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畅 《小康》2013,(2):46
又到一年春运时。一年半之前,京津城际高铁开始网络售票,铁道部客户服务官方网站12306网正式开启网络购票业务,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铁路已经全面推行网络售票。在中国铁路走进电子商务时代的背景下,中国公众如何看待火车票网上预订?受访者对火车票网上预订业务普遍持肯定态度。65.1%的人认为火车票网上预订"简单、方便、快捷,很实用",47.7%的受访者认为"是今后出行订票的新趋势",27.7%的受访者认为"网上订票并且采用实名制能够有效遏制票贩子"。  相似文献   

2.
【市民咨询】我是一名创业青年,想在网络上开家网店。请问开网店需要办什么手续?一定要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吗?【部门答复】个体工商户申请从事网上商品交易和服务但不开展  相似文献   

3.
网上交友,网上恋爱,网上购物,网上寻职……,互联网为现代人提供了一条生活的捷径,把人们想做的许多事情都搬到了网上,上网者只要轻轻点击几下鼠标,就能做到心想事成。现在,人们讨论网络的功能时,并不是问网络能做什么,而是问网络还有什么不能做。有人甚至认为,人类除了为生育繁衍所必须进行的生理活动之外,几乎什么都可以通过网上来完成——所以,许多人都喜欢套用“一网打尽”这个成语来形容互联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且不论“一网打尽”这个词形容网络功能是否夸张,但我们所看到的事实是:网络正以不可阻挡的气势,大踏步闯…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问发展健康向上网络文化为何迫切?精彩语录: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要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网络文化在中国兴起的时间不长,但是发展迅速。网络为广大消费者特别是网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是很受网民欢迎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的发展,网络和文化的关系会越来越密切。手机特别  相似文献   

5.
近来,网上关于豪华政府办公楼的议论颇多,几乎清一色的批评和谴责。网民的批评是有道理的。政府盖楼,百姓出钱,这样的大项目纳税人是否事先知情?是否经过严格审批?在信息不透明、不对称的情况下,民众的议论和批评自然少不了。  相似文献   

6.
牟尼 《小康》2008,(10):73-74
作为一种精神疾病,网络成瘾的真相是怎样的?它与麻将成瘾等行为的区别何在?网络成瘾被戒除后是否会复发?这些问题并不为一般公众所了解。  相似文献   

7.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网上那些看似“不那么重要”的言行,经过互联网放大传播,很可能让网民的“声浪”变成伤人利刃。哪些行为属于网络暴力?谁是网络暴力的最大受害者?如何避免将“网络正义”变成“网络暴力”?以上种种,都成了当下需要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 “你说什么?我不明白你说什么!”“你不必这么傲慢和粗鲁!”“让我再确认一下我是否已听懂了你的话,你又打电话给我,就是要收回刚才对大选结果的承认?”“请听我解释,你弟弟是佛罗里达州州长,但他并不能决定一切。”——这是美国大选中,布什先生与戈尔先生的“经典对话”。美国一家报纸也在“收回”,连出三份号外,先是“小布什胜了!”再是“别急,还没完!”然后是“再等等,总统竞选  相似文献   

9.
正网络文化是否只能是娱乐消遣的文化?大众在网络中是否只能是娱乐化生存?网络传播是否不能提供专注欣赏的内容?作为当代最重要的媒介形式,互联网的普及与影响是不可阻挡的,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能仅仅关注作为技术的互联网,更要审视作为文化的互联网。提升网络文化的品味,已经成为当代网络社会建设的关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提升  相似文献   

10.
吴越 《北京观察》2000,(10):48-50
网络著作权的讨论,是由“网上传书”是否合法引起的。为此,中国作家协会作家权益保障委员会和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于1999年12月联合召开了一次讨论会,专门讨论“网上传书”是否合法的问题。作家张洁、莫言、毕淑敏、吴越、老舍的女儿舒济(版权继承人)及有关专家、官员等十多人出席了会议。在那个会上,作家和律师以及政府官员们的观点基本上一致,只有我一个人持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第一,网上传书以服务网友为目的,不是营利的手段,具有网上图书馆的性质,不应该视其为侵权。图书馆可以由国家办,可以由机关、学校、厂矿等单位办,也可以由私人办。何况在网站上开办图书馆是否属于侵权行为,我国的版权法中还没有明确的规定。第二,在屏幕上读书并不方便,短文章,下载以后在屏幕上看看也  相似文献   

11.
网络水军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而受雇于人,通过专为他人发帖、回帖、删帖等方式制造话题,炒作民意的伪网民。因成员众多、组织严密、目的明确、危害严重而被人称为网络黑社会组织的网络水军,在网上删除真实信息,散布虚假信息,制造虚假民意。根据是否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总量,或者最大程度的满足公共利益的道德评价终极标准,网络水军灌水是一种不道德、不应该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龙楠 《今日浙江》2020,(6):50-5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必须学会在网上体察民情,在网上解决问题。为破解基层网络治理盲点,从2017年开始,台州市推出“网络理事长”制度,以村居为基础网格,按照“一村一理事长”的基本要求,建立“网络理事长”队伍。  相似文献   

