒙骗。如此足见孙悟空那双火眼金睛在保护唐僧完成取经大业中的威力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西游记》的主题思想究竟是什么?这是历来《西游记》研究中争论最大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分歧最大的一个问题。《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是前后矛盾的,他在前七回中大闹天宫、斗天斗地,到了后八十七回却掉过头来皈依佛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孙悟空形象的矛盾和转变,给《西游记》  相似文献   

8.
凡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当唐僧师徒一行人来到西天如来佛主面前时,孙悟空请求观音菩萨为自己取下头上的紧箍,观音菩萨说紧箍已经消失了。孙悟空一摸,果然没有了。其实,孙悟空的紧箍只是从有形变成了无形,由束缚肉体变成了束缚思想。这可以比喻企业制度被员工认同、个人价值观被组织价值观同化的过程。无规矩不成方圆,企业必须通过规章制度来约束员工行为,但再细致的制度也有鞭长莫及的时候,在制度约束不到的地方,只有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能够去指导员工的行动。当员工已经完全接受了企业核心价值观时,其行为会超过制度的要求。所以,当员工…  相似文献   

9.
陈晋 《今日浙江》2009,(2):46-47
1938年4月30日,毛泽东在抗大第三期第二大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对<西游记>里的几个神话人物作了一段很有趣的评论.他说:唐僧这个人,一心一意去西天取经,遭受九九八十一难,百折不回,他的方向是坚定的.但他也有缺点,麻痹,警惕性不高.敌人换个花样就不认识了.猪八戒有许多缺点,但有一个优点,就是艰苦,七绝山臭稀柿胡同就是他拱开的(见<西游记>第67回).孙悟空很灵活,很机智,但他最大的缺点就是方向不坚定,三心二意.你们别小看了那匹小白龙马,它不图名,不为利,埋头苦干,把唐僧一直驮到西天,把经取回来,这是一种朴素、踏实的作风,是值得我们取法的.  相似文献   

10.
陈鲁民 《传承》2001,(6):42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走了一二十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也有许多发财获美、腐败堕落的机会,可以说是困难重重,诱惑处处。但是这四位最终还是战胜困难,顶住诱惑,取经到了西天,个个获得正果。唐僧师徒为何不腐败?各有各的原因,各有各的办法。唐僧是因为信仰坚定,理想远大,心中有佛,注重修行。所以能“拒腐蚀,永不沾”。立场坚定,“八风吹不动”,虽是肉体凡胎,但不论金钱美色,都不能使他动心。孙悟空是石猴出身,久经考验,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打过滚,王母娘娘的蟠桃宴上撒过泼,又位列仙册,不食人间烟火,故也没有七情六欲…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是我国一部优秀的古典神话小说。其中有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描绘了他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业绩;还有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后被唐僧所救,到西天取经,历尽千辛万苦,战胜众多妖魔鬼怪的故事。大闹天宫的英雄,成为皈依佛教的教徒,《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发生了如此重大的转换,这在中国小说史上是少有的。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任何简单化的倾向,都会带来偏颇。一、孙悟空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究竟何在对《西游记》中孙悟空人物形象社会意义的评价,历来都存在着分歧。褒之者认为:  相似文献   

12.
“敢问路在何方”是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歌,人们自然想到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难险阻,踏平坎坷西天取经的故事。而今,我要告诉读者的却是这样一位不畏艰险,努力拼搏带领职工把一个百人亏损国营小厂,转变为拥有三个有  相似文献   

13.
细读《西游记》,一个有趣的问题引起了笔者的深思。唐僧师徒四人,在条件艰苦、环境复杂、财色引诱的情况下,没有一人腐败堕落,且最终取回真经,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师徒四人不腐败,各有各的原因:唐僧为人师表不想腐败;悟空头戴金箍不敢腐败;悟净老实胆小不会腐败。可八戒生性贪吃贪色,大到妄娶四位菩萨为妻,小到偷吃两块西瓜,几乎常人具有的毛病他全占了。就是这样一个最可能腐败堕落的主儿,到关键时刻总能悬崖勒马,原因何在?掩卷深思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4.
吴黎宏 《现代领导》2011,(10):47-47
在《西游记》第五十回中,孙悟空化斋前,用金箍棒划个圈子,时唐僧等人说:“这个圈子,比铜墙铁壁还管用,你们只要坐在里面,保管万事无忧。如果出了圈子,一定会遭妖魔毒手。”只可惜,唐僧耳根软,听了八戒一通鬼话,走出圈子,最终为青牛精所擒。事后,悟空对唐僧说:“只因你不信我的圈子。却教你受别人的圈子。多少苦楚,可叹!可叹!”  相似文献   

15.
少年看西游,读的是情节;成年看西游,读的是人物。吴承恩的《西游记》最出彩的就是对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描摹。四人各具特色的性格特征其实也隐喻着不同的文化性格、社会角色。唐僧,他是团队中地位最高的,三个徒弟整日保护他、拯救他于妖怪的魔掌之下。可其实,唐僧只是一位“表面上的灵魂人物”,他虽善良、虔诚、执着,却生性柔弱,呆板不变通,还经常善恶不明,容易受到蛊惑。武艺不强,只会念经,全靠徒弟们打天下,当然这也说明他善于选人、用人,不算偏心,德行过硬,算是个好领导。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真是把四个人物写绝了,唐僧、孙悟空、沙僧、八戒,如此栩栩如生,乃至几百年来人们爱莫甚如此.在文学欣赏之余,品味其中的管理启迪,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相似文献   

17.
孙悟空大闹天宫和唐僧西天取经,在中国民间几乎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故事。它流传得如此广泛和深入,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是起了很大作用的。《西游记》大约写成於十六世纪七十年代,即中国明代中叶,作者是吴承恩。唐僧取经本来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公元六二九年(唐太宗贞观三年),青年僧人玄奘不畏险阻,只身去天竺(印度)求经,跋涉万里,历时十七年,取回梵文佛教经籍六  相似文献   

18.
取经     
在辞旧岁,迎新春之际,《西游记》(续集)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上演,唐僧赴西天取经的真诚精神再一次使我深受感动。唐僧师徒4人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如来佛试探他们是否诚心取经,传了假经。当唐僧他们高高兴兴地满载经书而归,在途中翻阅经书时,人人都被那假经惊呆了。唐僧一行只好再去费尽千言万语求取佛经,如来佛被他们不远万里来到西方真心诚意取经的精神而感动,授以真经。  由此,我联想到我国地区与地区、单位与单位之间,甚至到外国取经之事,有的真心诚意取经,有的假心假意取经,有的取得了真经,有的取的假经。一些单…  相似文献   

19.
论《西游记》中的沙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许多研究《西游记》的文章中,对孙悟空和猪八戒论及较多,绝大多数文章都充分肯定了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美学价值,而对《西游记》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沙僧却论及甚少,似乎他只是西游故事中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就这个形象的美学价值进行专题的分析和探讨的文章,就更不多见了。  相似文献   

20.
论《西游记》的佛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是一部佛学的神魔小说。它的故事是佛教的 ,表现了唐僧西天取佛经求佛法 ;它的人物是佛教的 ,表现了孙悟空从顽空到真空再到无空的渐修渐悟过程 ;它的主题是佛教的 ,表现了追求人生的圆满与价值、明心见性的佛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