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李小晟 《乡音》2014,(9):49-50
扇面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东晋时王羲之为老媪题书的故事,可谓脍炙人口。唐代时.扇子已广为人用,扇上题诗画,时人以此为时尚。诗人杜牧就在其《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至宋代,由于皇帝对绘画的重视,文人与扇面的关系日趋密切,其间创作的扇面,  相似文献   

2.
秦剑峰 《当代广西》2004,(24):22-22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山也转。倘若山水也能“旅游”,那么一定有一个地方会让天下山水眷恋,这个地方就是阳朔。 2004年年初,阳朔各景区游人熙攘。有“地球村”之美誉的西街,除了老外们悠闲的身影外,更多了成千上万来看西街风情的国内游人。去年“非典”期间,阳朔旅游业也是“停业不停工”,利用歇业期搞休整培训,搞基础设施建设,仅一年时间,全县就新办了民居旅游示范点11个、民居旅馆36家、农家饭店79家、农家摊店160个,旅游从业人员达2.5万人。旅游已经成为阳朔一个成熟的产业,阳朔旅游已经基本实现了从“风景甲天下”的资源优势向“中国旅游名县”的产业优势的转化。  相似文献   

3.
骑车游阳朔     
骑车游阳朔叶建英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这话早就流传于中国老百姓之中。阳朔纵是小城,游人亦络绎不绝。改革开放以来,阳朔的旅游设施日趋完善,吃买游住十分方便。国外很多介绍中国旅游风景的书籍更是对之赞不绝口,褒扬有加。众多的外国旅客涌入阳朔成了阳...  相似文献   

4.
《当代广西》2008,(20):F0003-F0004
提起阳朔,人们第一反应是她的美丽和发达的旅游业,其实阳朔在促进社会均衡发展方面的工作也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5.
东晋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表达出自古世人向往的人间仙境,成为人们理想生活的一种梦想。但在广西阳朔,“世外桃源”从梦境变成了现实,而且更新、更美。这就是国家4A级景区——阳朔世外桃源。阳朔世外桃源景区位于阳朔县白沙镇境内,桂阳公路旁,距县城14公里。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景区,汇集了阳朔山青、水秀、峰奇、洞巧之“四绝”。这里周围群峰环抱,山形奇特,林木扶疏;山下翠竹古木、村舍掩映,田园如画;一泓平湖,清澈见底,游鱼可数;笔架山脚下的水岩、窍(勾连曲畅、高大空明,深邃脚下的水岩、窍(勾连曲畅、高大空明,深邃莫测。奇山、秀…  相似文献   

6.
夜落西街     
李小强 《今日广西》2007,(10):68-70
出外旅游没有联想,止于没有去过桂林阳朔的人。去过桂林阳朔的人,总期盼着有一天能背上简单的行李远离烦嚣的城市,抛弃一切苦恼和杂念到阳朔住上一阵子:清晨醒来,赤脚沿着青石铺砌的西街走到漓江,乘一叶竹筏徜徉于青山秀水之间,或戴一顶斗笠在竹排上垂钓,在大妈吆喝鸭子声中安然入画,进入韩愈“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意境;  相似文献   

7.
贺振敏 《当代广西》2009,(23):59-59
近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发展阳朔观测点暨中山大学阳朔社区旅游研究基地揭牌仪式在阳朔县城遇龙河畔举行,据悉这是世界旅游组织在中国设立的首个旅游发展观测点。  相似文献   

8.
国内一家颇有影响的媒体曾这样描述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的现场效果:“这一定是你从未见过的演出。如果你没来过阳朔,你一定要来阳朔;如果你曾经来过阳朔,你应该再来阳朔……”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台历经5年艰苦打造、颠覆无数策划方案的开创人类视觉艺术先河的节目,竟诞生自本土文化人的一个“白日梦”,而编织梦想的人就是广西剧作家——梅帅元。34年前,几经波折的梅帅元被选入自治区文工团做学员。学员期满后,他被分配到广西壮剧团,在这里一待就是20多年。团里宿舍不宽裕,一间废弃的旧图书馆便成了梅帅元的家。就在这种与书为…  相似文献   

9.
闲话杨彦     
初次接触杨彦先生的画是在文曲星校措店,因为与店东是旧识,经由介绍得以领赏杨先生画的风采。让我惊奇的是杨先生的画时而深细,时而豪阔,让人感到有一份用心在里面,似乎是想挖空心思,变化古今。后来,陆陆续续,拜读了他的画册,也看了中外评家的评述,这其中多赞美之辞,或有“墨的鬼才”等惊人的称誉。评家的讨论当然是深刻而有见地,不容我多加置喙,所有美丽言辞与赞誉,只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其实我并不那么认同诸如“墨的鬼才”这类的定论,好像说杨先生已经走完了艺术的道路,可以放下了。其实我看他的画中充满了热情,充满了…  相似文献   

10.
高攀 《公民导刊》2008,(12):42-43
“百里果乡美如画,黄瓜山村我的家,松涛推开青纱帐,满山梨花迎朝霞,象鼻嘴上观锦绣,白岩槽里看桃花,排排小楼多典雅,自然景点遍山崖……”  相似文献   

11.
正阳朔西街,世界闻名的"地球村",中国看世界、世界看中国的窗口之一。西街具有1400多年的历史,常住人口9000多人,店铺300多家,年接待中外游客超500万人次,在西街及附近分布了大量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从事户外运动、写作、绘画等自由职业人员,常住、工作和做生意的外国人就达300多人,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类别较多且较为集中的区域。因此,桂林市以西街为试点,  相似文献   

