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讲群众语言是一门交流艺术,一种工作能力。讲好群众语言,不仅可以有效拉近同人民群众的距离,还可以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现实中,有的年轻干部"出了校门进机关门",说话不接地气, 有的干部异地工作不会说当地方言土语,加之本就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与群众交流往往"大打折扣",甚至闹出"鸡同鸭讲"的笑话。  相似文献   

2.
“不会说话是表象,本质还是严重疏离群众,或是目中无人,对群众缺乏感情。”在谈到党员干部说话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引人深思。纪检监察干部是群众利益的“守护人”,正确处理好日常工作中的说话问题很有现实意义。听好群众说的话。真正的会说话,不仅仅是会说,还要会听。好好听群众说话,不仅是为人处世的基本礼貌,也是纪检监察干部接待来访群众的基本礼仪,需要把握好“态度诚恳认真听,切勿打断完整听,心无旁骛专心听”三个细节。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在地方任职时曾这样严厉地批评过某些干部"不会说话":"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他指出,这样一种状态,怎么能使群众信服?这种状态必然会误事误民。一些干部只会说"官话",不会与群众说话,不外乎有三个原因:一是宗旨意识淡化,群众观念淡薄,不愿与群众说话;二是工作作风漂浮,脱离群众,忘记与群众说话;三是不注重学习,工作方法陈旧,不会与群众说话。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和伟大事业的重大政治问题、原则问题、关键问题,克服习近平同志指出  相似文献   

4.
《党建》2015,(12)
<正>说话是一项艺术,一门学问和一种能力。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而言,说话具有更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离不开各级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贴心交流、顺畅沟通。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会说话,尤其学会与人民群众说话,用人民群众喜欢的方式说话,说人民群众听得懂、爱听的话。然而在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这方面的意识、能力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5.
<正>在基层调研时,听到有的党员干部抱怨工作难干,埋怨群众不理解、不配合、不支持。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让群众理解、配合、支持,把工作好做呢?抱怨和埋怨恐怕无济于事,甚至会起反作用;只有主动深入群众,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才能达到目的。这其中的一个关键,就是处理好"听群众讲"与"讲给群众听"的关系。善于"听群众讲",对实际需求和实际情况的掌握就会更准确、更全面,工作的着眼点与着力点就会更明确,决策和举措就会更科学。当然,群众讲的有时可能是逆耳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是继"八项规定"之后我党作风建设的新标杆,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党员干部要扎实推进作风建设,坚持对自己"严",对群众"实",切莫让"严"和"实"找错了对象。对自己要"严"。当前,有的党员干部思想松懈、上班迟到早退,工作敷衍应付,遇到有难度的工作不敢担当、能躲就躲,对群众颐指气使讲"严格",对自己却得过且过求"实惠"。一系列的作风之垢、行为之弊致使工作停滞不前,群众怨声载道,损害了党员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便会引起质变,党员干部一点点的不严格,日  相似文献   

7.
<正>领导干部说话是个"功夫活",也是个"技术活"。说得好,三言两语就能切中要害、打动人心、引起共鸣;说得不好,往往越是滔滔不绝,越让人闻而生厌、招致反感。"说话"的能力,是一个人知识积累、思想水平、工作历练、人生感悟的综合反映;说什么样话、怎样说话、话说得怎么样,体现着一个领导干部的个人素养、公众形象和领导水平。领导干部担负着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重要职责,必须善于说话,说群众听得懂的话。要善于向群众学习说话。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期间曾  相似文献   

8.
研究新问题、探索新途径 在实践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远固 《探索》2012,(1):18-22
社会转型期党群干群关系出现四种新情况:群众多元,代表群众不易得到"普遍"认同;利益多样,代表群众不能只讲"经济"一项;公权私用,多种方式寻租引发群众强烈不满;本领恐慌,党员干部"群众工作"能力急待提高。针对新情况,重庆在四个方面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针对群众多元,缩小三大差距,在统筹城乡中密切群众关系;针对利益多样,"五个重庆"、"民生十条"在兼顾各方中密切群众关系;针对公权私用,开展"三项治理"以反腐倡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针对本领恐慌,建立"三项制度",开展"三项活动"提升能力服务于民。由此总结出新探索、新实践对党建工作的四点启示:研究群众多元、利益多样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实现利益统筹兼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基石,规范党政机关廉洁从政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保证,增强党性、提升能力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  相似文献   

9.
《江淮》2012,(2):54
讲话,似乎每个人都会,但要讲得引人入胜、生动有趣,就不那么容易了。背后考量的,除了沟通能力,更有思想水平、人格魅力。某种程度上,语言表达能力是干部需要具备的一种"软实力"。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评价一位领导干部,"会不会说话"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语言表达能力,不只关乎表达技巧,更关系干部的思想方法、工作方式和作风。提升这种"软实力",并非  相似文献   

