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形式。当前在推进村民自治的进程中还存在乡镇政府干部制约村民自治的正常进展、村委会干部的权力难以受到有效制约和村民自治权利的保障与救济不完善等问题。因此,要完善村民自治,首先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农村文化教育事业,使之成为村民自治的重中之重;其次要完善村民自治的监督机制,保障自治权不被异化,完善村委会选举制度,真正实行民主选举。  相似文献   

2.
英国地方自治的丰富经验,正是我国解决村民自治痼疾的良方。二者具有内在的相似性:在宪法地位上,二者均产生于宪法规定,具有宪法调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本质,且均处于上级政府与选民之间;在自治组织上,英国地方政府与我国村民自治组织均是广义上的"议行合一"体制;在自治原则上,二者均遵循依法自治原则。基于英国地方自治的启示,我国村民自治应当完善自治的法律规范,为依法自治提供保障;应当引入竞争选举、方便村民选举,保障村民选举的权利;应当规范乡村事权,各司其职;应当将村委会工作与其报酬匹配,激励人才参与村民自治。  相似文献   

3.
村民选举权利保障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金辉 《唯实》2005,(3):16-18
村委会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为了充分保障村民的选举权利,必须从制度安排上予以保证。一、选举前:严格相关程序,使村民选举权利不受侵犯在村委会选举之前严格相关程序,使村委会换届选举活动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是保证村民选举权利不受到侵害的有效途径。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作为最基层民主政治实践形式,在促进新农村建设及乡村善治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村民自治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如基层干部整体素质不高、村委会选举欠缺公平、村民议事机构未能有效发挥作用、相关制度在落实中变形走样等,制约和阻碍了村民自治的进一步发展。为此,相关部门在实践中应提高村民民主参与意识,提升村干部能力素质,完善议事机构及相关制度,理顺乡镇与村及村"两委"之间的关系,使村民自治沿着良性轨道健康推进。  相似文献   

5.
对村民自治权的法律救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呈明  陈晓莉 《求实》2003,(9):60-62
中国村民自治历经二十年的发展,时至今日,由于自治体内自治纠纷不断,权利冲突、违法行为随处可见,致使村民自治权频遭侵扰,且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济,村民自治因此陷入举步维艰的局面。解开村民自治"死结"的出路在于提供有效的法律救济———立法规制之、司法救济之。然而法律规制的重心并不在于国家法,而在于民间法;司法救济的关键不在于技术,而首先在于更新观念。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是目前中国农村治理中最为核心与基本的制度。因此,要想搞好农村社会的管理,抓好村民自治是关键;要进行农村治理机制的创新,完善村民自治是首要内容。2008年以来,成都市为适应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需要,以建立村民议事会为突破,积极探索构建新型村级治理机制。经过三年的运行,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在促进村级党组织领导方式转变、完善村民自治、以及化解农村基层矛盾与纠纷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因此,它已不再是一项配合产权制度改革的权宜之计,而成为成都市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深化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制度举措。  相似文献   

7.
借鉴吉登斯的权力来源资源论的观点,文章从“权力+资源”的角度理解村民自治实践困境的生成逻辑与化解机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物质性资源的日益匮乏、权威性资源的逐步萎缩、权力运作合法性释义空间的日渐丧失,使党领导下的村民委员会可以调度使用的各种资源逐渐缺失,村级组织的治权严重不足,越来越难以满足村庄治理的现实需要,这加重了村民自治制度实施的负荷.真正想要超越“权力+资源”的村民自治实践困境,必须理顺国家权力、村民自治权力(权利)与农民权利的关系,充实村民自治实践的资源基础,引导村民自治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柏欣 《揭阳论丛》2007,(1):65-69
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首先是从村民选举村委会成员开始的。村民选举制度是其他一系列村民民主制度实施的前提保证,是村民自治有效实施的关键第一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我国以往村民选举实践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反思,以求进一步的完善当前村民选举制度,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必要性。本文剖析了我国村民选举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现行村民选举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柏欣 《揭阳论丛》2007,(2):36-39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要使村民自治在现有社会环境中自行运转起来而成为一项具有自身吐故纳新能力的成熟制度,须积极探寻促使其良性运行的合理路径。本文认为,政府通过提升自身的组织和立法整合能力、推进村民自治治理形态的现代化以及培育村民自治秩序整合的内源力,来实现村民自治不断向纵深趋向的发展,才是促进村民自治制度逐步完善的有效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0.
民主选举居村民自治四项原则之首,但迄今为止,在我国一些地方村民自治选举环节,普遍存在着选举过场化问题。村民自治选举过场化问题使人们对当地选举产生失望、冷漠乃至敷衍了事的行为,这不仅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精神相悖,也困扰着我国基层民主的发展与村民自治的良性成长。通过进行个案调查和宏观分析发现,村民自治中选举过场化的根源在于村民选举委员会的产生和组成上,不适当地理解村党组织在村民自治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并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村民选举委员会主任;在村干部候选人的产生环节,由村民直接提名候选入扭曲为村党支部或村干部提名候选人等。若要破解这一问题,首先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其次应加强政府主导和外部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