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7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唐代安南都护府,治交州,又称交趾,即现越南首都河内。秦汉至唐,在中央王朝的统治下,交州位于王朝西南端沿海,一度曾是西方航行中国的终点,南海诸番、印度洋沿岸国家及大秦罗马等贡使商旅,若由海路东来,往往在此登陆北上。交州遂发展为我国对外交往最重要的门户和港口。隋唐期间,海舶渐次向东泊靠,广州崛起。然交州依然能与广州齐名,为“南海、交阯各一都会,并处近海,多犀象、玳瑁、珠玑、奇异珍玮,故商贾至者多取富焉。”交州、广州同为唐王朝的重要外贸港口,并在竞争中共同发展。唐代交广两港的发展,究其原因,除两港都近海,据有利的地理位置,又有避风港湾外,更重要的是两港都有海陆联运能力和畅通的对内交通,从而把港口与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紧密相联,把外销货物产地与港口、港口与舶货销售地联系起来。所以发达的对内交通是港口发展的重  相似文献   
2.
从康熙末年至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统一西藏、驱逐准噶尔分裂势力,清朝多次用兵西藏,成为清统一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疆域的完整统一贡献极大。同时首创了藏区驻军制:西藏驻军负责驻藏大臣与国家权力机构的保卫,通过军事威慑消弭动乱,防范外敌,维护西藏安定;川藏交通线的藏区驻军承担驻藏军队和驻藏大臣及其属员的后勤保障,负责护卫交通和物资递运。为保证国家军事力量常驻西藏并参与藏区治理,清朝逐步建设起较完善的藏区用兵驻军后勤保障体系,通过全国征集协济援藏军粮银两,在川藏线设置"台站"转输军需粮饷,布防汛塘护卫交通等举措,保障了藏区驻军和驻藏大臣的后勤供应。清代藏区用兵、驻军和后勤保障体系建设是历代统一王朝治藏战略的重大推进,在维护国家统一、边疆安全以及稳藏、保藏、治藏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经云南与东南亚南亚进行传统贸易的交通通道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需要补充完善的是,至少元明清至民国年间,云南与东南亚的贸易和交通表现出典型的深度嵌入、相互补充的跨国区域经济特征.在这个区域经济里,丝棉贸易反映出云南与东南亚,特别是缅甸形成产地与消费地分离,而且专业分工、有机结合、彼此互补.由这种互补贸易而形成的“丝棉之路”,导致清代以来云南与东南亚跨国区域经济形成,促使云南融入世界贸易体系、全球市场.  相似文献   
4.
试论天宝战争与开步头路陆韧天宝战争前夕,唐朝为增强在云南的军事实力,反击和遏制吐蕃的扩张,调兵安南,兵威南诏,加强安南与戎州、州的军事联系,急切地筑安宁城,开步头路。天宝战争中,唐朝三次利用步头路,采取南北夹击,水陆并进战略,试图一举击败南诏。南诏...  相似文献   
5.
元、明、清时期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对外经济交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元、明、清时期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对外经济交往崔景明,陆韧任何一个时代,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和扩大,都必须建立在自身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基础上。元明清时期,云南对外经济交往的规格、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先前任何一个朝代,对外贸易的数量和商品的种类都是以...  相似文献   
6.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利弊,早在永乐、宣德、成化年间,明王朝君臣之间就有过争议。争论的焦点集中在郑和历次出使西洋耗费钜万,对国家经济却不见有益影响上。成化中,车驾郞中刘大夏更是激烈抨击郑和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为此,他把明朝府中所藏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全部档案付之一炬,绝后人效仿。人此有关郑和出使西洋的记载,在封建正统史书中,仅《明史》、《明实录》有所存录但却既少且略,又偏重于记载出使西洋的政治原因和成就,难以窥视郑和下西洋的全貌。那么,郑和本人是否有经济意识?他七下西洋,在完成明王朝的政治外交使命外,是否进行过贸易活动?是否为明以后对外贸易的更大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些问题,不可能在封建正统史书中找到满意的答案,只能求助于非正统的私家著述了。  相似文献   
7.
在明代进入云南的大量汉族移民中,很大一部分沿交通道路分布,特别是在驿、堡、铺、哨世守定居,构成明代云南汉族移民的重要定居方式。本文着重分析了明代云南驿、堡、铺、哨的设置、分布和汉族移民定居情况,指出汉族移民沿交通线向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推进,促进了云南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为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驿、堡、铺、哨是明朝设在各地交通道路上用于戍守防御、递送文书、沟通联系的设施和机构,但是在云南地处边陲与多民族杂居的特殊情况下,它们很容易成为汉族移民沿交通线向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山区深入的定居点,扩大了汉族移民定居的范围。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8.
南诏交通与城镇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交通是处于自然与社会中间部位的契合点,自然条件及社会发展的水平,构成交通建设的依据和基础.城镇的建置,作为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标志,同交通一样,是人类社会对客观环境开发和利用的结果.交通与城镇在其发展过程中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交通道路的展拓,扩大了城镇的交往领域,繁荣了社会经济;城镇的兴起,成为交通道路发展延伸的支撑点和枢纽.唐代中后期,南诏政权雄峙于西南一隅,随着政治军事力量的膨胀,南诏境内的交通和城镇发展都有长足进步,本文拟就它们间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一、南诏的交通体系与城镇分布南诏立国以后,与内地及周边国家往来频繁,这些交往得以实现,得力于道路的拓展和交通体系的初步建立.南诏的交通体系,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其一,南诏的交通是前代交通的继续和发展.其主要交通道路是从战国时期开始凿辟,历经汉唐发展而形成的.处于云贵高原腹地的南诏,辖境内遍布高峻险厄的山系,奔腾汹涌的江河,成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