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的灾难性危机事件频发,在应对危机事件的过程中,政府单方力量显得不足,难以应对巨大的公共需求,因而非政府组织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非政府组织实际参与危机管理过程所发挥的作用并不理想,在制度层面、非政府组织自身、社会对非政府组织的认同、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克服这些问题,完善危机管理体系,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灾难性危机管理中的作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成长道路——以西双版纳州妇女儿童法律咨询服务中心为例张和清// 云南社会科学.2002,(2)提要:作者以一个中国边疆本地非政府组织的成长道路为例,探讨了我国当前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特点,由此追寻在中国本土非政府组织的特色发展道路。西双版纳州妇女儿童心理法律咨询服务中心的成长道路,对我国本地非政府组织的成长具有借鉴意义。中国流动人口社会行为分析骆华松 // 云南社会科学. 2002,(2)提要:作者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流出地、流入地、区域综合、介质、个体等因素角度,探讨了流动人口产…  相似文献   

3.
张勇  周雪 《人民论坛》2011,(8):66-67
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的不足是一种公共理性价值观的缺失和社会多元治理结构不健全的映射。政府必须有意识地推动有关非政府组织法律法规的建设,针对非政府组织出台专门的规范条例;建立非政府组织的内外约束机制;与其他社会主体有效互动,从而使其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接近或代表现代公共理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社区建设背景下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入手,总结分析了当代中国非政府组织社区功能的实现情况,探讨分析了当代中国非政府组织在介入社区事务方面存在的障碍,提出了准确定位非政府组织的社区角色、促进社区公共行政的非政府化、强化非政府组织的社区认同、完善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事务的制度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社会转型与农民组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转型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积重已久的“三农”问题成为农村社会转型的巨大制约。农民组织化在农村转型期是促进现代农业、推进农村市场化、服务农民角色转换、维护农民权益与稳定农村社会的有效路径。要加快农村转型进程,必须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被形象地称为"自行车王国".当前的研究大多揭示了自行车盗窃被害的社会和法律方面因素.从生活方式暴露理论和日常活动理论视角来看,当前的研究从家庭层面及社区层面反映了影响当代中国自行车盗窃被害风险的一系列重要变量,包括被害目标吸引力,被害人的防御力,暴露于犯罪的风险.从天津搜集到的数据表明,住房类型、成年家庭成员数量、社区贫困程度以及社区违法犯罪情况都与当代中国城市自行车被盗风险存在着显著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非政府组织与农村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分散化和非组织化是当前中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主要症结之一.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对农村政治文明建设而言,最重要意义在于能够具体而真实地代表农民的实际利益,能够把分散的农民、农户组织起来与政府处于一个比较对等的地位,最大限度地化解市场风险.发展非政府组织,推动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必须要理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推进村民自治进程,形成农业利益集团,从而创设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社会环境、政治前提、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8.
组织与社会的碰撞:中国非政府组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楠  郑保章 《前沿》2004,(12):88-91
本文从组织理论与社会条件两个方面入手 ,分析了中国非政府组织产生的原因、组织特征与组织内外部环境 ,指出了中国非政府组织的不足与发展前景 ,强调了中国非政府的组织性与社会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深入,农民工非政府组织获得了迅速发展,并且不断地促进了农民工福利体系的完善,但其在发展过程中却遇到了诸多问题。本文基于“资产建设”的理论视角,通过参与观察与访谈等方式对厦门农民工非政府组织的发展问题进行了调查,本文从包容性问题和资产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农民工非政府组织发展状况,并有针对性地从农民工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积极能动性两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电子政务》2012,(9):4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公民社会的逐渐兴起,对公共行政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政府在公共事务管理与公共服务提供上的局限性日益凸显。非政府组织作为公民社会的主体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将非政府组织引入公共管理格局,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独特优势,实现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协同治理,成为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举措。相对而言,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受制于体制机制的约束,与数字城市社会治理的需求相比,亟待拓展活动空间,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非政府组织现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昌桥 《求索》2012,(4):60-62
非政府组织是具有很强独立性、自治性、公益性、非赢利性、志愿性、民间性的社会组织,其健康发展需要包括完善的注册登记制度、组织制度、税收制度等在内的制度环境。为了促进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本文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从注册登记、草根组织、数量与发展速度、志愿性、独立性、税收制度等方面来对中国非政府组织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为:注册登记困难、数量少但增长快、草根式组织较多、志愿性低、独立性弱、资金来源的实质单一化、组织官僚色彩浓、税收优惠制度不完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社会治理"理念的提出,社会领域的公众参与日显重要。但是,推动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政府动力不足,制度供给不充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组织化、专业化程度偏低,不利于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良性发展。必须转变政府社会治理方式,提高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和能力,健全公众参与的制度保障,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引入专业社工,促进专业社工与志愿义工的科学结合。  相似文献   

13.
