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和出使东西洋各国的详细档案资料,已被兵部车驾郎中刘大夏一把火烧了个精光,而跟随郑和下西洋的通事马欢、费信和巩珍等人在所留下的《瀛涯胜览》、《星槎胜览》和《西洋番国志》等著作中,对郑和首次下西洋具体日期均未作详细记载。包括郑和在太仓与长乐亲自所立之碑,七次下西洋虽有案可查,然而也仅仅只有年月,缺乏准确的开洋之日子,可供后人稽查。因而,后人在研究郑和下西洋历史时,对郑和舟师首次扬帆开洋的具体日期,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国内外许多研究郑和下西洋的专家学者对郑和历次下西洋的年月,大多给出了界定。就笔者手边资…  相似文献   

2.
郑鹤声先生搜集研究郑和的资料凡数十年,早在四十年代即有《郑和遗事汇编》之辑(1948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近年复与郑一钧同志合编《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内容较前书更加扩大增益。书分三册,上册已于1980年由济南齐鲁书社出版。上册辑录的是郑和家世、生平和时代、郑和出使的历史背景、人力组织、物资配备以及航海技术等方面的资料。其取材范围,不仅包括了世所习知的记述郑和下西洋或明  相似文献   

3.
黄淑兰 《台声》2004,(8):90-91
在纪念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曾经以《龙虎奇侠传》、《追杀大总统》等长篇小说蜚声文坛的福建省作家池敬嘉,甘于寂寞6年,与夫人华瑜女士一道历尽艰辛、数易其稿著成50万字长篇历史小说《天朝使臣——牵星踏浪下西洋》,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4.
《时事资料手册》2005,(4):87-88
今年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奉明廷之命率领船队七下西洋。郑和从南京下关宝船厂出发,沿江、浙、闽、粤海岸南下复西行,最远到达非洲东岸肯尼亚的蒙巴萨,访问了亚非沿岸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七下西洋,传播了友谊的种子,促进了经济贸易发展,增加了国与国之间的友好交流。  相似文献   

5.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利弊,早在永乐、宣德、成化年间,明王朝君臣之间就有过争议。争论的焦点集中在郑和历次出使西洋耗费钜万,对国家经济却不见有益影响上。成化中,车驾郞中刘大夏更是激烈抨击郑和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为此,他把明朝府中所藏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全部档案付之一炬,绝后人效仿。人此有关郑和出使西洋的记载,在封建正统史书中,仅《明史》、《明实录》有所存录但却既少且略,又偏重于记载出使西洋的政治原因和成就,难以窥视郑和下西洋的全貌。那么,郑和本人是否有经济意识?他七下西洋,在完成明王朝的政治外交使命外,是否进行过贸易活动?是否为明以后对外贸易的更大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些问题,不可能在封建正统史书中找到满意的答案,只能求助于非正统的私家著述了。  相似文献   

6.
读书偶感     
偶翻《道德经》.便去查阅老子的资料,可遗憾的是,老子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两大哲学流派之一道家的鼻祖,其身世、生平事迹,远在汉代司马迁那里就已经很茫然了。《史记-老子列传》为他作了一个四百多字的传记.而且其中有许多揣测性的词语.所以对老子的生平后人只能知其大概。书店里有关老子的传记也只能是带有演义性的传奇了。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中央电视台录制了郑和下西洋的电视剧。但,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日志,  相似文献   

7.
在纪念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曾经以《龙虎奇侠传》、《追杀大总统》等长篇小说蜚声文坛的福建省作家池敬嘉,甘于寂寞6年,与夫人华瑜女士一道历尽艰辛、数易其稿著成50万字长篇历史小说《天朝使臣——牵星踏浪下西洋》,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8.
池敬嘉 《台声》2004,(11):68-73
郑 和下西洋这一人类的伟大壮举,可谓家 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大多数人是仅知 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大多数人只知道郑和七下西洋。其实,作为中华民族征服海洋的杰出代表,郑和是三上东洋、九下西洋,还不包括二次到台湾的活动。由于明 · 成化年间反对下西洋的兵部车驾郎中刘大夏担心后人步郑和之后尘,一把火烧毁了郑和出使东西洋各国的详细资料。致使后人对郑和下西洋知之不详,甚至为什么下西洋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最耸人听闻的说法是:踪迹建文帝。杜撰的故事当年,燕王朱棣高擎“靖难”旗帜攻入京都应天(即南京)…  相似文献   