12.
西街情调     
先择一片精美的山水为邻,然后在青山绿水和茂林修竹的簇拥下经典地张扬着自己的不凡——西街,她是一位活力四射、令人艳妒的媚娘!自古圣贤爱山水,山兼容万物,有山便有了博大和秀美;水涵养生灵,有水便有了柔顺和灵巧。没有水的柔媚,山再高也无精打采;缺了山的险峻,水再清丽也少了灵性和魂魄。近代爱国人士吴迈早有佳句传诵,“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阳朔选择了山媚水秀的岭南,而西街则选择了阳朔,这就注定了西街身份的高贵与典雅。阳朔故城,四处是绝佳的风光胜地,“环野皆山立,一水抱城游”,秀美的漓江和遇龙河环护着阳朔,象是特意为她束上了一条清荣靓丽的兰绶带。簇拥着她的山奇峰挺拔,山色苍翠,绿树繁茂,碧莲峰、西郎山、独秀峰,孤峰数起,远衔密布群峰,近携满城相思。古往今来,多少街衢,耗尽一季的寂寞,相思得一水湄之居,感触月融山林、风扶秀水的醉意,却是不能,可西街这一切都已经拥有了。  相似文献   

13.
正"指尖问政"和"指尖办事",使阳朔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已悄然缩小到指尖到手机屏幕间的距离,迅速、快速、便利——"我是一名外教,在阳朔任教三年多了,可每年的续签手续都要亲自到政务服务大厅办理,手续很繁琐,每次都要花上半天的时间,非常耽误教学工作,可否简化一下办证流程?"6月23日,加拿大籍网友@克里斯托弗通过"群众路线在阳朔"微信平台向阳朔县出入境管理大队"喊话",@weixin2404  相似文献   

14.
杭扇传奇     
杭州,中国制扇明域,自古以来就有"杭州雅扇"的说法。特别是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后,不少制扇艺人汇集杭州,店坊云集,"买卖昼夜不绝"。到了清朝中叶,"杭州经营纸扇者总计有50多家,工人之数达四五千人"。从那时起,杭州扇子与杭州丝绸、龙井名茶齐名,并称"杭州三绝"。素有"扇子总汇"之称的杭州王星记扇庄(现在的王星记扇业有限公司的前身),由制扇名匠王星斋创建于清代光绪元年。他坚信"精工出细活、料好夺天工",刻苦经营,创制了洒金、泥金、贴花黑纸扇,工艺精湛、花色时新,多次作为杭州特产进贡朝廷,因而又有"贡扇"之称。  相似文献   

15.
师小玲 《传承》2003,(4):25-28
自古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那仅仅是指山水而已,或者只是一个过去的概念。而现在的阳朔,它的内涵早已不是单纯的山水,而山水也早已不是单纯天然之秀。到了阳朔,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国籍的人,形容恬适地坐在古朴的石板小街上,游走在葱碧的田园山水间,整个阳朔就是一支悠扬的音乐———抒情的慢板。阳朔是人精神的家园;阳朔是放逐现代心灵的地球村,大庭院,大花园。为了探求阳朔的建设历程,记者专程来到这个世界名县,采访了县委书记郭维奇。其实,与郭维奇对话已经有许多年了,每当进出阳朔,看她每一点发展,看她一草一木的生…  相似文献   

16.
蔡嘉仁 《黄埔》2006,(4):30-31
我原是黄埔军校六分校十九期学生(日本投降后,六分校奉令撤销,我考入成都本校,毕业于二十期步兵科),校址在桂林郊外的李家村。那里山青水秀,相思江水碧波荡漾、清澈如镜,蜿蜒曲折环绕于整片营舍,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军校山水甲阳朔”的美称。  相似文献   

17.
<正>洪峰!暴雨!塌方!桂林告急、全州告急、阳朔告急、平乐告急……2017年6月30日至7月2日,桂林全市由北到南出现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的灾害性天气。强降雨造成桂林多地受灾,其中,全州县多地严重受淹,永福、阳朔、兴安、雁山、临桂等县区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内涝。  相似文献   

18.
中共阳朔县委书记郭维奇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中,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大胆创新思路,带领全县学教对象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全县“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开创了全县农村工作新局面。阳朔县“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所取得的成绩,多次得到上级党委和中央、区、市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同时也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宣传媒体的广泛报道。一、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带头垂范做好榜样高度重视学教活动,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郭维奇同志亲自担任县学教活…  相似文献   

19.
正这是一本厚重的文献:《阳朔文史地理辞典》,书中17个类别,2000多个条目,60多万字,500多张照片,时间跨度超过2000年,堪称阳朔县文史地理的"百科全书",被阳朔人誉为:"乡邦文献,胜地指南"。这本文献成功出版的背后,是秦臻一个人30多年的"磨剑"生涯。编一本地名志,萌发了一个毕生的追求1948年,秦臻出生于阳朔县福利镇渡  相似文献   

20.
卢坤峰简介     
马锋辉 《今日浙江》2012,(11):60-60
(1934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卢坤峰是一位坚持民族传统的文入画家,主张“中和”为美,作品呈现出纯正端和、法度谨严而又不乏潇洒蕴藉之致。他早年多作工笔,取法两宋又规模物态,后转为水墨写意,工写兼备,引八大山人清冷之气。多以兰、竹、禽鸟诸文人题材入画,且用心诗文,画上题款多出于他的吟咏之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