时小燕  毕霞  潘嵩 《前沿》2005,(12):20-23
从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研究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党、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非政府组织的社会政治参与扩大化、价值预期多样化、运行监管无序化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也为创新党的执政方式提供了难得机遇。适应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从理论和实践上研究和探索解决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志芳 《前进》2011,(8):37-39
在现代社会,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已成为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动力。非政府组织作为维护社会民主秩序、促进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的组织制度来源,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利益多元社会中民间诉求的组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我国民主现代化进程中,非政府组织作为民众自愿性组织,在民众利益表达,谋求社会公共利益,协调社会各群体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形式王辛河一、社会转型的含义如果我们把社会转型当作一种社会发展形式来理解,那么.社会转型就是指社会主体对社会基本要素整体上的渐进性变革。社会基本要素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结构、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因此,社会转型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6.
NGO(非政府组织)一般是指那些非政府的、非营利的、志愿的、致力于公益事业的民间社会组织,亦被称之为在政府——国家体系(治理的第一部门)和企业——市场体系(营利的第二部门)之外的“第三部门”或“非营利组织”(NPO)的社会组织体系。近十多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渐趋成熟和社会转型的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7.
莫光辉  祝慧 《中国发展》2009,9(3):31-36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深度转型进程,当前中国农村组织结构与农民组织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该文基于社会学的理论维度,以北部湾经济区农民组织化为例,着力从组织功能视角深入探讨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民组织化的发展空间问题,以期更好地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8.
人是社会组织主体,又是组织发展的目标,只有实现人的发展,才能有效推动社会组织化的进步。伴随资本垄断和经济全球化的加深,组织化发展在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解体。当代资本主义组织化表现出金钱逻辑的凸显、物化逻辑的扩张、增殖逻辑的膨胀,暴露出其内在资本关系与生产力发展之间、资本总公式同人的需要之间、资本逐利和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西方资本逻辑宰制下的有限组织化再难引领人类社会组织化的新实践,要实现社会组织化的新发展,就必须超越资本逻辑。新时代以来,中国发展取得的历史性、世界性成就,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组织化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展现出的变革性、人民性和使命性特质。这种特质同人类社会组织化发展原则相适应,带来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诞生,为扬弃和超越组织化资本逻辑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经济体制转轨进程,我 国的社会转型也有了一定的进展。在 今天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改革 已进入到以调整重大利益关系为主要 任务的攻坚阶段,社会转型也到了关 键时期。非政府组织同政府、企业已 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结构的三大支 柱。如何积极发展非政府组织,是新 时期社会转型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公安研究》2011,(10):94-94
万雪芬在《理论导刊》2011年第4期撰文认为,在中国现代化和市场化转型中,社会结构、组织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构建公共秩序的主导力量,执政党主导的组织化社会体制是中国社会的根本力量。这种组织化社会体制推动了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保障了社会转型的平稳有序。然而,高度组织化体系也有着其自身的一些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