9.
潘玥  肖琴 《八桂侨刊》2019,(2):59-67,77
郑和七下西洋对印尼各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宗教、社会文化和经济等。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郑和下西洋这段历史也对两国经济合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以郑和下西洋对印尼三宝垄的经济影响为例,郑和下西洋对印尼古代经济的影响深远,主要包括朝贡给赐、民间互市、华人贸易和国际贸易四种方式,对三宝垄当代旅游业和华人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在“重构历史记忆”的理论视阈下,利用历史类专著、纪录片和其他学术论著,从文化、旅游等角度重构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记忆,对澄清地域误解和文化偏见,促进双方文化旅游合作和贸易发展,意义重大。最终旨在使之服务于“一带一路”大背景下的中印尼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一个叫加文·孟席斯的外国人在中国成了受到热捧的名人。这位英国退役海军军官曾在2002年提出,郑和率领的中国船队早在1421年就发现了美洲大陆,比哥伦布要早70年。这个说法因改写了世界史而轰动了世界。最近,这位15岁就辍学从军,50来岁才第一次听说郑和下西洋故事的孟席斯又出版了新书《1434:一支庞大的中国舰队抵达意大利并点燃文艺复兴之火》。  相似文献   

11.
郑和在爪哇等地传播伊斯兰教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和世界航海史上,郑和是最早、最伟大和最有成绩的航海家之一。自公元一四○五年至一四三○年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郑和亲自率领一支拥有六十二艘宝船和二万七八千人的庞大的舰队,七次下西洋(指东南亚、西亚直至非洲等地),访问了三十六个国家。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都是史无前例的。郑和的航海活动,要比世界上所有著名的航海家都早几十年至一百多年。关于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历史学家们已写了大量的论著;文学家们也为他撰写  相似文献   

12.
信息点击     
《今日民族》2005,(7):62-64
云南省隆重举行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大会7月8日,云南省暨昆明市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大会在昆明市体育馆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白恩培,省长徐荣凯,交通部副部长黄先耀,省委副书记丹增、王学仁,泰国、马来西亚、老挝、缅甸、越南等五国驻昆总领事和2000多名海内外嘉宾参加了纪念大会。大家还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大型音乐剧《郑和与海》的精彩片断。(祝林华)白恩培到云龙团结彝族乡视察指导工作6月14日至15日,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白恩培率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杨应楠和省委办公厅、省委政研室、省交通厅、省农业厅、省发改…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从公元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先后7次远渡重洋,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七下西洋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就致力于同各国人民进行睦邻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云南是郑和的故乡,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本刊特辑这组文章,积极宏扬600年前的这位云南少数民族杰出人物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以激励后人沿着郑和的足迹改革开放,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4.
池敬嘉 《台声》2004,(9):76-79
六百年前,紧挨着福州的长乐太平港,不仅是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始发港,而且也是每一次下西洋的惟一备汛风港。因此,福州与长乐两地留下了众多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传说与遗址,同样.也有不少反映人类这一伟大壮举的俗言俚语词汇,至今犹存活于民间。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全国各地,只要是能和郑和沾上边的地方,都掀起了大规模的纪念活动。而南京作为国内与郑和联系最紧密的城市,更是早早就高调宣布,将投资4亿多元.整修市内与郑和有关的遗迹。为让“郑和”成为各区的名片,从而能积极带动所属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南京的下关、白下、鼓楼等区更是早早动手,争艳“郑和”,各显身手。  相似文献   

16.
郑和下西洋对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以及华侨华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西洋形成的郑和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东南亚乃至世界华侨华人中传承与发扬,从而形成华侨华人所具有的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和睦相融、合群随众,团结互助、共谋发展,爱国奉献、恋祖爱乡的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17.
赵毅 《今日民族》2005,(7):16-19
关于郑和的评价,中西方有很大不同,西方对千年以来影响世界的百名伟人排名中,中国共有6人上榜,其中郑和名列第一。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为此评论:当年中国统治者没有根据郑和海洋思想和实践继续推进中国的海洋事业,没有将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转变为商业化、外交化的贸易和知识国家,留下了蜗居、孤立状态的历史遗憾,然而现在中国的发展完全有可能弥补这个缺陷。2005年是郑和七下西洋的600周年,但是郑和的海洋思想、历史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同,中国的海洋地位、海权现状依然无法同600年前郑和时代相比。与政府科学进步的海洋思想相比,民间和社会舆论还有相当差距。时值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政府、民间发起了大规模的纪念活动,不仅对先人表达崇高怀念,更对“走向海洋、和平崛起”理念进行广泛诉求和宣传。  相似文献   

18.
600年前郑和七下西洋开创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但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等人的远航存在着巨大的目的动机差异、文化背景差异、制度设计差异;错失了近代海洋贸易与重商主义的战略机遇,中国由盛而衰持续悲哀;珍惜和抓住新的战略机遇,努力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公元15世纪我国明朝郑和下西洋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国家意识、献身精神、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我们应该而且可以从郑和下西洋中,发掘传统美德,丰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吸收传统美德,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更具中国特色;弘扬传统美德,展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本质;传播传统美德,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池敬嘉 《台声》2004,(12):74-76
历史的必由之路 正如郑和所指出的那样:"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 郑和的这句至理名言,既是他屡下西洋的切身体会,又蕴含着对历史的深刻总结。殊为可惜的是,郑和的这句至理名言,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