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应当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构建和谐社会,包括实现经济和谐、阶层和谐、政务和谐、文化和谐等等。构建和谐社会,当前必须解决几个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2.
《求知》2007,(2):14-1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和社会有机体的组织细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居于重要地位。因此,构建和谐企业,既是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需要。作为大型国有勘察设计企业,要做到和谐发展,必须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兼顾,企业与员工共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内部环境。  相似文献   

3.
周全德 《团结》2008,(2):24-26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并且精辟地阐明了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相辅相成、互动互补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4.
阶层关系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我国当前社会各阶层在急剧分化的过程中,在利益关系、权力关系、观念关系方面还不协调。我们应坚持公平正义和双赢互利的理念,协调阶层关系,优化社会结构,在阶层关系和阶层结构的相互建构中构建和谐阶层关系。  相似文献   

5.
朱蓉先 《民主》2006,(12):4-6
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主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在五大关系中首先提到了政党关系,因为政党、政党的和谐对于民主政治的建设,对最大激发社会的活力,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很大的影响。和谐的政党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之一,因此我们应该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6.
论和谐社会的性别关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琳 《理论导刊》2007,(12):100-101
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十六大报告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自从党的纲领性文献中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论题以来,社会学、哲学、人口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美学等学科领域的学者开展了热烈讨论,从不同视角提出了许多发人深思的理论见解,使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涵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7.
赵寿昌 《求知》2006,(12):34-3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重大战略选择,努力做到全社会的和谐,必须做到多个方面的和谐。党内和谐既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做到的重要环节。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我们要以以优良的党风来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8.
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到在科学发展中解决民生问题,实现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生动局面。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任何偏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违背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实质的。  相似文献   

9.
刘方涛 《学理论》2010,(26):7-7,13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中国发展模式的内在要求和突出优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我们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候,要深入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刘国强 《学理论》2010,(8):18-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内和谐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社会和谐。因此,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当前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重大课题。本文探讨了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探析了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Rapi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is accompanied by economic disparity, corruption, crime, and a great deal of frustration among China’s citizens. These social problems threaten the country’s further development,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y.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recent campaign in China for a harmonious society. Many Chinese scholars, officials, and citizens seem to believe that more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social structures will result in social harmony. However, social harmony is a more complex social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which is determined by the interactions among social values, people, and society. People achieve social harmony when they feel their values and desires are attainable in society. They have to make strong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effort if they want to successfully achieve harmony with nature, society, and themselves. Ai Guo Han, professor of Writing Arts at Rowan University. He received a doctorate from the Indian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and is specialized in writing pedagogy and language studies. He teaches courses in freshman writing, TESOL,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He is the 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of the Association of Chinese Professors of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ctively promotes academic and cultural program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is recent research focuses on Daoist philosophy and rhetorical traditions. The author wishes to thank the anonymous reviewers for their helpful comments.  相似文献   

12.
陈玉林 《学理论》2012,(7):21-22
目前区域差距已经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规划。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区域和谐。区域和谐,不仅包括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协调发展,也包括区域内经济和环保等问题的协调发展。构建区域和谐,区域经济发展应当与环境保护同步。以承接产业转移带来的污染转移为研究点,试图构建一个可行的区域和谐社会的环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3.
"社会和谐"表征的是社会生态系统各不同要素之间的友好相处和良性互动的状态,这种具体状态既是在人类社会系统的"和合"运动中创生的,又是人类社会系统"和合"关系的表征.人类社会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和合",既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本质,也反映着"和谐社会"的价值本质.因此,人只有在理性的价值关怀的观照下,在理想尺度与现实尺度、整体尺度与个体尺度、目的尺度与工具尺度相统一的价值实践基础之上,才能不断趋近"和谐社会"的理想诉求.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的内涵丰富,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路与方法也有很多,把区域行政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路之一,是一种创新。因为,区域行政是一种全新的区域治理模式,包含一系列丰富的内涵。区域行政思路下的和谐社会构建,就是要在区域内推进民主与法治建设,树立公平与正义的价值观,倡导诚信友爱的人际交往观念,形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发展局面,保持社会安定有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筑牢筑实建设区域和谐社会的政治、心理、交流、动力、稳定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阮小云 《学理论》2012,(4):61-6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宏伟目标之一,社会矛盾的产生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结果,中国到建党百年时要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对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的研究。针对当前对社会和谐解读的不全面性,要求正确把握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的辩证关系,坚持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来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和谐社会观作为科学的、全面的社会发展学说,关注的正是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诸种因素的综合而协调的发展,是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人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尚“中”贵“和”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美德之一。允执其中、中无定体、心正气和、和而不同是这一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在当代,这一传统美德对于处理改革开放实践中的各种关系和矛盾,对于人们的行为选择,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品德修养的提升,对于人际关系的改善,对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对于建立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是社会的主体,我们所追求的和谐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际和谐的程度。人际和谐文化引领着人际和谐的健康发展和实现,对人际和谐起着导向性的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人际和谐文化的内涵,明确人际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高度重视人际和谐文化建设,为人际和谐奠定文化支撑,加快人际和谐的实现,从而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社会发展的不均衡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使和谐社会的构建变得不仅必要而且十分迫切。本文作者认为,社会和谐与社会公平作为政府所追求的两大目标,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谐社会应该以社会公平为基础和前提,而由于机会自由是社会公平的核心,垄断又是机会自由的天敌,所以,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就应该以保障机会自由,消除任何歧视性政策,反对任何形式的垄断为公共政策的依归和目标导向。  相似文献   

20.
新社会阶层的参政诉求是做好统战工作的积极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丛煜 《学理论》2010,(10):34-35
新世纪新阶段,努力做好对新社会阶层的统战工作,充分认识和发挥新社会阶层的作用,是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之一。认真分析新社会阶层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充分发挥新社会阶层在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