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通过对西安市“蚁族”群体进行调查研究发现, “蚁族”群体主要包括待业类、就业不充分类和备考类三种类型.应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中小城市就业创业,为毕业大学生提供廉租房,为备考毕业生提供临时宿舍和课业指导,加强对“蚁族”群体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帮扶,做好“蚁族”群体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新年伊始,本栏目向读者推出“80后”作者廉思主笔的实录《蚁族》。该书讲述的“蚁族”,并非是昆虫族群,而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这个群体和蚂蚁恰恰有许多相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  相似文献   

3.
“蚁族”并不是指传纯意义上的昆虫群体,而是指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而聚居在大城市城乡接合部的大学生。这个群体之所以被称之为“蚁族”,是因为他们和蚂蚁有许多相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蚁族”治安管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被称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在中国的又一群体。大量"蚁族"涌入北京后,在给城市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治安问题。文章通过比较"蚁族"与流动人口的差异,阐明了北京地区"蚁族"的基本状况和治安问题,然后提出要解决"蚁族"存在或潜在的治安问题就要从制度、人口管理、治安综合治理、权益保障以及完善法律法规等方面做好预防性工作,从而为社会和谐与稳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访谈、文本分析、问卷等方法,一方面对比"蚁族"、潜在"蚁族"、非"蚁族"三类群体对"蚁族"的认识,并通过社会标签理论解释不同群体对"蚁族"认识差异产生的原因,另一方面从"蚁族"自身的社会支持和人性哲学两方面分析"蚁族"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群体对"蚁族"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蚁族"群体对待自身的生活状况更加积极乐观;媒体报道的"蚁族"生活与"蚁族"的真实生活存在显著差异;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相信他人对"蚁族"群体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全国“两会”期间,北京唐家岭的“蚁族”用一首《蚁族之歌》把严崎等几名前来看望的全国政协委员唱得泪流满面;而今,随着新一届高校毕业生完成学业走出校门开始为生活而奔波,“蚁族”又一次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转型期“蚁族”社会不公平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蚁族”的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对社会公平的态度的研究,表明“蚁族”群体是名副其实的平民或贫民后代,他们无法从家庭中得到更多的经济资助和社会资源,但由于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对自己未来成功又普遍抱有很强的信心,这种强烈的反差使得“蚁族”群体社会不公平感较高.在心理层面表现为通过心理防御措施来获得内心的平衡,在行为层面表现为改变自己的付出或所得,强调个人的努力和勤奋,并倾向于借助公开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8.
关注“蚁族”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现在至少有10万“蚁族”,上海、武汉、广州、西安、重庆等大城市中都大规模地存在着这样的情况。有学者调查研究,估计全国“蚁族”数量已超过了百万。而且,这些大学毕业生都受过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9.
廉思 《时事报告》2010,(1):94-95
。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该群体主要是一些毕业5年左右、年龄在22岁至29岁之间的青年.其中九成是“80后”。他们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主要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教育培训、广告营销、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城市中也产生了这样一个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他们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学者廉思将这个群体形象的定名为“蚁族”。  相似文献   

11.
对于“蚁族”,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时代,这又是一个令人彷徨的时代这是一个内心充满希望的群体,这又是一个令人备感无助的群体;这是一个追求完美的群体,这又是一个梦想破碎的群体。  相似文献   

12.
廉思关于2010年的“蚁族”生存状况调查显示,蚁族呈现年龄上升、学历上升、重点大学毕业生数量上升等“悲观”数据.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大都市“蚁族”数量开始上升,“下流社会”倾向初显.大都市极化发展与大学教育培养体制的滞后,社会结构变迁的非均衡化和阶层结构的固化,导致了大学毕业生生存境遇“蚁族化”的难题,以及社会阶层“下流化”的隐忧.  相似文献   

13.
"蚁族"是当前在城市聚居生活的刚从大学毕业的低收入青年群体的代名词,具有高智商、群体居住和力量弱小的特点。关于"蚁族"现象的探讨不只停留在新闻报道层面,更应从学理层面对其进行仔细分析。因此从社会认同理论、参照群体理论和社区研究三个视角对"蚁族"现象做了初步的探索,并就此提出一些可行性的研究方案。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公民权视角的城市蚁族群体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蚁族"问题引起了社会舆论的热切关注,而为该群体状况之改善所进行的学理论证却长期缺乏.本文试图通过对如下命题的论证,即蚁族群体的困境并非单纯源于自身禀赋不足与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根本原因在于其成长过程及至现实中公民权的缺失,进而将蚁族问题的解决落脚于公共政策的积极举措,即政府对蚁族民事权、政治权、社会权等公民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蚁族"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社会经济体制变革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蚁族"的现状折射出当前我国高学历群体实现有效的"知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深入地研究"蚁族"现象的成因、可能引发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和建议等,可以为我国现阶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或缓解"蚁族"问题严重化趋势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吴桐 《公民导刊》2010,(4):40-41
重庆“蚁族”,又被称为“渝蚁”。他们刚走出校园,拿着800-1000元的月薪,合租狭小的房子,每天还得省吃俭用。日子虽然艰苦,但大家的理想和目标却很美好,并为之努力奋斗着。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2月14日《北京日报》刊登彭俐的文章,“蚁族”是最近流行起来的一个词汇,用来代指那些聚居在城市中的低收入大学毕业生群体。在一些人的口中,这些往日的天之骄子正挣扎在温饱线上,疲于奔命,好不凄惨,大有悲情怜惜之意。且不说所谓“蚁族”的概念是否真的切准实际,单就一些人动辄制造概念、名词夺人眼球来说,这种标签式炒作的泛滥,无疑对社会风气有害无益,实当引起人们注意。  相似文献   

18.
<正>记者观察"蚁族"的阴影与光亮"蚁族"不是蚂蚁,却有"高智、弱小、群居"的特征,故得名"蚁族"。他们多是"80后"大学毕业生,虽曾接受高等教育,但收入却很微薄。北京大学博士后廉思主编的《蚁族》将其带入公众视野,"蚁族"群体普遍扎根在城中村,那里房租低廉,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都聚集在此。  相似文献   

19.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尤其是"校漂"、"蚁族"等毕业生群体规模日益扩大,已成为影响高校稳定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校漂"、"蚁族"等群体的生存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和定量分析,进一步探讨该群体对高校稳定的深层次影响,并就如何妥善解决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0.
编者的话:2010年两会,一张全国政协委员泪洒唐家岭的照片让北京蚁族聚居地唐家岭这一地标再次占据舆论前沿。蚁族是对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简单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