13.
<正> 自上月底涨价开始,麦当劳在中国就成了口诛笔伐的对象。前几天,人们纷纷指责麦当劳涨价没有给“说法”;当麦当劳迫于舆论压力表态涨价是为了“应对市场环境和保持竞争优势及稳健发展”后,又有人说这个理由“不能令人信服”。新浪网上一位网友更是提出了“五大质疑”,声称涨价“着实师出无名”。这位网友质问:“肯德基就没有涨价,麦当劳为什么要涨?”,并“一针见血”地指出麦当劳是想“从中国市场捞一笔弥补全球的不景气”,云云。商家提高商品的价格,必须给消费者“说法”吗?我本不想说什么,但看到  相似文献   

14.
犯罪未完成形态的犯罪化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实践面临的一个难题。对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等犯罪未完成形态是否惩罚,或者惩罚到何种程度,反映了一国的刑事立法技术及其价值取向。计算机网络犯罪的预备、未遂以及中止是否需要全部犯罪化?对其全部犯罪化能在何种程度上起到防控网络犯罪的作用?中外刑法在此问题上是如何规定的?需要通过对各国刑法有关计算机网络犯罪未完成形态的相关规定之比较,以探讨我国对计算机网络犯罪未完成形态的犯罪化之路。  相似文献   

15.
借网络揭短泄愤,诋毁商业信誉、商品声誉,因传播快、影响广、后果重、隐蔽深、设防难,成为当下恶性竞争的新动向,由此引发的商业恶战也是屡见不鲜,已引起各界高度关注。从蒙牛伊利两大牛奶巨头的网上较量,到360腾讯两大IT精英的网上叫板,无不是借网络相互攻忤的典型案例。网络诋毁,真能成为商家致胜的秘密利器吗?  相似文献   

16.
E时代,Q生活,网络桥牌吸引着我的兴趣,晚上下班挂在网上打桥牌、查资料、浏览文学网站。我喜欢在网上打桥牌,既是同桌对弈,又是相互朦胧的牌友,既相识又互不了解,既是朋友又都很陌生,打过几把桥牌就相互猜测同伴:他是G G?还是M M?然后是互道问候,或安慰、或鼓励、或叫好,语言友  相似文献   

17.
洋洋 《中国保安》2006,(6):42-43
她是一位跑黑车的出租车司机,为了生活一直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有一次她被一名执法人员抓获。为了不受高额的处罚,她和这名执法者发生了性关系,随后心甘情愿成为对方的情人。他们在一起时,拍下了许多做爱的视频录相,她没有想过有一天她会将这些视频内容发到网上。她为何将自己与情人的性爱视频上传到网上呢?她在网上公开与情人的性爱隐私是否合法呢?今年32岁的谢娜说来命苦。7年前,她和一名男子结婚并生有一女。然而,女儿3岁时却不幸夭折。第二年,她与前夫离婚。失去了女儿,又失去了丈夫,让谢娜悲痛欲绝。在那个孤寂而凄凉的家中,她是那么的…  相似文献   

18.
“人肉搜索”与网上侦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肉搜索”是网上侦查的有力工具,但也存在着暴露个人隐私之类的侵权行为。网络表达推动着民主建设的同时,也凸现出了网探的群众基础与法律盲点。公安在运用网络侦查时也有法律障碍。警方发帖让网友提供线索是否侵权,网侦中的群众路线如何体现,等等,都需要在案侦实践和法治建设中找到答案。网上调查只是司法调查的补充,不能回避“人肉搜索”用于网侦的局限与风险。  相似文献   

19.
肖穆辉 《当代广西》2014,(22):52-52
正微博、微信出现以前,以论坛为灵魂的地方网络社区是网上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统计,2009年77件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中有23件都是在网络论坛上率先被曝光的。微博、微信出现以后,网上流行一种观点:论坛等网络社区将逐渐消失。从现状来看,全国性的网络社区影响力有所减弱,但地方性网络社区受微博、微信的冲击较小,仍是地方性网络热点信息的集散地,这点在欠发达地区表现更为明显。比如,今年10月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广西龙州一女子与人打赌为赢i Phone6手机裸奔"谣言事件就是从广西一  相似文献   

20.
观点     
2012年1月6日《中国青年报》快速的网络化与被边缘的人现在各级政府都在大力加强政务网站建设,很多规章制度都发布在网上。但大量的低收入群体买不起电脑,更不懂得如何上网因此,对于政府网站、政府部门和官员的微博以及当下的网络购票,在看到其积极意义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反思:先进的技术在方便了部分人的同时,在政务快速网络化的发展过程中,来自弱势群体的意见、诉求会不会被先进而昂贵的技术挡在决策者的视野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