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9 毫秒
1.
《求实》2014,(1)
生态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生态需要最终通过对生态产品的消费得以实现。生态产品是通过自然界和人类劳动提供用来满足人类生态需要的产品。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再生产四环节原理,将生态化的原则渗透在各个环节,是解决生态需要满足的基本路径。社会生产过程的四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也就是说,生态需要的满足路径就是生产生态产品,公平分配生态产品,交换和消费生态产品;实现这条路径,我们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满足生态需要的生产方式、分配方式、交换方式和消费方式,即采用清洁生产、生态公平、绿色交换和生态消费。  相似文献   

2.
两型社会消费指的是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人们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对符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要求与标准的各种资源及其产品与劳务的使用、消耗过程。两型社会消费蕴涵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两型社会消费是两型社会中最基本的经济活动,是高层次消费活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对两型社会消费的综合要求,两型社会消费对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是现代消费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求实》2015,(10)
马克思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视角阐述了其消费思想,形成内容丰富的消费理论。他认为消费与生产既同一又互为中介,两者相互依存;资本主义前各社会的消费是生产的直接目的,而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不再是生产的目的,它和生产一同成为资本增值的要素和过程,是人的非自由的消费;只有共产主义社会的消费才是人的本真需要,它充分满足人的消费需要和社会公共消费积累。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为我国正确处理消费与生产、消费与社会积累的关系以及在国际上建立我国消费话语系统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俊秀 《学习月刊》2012,(16):80-81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决策。其中,"资源节约"强调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过程中,不管是生产、流通、或消费,各领域各环节,都要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消耗。而"环境友好"则强调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要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经纪人是指在商品交换的买卖双方间传递信息以促成商品交易的中介者。对商品所有者来说,利用有效的信息可以缩短价值的实现时间,从而节约流通费用;对货币所有者来说,利用有效的信息,可以及时购买到需要的物资,从而保证生产和消费过程的正常进行。在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社会经济从单一的产品经济模式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转换,商品、物资流通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型消费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和形成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战略任务。这项任务要求,强化节约意识,在全社会形成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的观念,倡导形成健康文明节约消费的自觉行为。调整和优化消费结构,全面发展和普及节约技术,鼓励消费能源资源节约型产品,提倡循环消费。在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型消费模式的关键,是政府带头节约,党政机关率先垂范。  相似文献   

7.
能源资源是人类生存、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十一五”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一个重要指标。要求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为了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这个重要的资源指标,更好地应对我国能源资源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积极实施节约能源资源战略是推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8.
如果人类需要一种特别的精神支撑,大概要算文化了,文学作品则是文化中最具魅力的部分。人生是快乐的,却也是疲惫的。快乐需要分享,疲惫的心灵需要抚慰。心灵抚慰可说是文学消费最主要目的之一。这种抚慰必须是真诚的,蕴含在整个消费过程中,包含在心灵的对话里。而不是构筑坚硬外壳,无法让读者触及,或者充满着伪善,让人生厌。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对消费问题的论述中,谈到了消费活动中人的需要、人的社会本质、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等问题,彰显出他的消费思想中的人学意蕴。在他看来,消费的目的是满足和创造人的需要;消费活动是人的社会本质的确证;消费的价值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消费要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前提。  相似文献   

10.
在消费社会繁荣消费的幻象背后,人们的生活价值与意义迷失了方向;现代社会节约观的践履为其矫正提供坚实支撑;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人们必须重新高扬节约在消费生活中的价值地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扬弃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走可持续消费的道路,重构人们的生活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消费主义盛行对世界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没有消费,就没有人类的生存,也就不需要人类进行生产。从这一意义上说,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当然,人类的消费水平受着生产力的限制。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也就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在上世纪20年代之前,人类的生产力有限,生产的目的只是满足人们的自然需要。对商品的消费是一种物质性的消费,消费的是商品的物质使用价值,满足的是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在此之后,情况就不同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化的推进,首先在美国,然后在其他国家,人们对食品、衣物、住房等的自然需求得到了满足,出现了商品过剩以及经济危机。此时,经济发…  相似文献   

12.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各自构成独特的经济领域,进行各自的经济活动。它们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形成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在再生产过程中,生产是起点,是基础。消费是终点,是目的。分配和交换是中间环  相似文献   

13.
绿色消费是反映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新型消费,是在传统消费模式给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复合系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之后,人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省原有人与自然的关系,着眼未来发展提出的科学消费模式。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机制之一,绿色消费要求改变人与自然关系中把人的需求摆在中心地位,一切以人的需要而定的人类中心主义,建立一种重视自然生态价值的新型消费。  相似文献   

14.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是社会生产过程的终点和起点,人类正是为了不断提高消费水平的愿望才产生了发展生产力的强大动力。现在科技进步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使人类许多消费的梦想有可能变为现实。如果说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人们消费水平的提  相似文献   

15.
试析哈耶克的市场机制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歌  孙振宇 《理论学刊》2005,2(2):72-74
哈耶克的市场机制理论主要包括信息分散论、竞争理论和消费者主权论。信息分散论指出人类的认知能力有限,市场经济中信息是分散的,只有市场机制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竞争理论是指竞争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是市场交换获取信息的必要条件;消费者主权论认为消费者在产品生产和消费中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绿色营销ABC     
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注重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充分满足消费需求、保持适度利润和发展水平的一种新兴的营销观念和经营活动。绿色营销是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以往市场营销理论相比较,绿色营销更注重追求企业发展同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  相似文献   

17.
科学消费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维度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中,消费是对人的需要的满足,科学消费必然要凸显人学向度,坚持"以人为本"。为人的合理需要而生产是科学消费的前提条件;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科学消费的价值目标;实现消费公平与社会和谐则是科学消费的理论旨归。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在寻求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的过程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不同于传统经济遵循的“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的线性过程,倡导在物流不断循环作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其要旨是将经济活动组成“资源———生产———消费———二次资源”的循环过程。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发展观念和模式的一次革命,它强调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有效利用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  相似文献   

19.
绿色消费:循环经济在消费领域的实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消费倡导消费者选择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注重保护环境,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实现可持续消费。绿色消费是循环经济在消费领域的实现形式和内在动力,是实现循环经济"源头消减"的重要途径。促进绿色消费,需要消费者树立正确的绿色消费观念,经营者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将人置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位,在当代社会发展的现实中,体现出了强烈的实践意义: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人的需要的满足与更新,人的需要是人类从事一切活动的动机,也是社会发展的源泉;人类通过创造活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的需要的满足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