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7 毫秒
1.
扩大内需是“十二五”规划中的战略重点,而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两型社会下的消费模式的概念界定和内容要求的研究把消费和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改革实践结合起来。两型社会消费是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一种新的消费模式,既和其它消费模式有联系,又从多方面区别于这些概念。按消费顺序可以将两型社会消费分为消费前、消费中和消费后三个阶段,从资源和环境两方面对每个阶段的消费行为提出要求和制约,旨在更好地指导消费活动,使之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从而促进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型消费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和形成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战略任务。这项任务要求,强化节约意识,在全社会形成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的观念,倡导形成健康文明节约消费的自觉行为。调整和优化消费结构,全面发展和普及节约技术,鼓励消费能源资源节约型产品,提倡循环消费。在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型消费模式的关键,是政府带头节约,党政机关率先垂范。  相似文献   

3.
陈立 《学习月刊》2012,(20):38-39
环境友好消费模式的构建是当今世界消费发展的主导趋势.是建设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根本动力。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会都明确提出了要构建环境友好的消费模式.因此,揭示环境友好消费模式的历史来源.明确其基本内涵.探寻构建环境友好消费模式的对策.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俊秀 《学习月刊》2012,(16):80-81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决策。其中,"资源节约"强调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过程中,不管是生产、流通、或消费,各领域各环节,都要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消耗。而"环境友好"则强调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要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冰  海鸣  张健 《学习论坛》2010,26(9):34-37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消费阶段与消费前阶段以及消费后阶段三者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因此,虽然三个阶段的消费内容有区别,但是三者的消费内容必须互相配合,综合为一个整体,这个综合体的消费内容就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消费的内容。在消费阶段、消费前阶段以及消费后阶段,促进和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消费,须采取各个阶段相互衔接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绿色消费是一种符合生态伦理的现代消费方式,它包含着深刻的生态伦理意蕴、哲学基础。绿色消费凸显了生态伦理尊重生命、保护自然的核心思想,体现了生态伦理代内公正与代际公正统一的重要内容。倡导绿色消费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7.
节约型的生活消费方式是一种合目的、适度、多样性、体现公平、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应该从宏观调控消费品的生产和供给;运用市场价格机制激励和约束;推广节能的科技产品设施;提供社会和精神文化等产品和服务;教育、引导公众确立合理的生活目标及消费行为;反对炫耀性消费等方面采取措施,在全社会提倡、引导和推行节约型的消费方式,以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消费分层是社会分层的重要内容。从社会学的视角看,消费分层本质上是消费资源和消费机会在不同消费群体中的分配及分配方式的差异,它既是社会分层的结果和体现,也是社会分层的具体标示性指标。“消费过度分层”、消费差距过大、消费资源分配不均、消费机会不均等问题,是我国消费分层面临的主要问题。消费正义的重建既要注重消费价值观的引导,更要注重消费制度、消费政策与消费公平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消费是人类根据自身需要和可能与外部自然进行物质变换,实现生存、享受、发展的过程;节约是人类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活动中,对稀缺性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充分利用;节约有利于增加和扩大消费,浪费则必然影响消费。在扩大内需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节约。  相似文献   

10.
福州,作为海西重镇,福州省的省会城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对落实“十二五规划”具有示范作用。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目标是将生产和消费活动规制在生态承载力、环境容量限度之内,强调综合运用技术、经济、管理等多种措施降低污染产生量、实现污染无害化,最终降低社会经济系统对生态环境系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消费模式的演替与绿色消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费模式作为人类明的表征主要有原始生态消费,线性消费,循环消费,可持续消费和绿色消费等模式,分析消费模式更替的特点,探讨绿色消费问题,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90年以来我国最终消费率从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而在持续下降的消费率中,居民消费率下降尤为严重,这是我国最终消费率严重偏低、国内需求不旺的主要原因.过去我国经济30年的发展,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来源于"三笃马车"中的投资、出口,而消费处于淡化的地位.如今,我国面临消费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即从第二次消费升级向第三次消费升级的转型.我们需要解决好城乡消费失衡、政府收入支出的合理性、消费者的消费差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消费知识化与消费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费知识化是当代消费文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引起了消费文化内部结构的变化,在消费知识化及其共享性、参与性和增殖性推动下,消费文化的发展呈现出全球化与多元化并有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现代消费是一种以符号为表象的消费形式,是实现社会角色的方式,时尚是现代消费文化的自我推动过程。现代消费造成了这样的伦理后果:颠覆了传统的消费伦理准则;代际公正问题;意义的迷失。  相似文献   

15.
当前随着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状况的改善,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但农村居民消费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消费心态和消费行为.为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必须有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之奠定坚实的基础,更有赖于通过消费教育引导农村居民确立科学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鼓励农村居民适度消费.  相似文献   

16.
李丽 《学习论坛》2007,23(2):15-18
消费文化是与西方现代社会共生的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狭义的消费文化特指消费主义文化。消费主义文化在创造一个物质丰盛的时代的同时,也导致了人精神的迷失和心灵的无寄托感。对消费文化的哲学批判应伴随着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私有制的批判而展开,以促进人的发展和实现文化自觉为目的。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生、节制、怡情的特点,我们可以对消费主义文化的弊端进行整合和矫正,以实现人类消费文化心理从盲从到自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新新人群的消费特征及对家庭消费的代际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新人群作为一个极具消费潜力的消费群体,即将成为或已部分成为我国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本研究基于952份消费特征问卷的分析及访谈,发现新新人群的消费行为具有偏爱超前消费、看淡还款压力等特征,这是追逐享受型消费、追求独特性消费等心理特征的表现。结合新新人群对家庭消费的代际影响,本文认为要释放他们的消费潜力,必须坚持短期补贴与长期引导相结合、合理消费和适度储蓄相结合、金融创新和风险控制相结合、辩证视角分析行为的原则,具体措施包括短期直补、大宗商品“捆绑式”消费信贷、创新“小额无抵押无担保消费信贷”模式、营造健康安全的网络消费环境等。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的巨大发展使居民收入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研究居民在教育消费方面出现的新特点,并施以政策上的正确引导,将有助于优化居民的教育消费,提高居民的消费质量,对促进中国消费市场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消费理论的批判入手,阐述了马克思的消费理论是一个体现人的本质和社会本质的理论,归根到底是一个倡导人与自然界和谐统一的哲学思想。这种思想本质上是当今世界所提倡的绿色消费的理论先导和基础。  相似文献   

20.
邹广文  夏莹 《理论学刊》2004,2(4):49-52
本文通过对伦理与道德的词源学考察提出了“消费”与“伦理”的结合所可能存在的词语矛盾。尽管现代消费社会通过对消费的重新阐释消解了消费伦理的矛盾性,并从道德的正当性与经济的合理性两个方面设定了消费伦理存在的可能性,但在实践中消费伦理却并没有获得充分的现实性。本文通过对消费伦理存在的现实性的三种质疑,试图以否定的方式来完善消费伦理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