10.
人人都会说话,说话的方式、效果却大不相同。地方干部在说话上应当注意三宜三忌。一是宜讲“土话”忌讲官话。领导干部的任务就是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动员带领广大群众为我们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面对朴实、勤奋、直爽、厚道的人民群众,是居高临下、指手划脚,还是促膝谈心、平等交流?答案不言自明。要想在心理上有效缩小与群众的距离,在感情上更好地与群众沟通共鸣,就得入乡随俗,多讲土话,少打官腔。一个长期在地方工作、经常与当地群众打交道的干部,应该学会用群众的话讲百姓听得懂、听得进的道理,少说那些装模作样、文绉绉的…  相似文献   

11.
正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核心是把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重心是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近年来,成都市新津县从问题导向着眼,从模型分析入手,着力优化群众工作环境、群众工作网络、党员干部素能、群众自治能力,积极探索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能力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机制。转变工作方式优化群众工作环境新津县完善制度建设,先后建立"阳  相似文献   

12.
《奋斗》2020,(10)
正说话是一项艺术,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能力。语言能力,是党员干部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凡是优秀的党员干部,都有很强的语言能力。凡是有很强语言能力的党员干部,都是经过不断学习和系统训练的。该书着重介绍了党员干部与群众说话时,应该遵循的基本和共性的规律、方法、原则和技巧。针对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不注重说话方式的问题,该书不仅提出改进与群众说话方式的共性  相似文献   

13.
在转型跨越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国有企业的各级党员干部应坚持做到"五能五会":一是能说话、会说话。说话,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技巧。有道是":一句话说得对,让人笑起来;一句话说得错,让人蹦起来"。能说话,就是要求说实话、说真话;会说话,就是要求讲方法、讲策略。党员干部身负组织重托、肩载发展重任,直接面对职工、直接服务基层,不说实话、不讲真话,不仅害人,更要误企;不仅影响自身形象,更会破坏和谐稳定。党员干部,不是荣誉,是责任;他们说话不是自我表演,而是为民代言。因此,必须心存正气,心怀底气,既要  相似文献   

14.
辛声 《新湘评论》2020,(8):64-64
疫情检验一切,也检验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和实际效果。疫情期间,很多党员干部走向一线,开展劝导引导、测量体温、买菜送菜、物资发送等服务活动。有的在工作中既讲原则,又讲人情;既讲硬度,又讲温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有一位同志劝导村民不要外出,既讲法律法规,又讲个人危害,让人很容易接受,被称为"贴心式劝导方式"。而有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干巴巴、硬邦邦的,凡事"一刀切",不考虑实情,群众不仅不买账,还导致干群关系矛盾,甚至引发不必要的纠纷。  相似文献   

15.
据报道,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委一次专题学习会上曾深刻指出,在开展群众工作方面,我们有的领导干部不会说话,处于失语状态,表现为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这"三不一顶",  相似文献   

16.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很重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日前提出了群众工作"十法"。他说,要坚持心里装着群众、遇事想着群众,放低姿态、平等交流,说群众的话、讲群众的事,学会道歉认错、敢于让步妥协,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有理说理、以理服人,言而有信、兑现承诺,贴近群众、问计基层,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做好组织工作,一靠过硬政治能力,二靠优良作风,三靠专业化能力。各级组织部门都要从严从实加强自身建设,组织从严管理、个人严以律己,着力打造"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让党中央绝对放心、让党员干部和群众高度信赖。从严从实,第一位的就是讲政治。组织部门是政治机关,讲政治是天经地义的。古人讲,善治人者必先自治。组织部门是抓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的,  相似文献   

18.
祝灵君 《当代贵州》2014,(33):66-66
正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处在群众工作中的前线,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群众工作基本白干。"群众工作的好坏,是测量党组织巩固程度的标准之一。"群众身边党员干部的形象决定了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基本形象。如果群众身边的党员干部"立"不起来,党的感召力就会下降,上级组织再努力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这决定了党的基层组织在群众工作中的重要性。党的基层组织必须坚持"一线工作法",在一线解决好群众的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一名乡村党员干部,我认为"两学一做"除了在学上下功夫,还要将落脚点放在做上。做政策宣讲传播人。把好精准扶贫、惠农助农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关",基层党员干部自身要"吃透"政策,向群众"讲透"政策,用群众能听得懂、能理解的方式宣讲传播,真正让利民惠农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20.
吴敬琏 《当代贵州》2014,(11):51-51
正据《人民日报》报道,某省一位厅长下基层,问了群众"家里几口人""收入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等几个简单问题后,就不知如何继续交流下去。对那些不会说话的干部,群众的批评入木三分: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不会说话,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一些干部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