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物流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挥港口优势,整合港口资源,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港口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逐步建成我国沿海经济新高地和发展新一极必须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江淮 《今日广西》2007,(2):17-19
中越两国在解决北部湾划界争议后,合作步伐不断加快。从渔业资源合作到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从海上渔业联合监管到两国海军联合巡逻,再到建设环北部湾经济圈,北部湾,这个昔日曾频繁引发中越争议之湾,已成为中越两国之间的和平、友好、合作之湾。  相似文献   

3.
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吕余生等著的《广西北部湾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是一本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相吻合的非常及时的书。这本书是继《环北部湾文化研究》之后,系统地研究广西北部湾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新篇章。它标志着广西北部湾文化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显示了广西地域文化研究从山到海的新跨越,体现了广西文化发展面向海洋、面向东盟、面向世界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4.
陈黎明 《当代广西》2010,(10):24-24
按照《北部湾旅游发展规划55,我区计划投资910亿元,重点实施项目133项,着重抓好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进一步完善经济区旅游规划体系,把北部湾经济区打造成为与地中海、加勒比海等相媲美的世界级滨海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5.
构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桂西资源富集区、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是自治区党委根据我区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状况、发展模式等不尽相同的实际状况提出的重大举措,对推动我区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金秋十月,正当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大发展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带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厚爱,先后来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考察,在考察中他坚定地说,“我对这个地区的发展充满信心”,并为广西尤其是北部湾经济区三市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于是,北部湾畔的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在大发展的浪潮中,又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温家宝总理讲话精神的高潮。  相似文献   

7.
<正>"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是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战略要求。北部湾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需要把文化发展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基础、重要资源结合。把北部湾打造成为中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示范区、北部湾经济区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先行区意义重大。为此建议:一、领会中共十九大报告精神,推动北部湾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十三五"时期,北部湾文化发展进入关键阶段,亟待制定"对外文化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相配套,弥补北部湾区域发展战略中的"文化短板";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对一  相似文献   

8.
迈向二十一世纪的钦州,如何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是摆在钦州人民面前的重大历史课题,也是钦州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肩负的历史使命。钦州有着良好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在改革开放中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的跨越,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对实现钦州发展新跨越充满信心和希望。   一、钦州具有实现跨越发展的资源和区位优势   钦州市是北部湾畔一座新兴的滨海城市,位于广西南部沿海“金三角”的中心位置,北接广西南宁市,南临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是集沿海沿江优势于一体的开放城市。钦…  相似文献   

9.
《当代广西》2011,(8):16-16
5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推进经济区大产业、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大城建、大旅游、大招商、大文化发展等“八大”重点工作,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呈现千帆竞发的良好局面。5年来,北部湾经济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用不到全区1/5的面积、不到全区1/4的人口,创造了全区1/3的经济总量。  相似文献   

10.
陈秋华 《今日广西》2007,(11):34-37
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等国家领导充分肯定了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是一篇大文章,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前景广阔,希望广西沿海发展应形成新的一极;全国政协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列为今年专题协商议题;《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列为西部大开发三个率先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加快,“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战略深入实施,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西南六省区市区域合作不断深化。这些都给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提供了叠加机遇。可以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正风生水起,有望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经济区之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抢抓叠加历史机遇,积极实施重大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率先发展,着力打造成为泛北部湾经济发展新高地,使广西沿海发展尽快形成新的一极。  相似文献   

11.
黄若萍 《今日广西》2008,(16):39-4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确立,对该区域的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纪检监察机关要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思想作风、工作方法,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确立以后形势的发展变化,迎接新的挑战,提高服务广两北部湾经济区大发展的能力,为该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2.
《当代广西》2009,(6):22-22
在我区2009年“产业优先发展、交通优先发展、北部湾经济区优先发展”的三个优先战略规划中,交通与北部湾经济区这两个优先发展的叠加,使北部湾经济区内及服务于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大交通建设成为了关注的热点、投资的焦点和拉动内需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蔡文 《今日广西》2008,(24):44-46
面对北部湾经济区大开放大发展的新形势,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4+2”之一的玉林市的中心区,玉州区更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找准发展定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产业特色,通过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的资源整合,加强对接互动,主动融入和推动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在新的开放合作平台上实现玉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具战略意义的第一资源,对发展具有指数效应,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广西鲜明提出:北部湾的开放,首先向人才开放;北部湾的开发,首先是人才的开发。广西将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魄来广聚天下英才,为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提供支撑。由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急需紧缺人才招聘会于3月1日在北京海淀展览馆举行。招聘会彰显了广西人才为本、人才先行的理念和招贤纳士、求贤若渴的诚意,以及唯才是举、广纳群贤的决心。  相似文献   

15.
盈励 《当代广西》2007,(16):18-19
蓝天、碧海、银滩,红树林、白海豚……资源丰富的北部湾拥有美丽迷人的景象,这里是中国最洁净的海湾。也正因为如此,在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掀起阵阵热潮的同时,如何保护好这片“净海”,成了上至国家领导人、专家学者,下至普通百姓热切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广西肩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当代广西》2011,(8):10-1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立以后,整合全区沿海港口资源,实现"三港合一",加快了港口建设步伐。 2009年3月,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文件精神,自治区批准三港统一使用"广西北部湾港"名称,实现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统一管理。2010年,自治区批复《广西北部湾港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17.
《今日广西》2007,(15):6-8
7月23日,全国政协在政协礼堂召开专题协商会,围绕“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与建设,推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问题建言献策。7月26日,“2007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在广西南宁正式开幕,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在论坛上提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成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新亮点。从中央到地方,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构想的提出和实施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加快建设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符合国家发展战略要求,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十一五”规划的一个战略性重要举措,对繁荣地方经济、促进西部大开发,推动中国与东盟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机遇难得,时不我待。  相似文献   

18.
环北部湾滨海旅游产业发展与滨海旅游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北部湾地区滨海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充分挖掘该区域的滨海旅游资源,构建和完善区域滨海旅游体系,是环北部湾地区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文章阐述了环北部湾滨海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环北部湾滨海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环北部湾滨海旅游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宸晶 《当代广西》2008,(11):56-56
[画面一]白浪逐银沙,海豚跃水面,鸥鹭邀蓝天,红树映碧海,南珠临清风……广西北部湾被誉为“中国大陆近岸最后一片洁海”,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红树林有“海岸卫士”、“造陆先锋”、“海水淡化器”等美誉,能抵御风浪、保护海岸、降解污染、调节气候、再造陆地…… 北部湾能长久保持洁净,红树林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0.
方青 《桂海论丛》2008,24(2):79-81
扶绥县具有优越的区位、交通、资源优势,为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扶绥县要实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城际型经济强县的奋斗目标,必须整合资源,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