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对行政法发展的"范式转换论"之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式转换论"研究方法的缺陷是:将适用于自然科学领域的"范式"方法用来分析中国行政法发展的理论问题,将行政法发展视为是一个"革命"的过程;它提出行政法的基本问题应以问题为定向,以公共利益为主导.行政法学研究应以公共利益为分析视角等观点是不符合行政法历史和现实发展趋势的.它仅仅对行政法本体论方面做些转变,就认为中国行政法体系实现了从国家行政范式向公共行政范式转换,显得过于草率和仓促.  相似文献   

2.
如何看待和处理"保护私有财产与维护公共利益"的关系问题,是近几年学界、媒体及社会公众广为关注的热点话题。该问题本身带有很强的全局性,综合性和复杂性,也带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因此,应当强调理清"公共利益"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分析"公共利益"及其相关概念的典型特征,对我们理解这一问题具很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4年行政法年会“公共利益的界定”之议题研讨综述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 2 0 0 4年年会在重庆渝州宾馆举行 ,主题为“2 0 0 4年修宪后的中国行政法”。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行政法学家及各省市法制办的负责人近 1 50人参加了会议 ,并提交了相关学术论文。本届年会分为 3个论题 :国家赔偿法的修改 ;公民财产权的保护与行政补偿 ;公共利益的界定。本文仅就公共利益的界定这一部分的研讨会精要作一综述 ,以飨读者。一、公共利益的概念对行政法的重要性与会学者对于公共利益概念的重要性这一点基本达成共识 ,认为公共利益概念的研究对于行政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刘莘教授在《公共利益概念辨…  相似文献   

4.
著作权行政法保护最具争议的理论问题之一是正当性问题.在传统与现实语境下对网络著作权行政法保护正当性予以考量,网络著作权的行政法保护符合维护市场秩序的公共利益,符合实质法治的要义;网络著作权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公权力的适时介入是缘于侵犯网络著作权的行为造成对科学文化传播、市场秩序公共利益的侵害.网络著作权行政法保护旨在为权利人提供行政救济,这一公法手段是网络著作权保护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前,网络著作权的民法保护、刑法保护面临困境,行政法保护具有比较优势,保护力度适中,有利于公私利益平衡,可以成为民法保护的有益补充,也符合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5.
物权法对公共利益的概念没有做出界定,基于这一概念的重要性,本文的基本主张是应当并且可以对"公共利益"做出概念界定。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界定"公共利益"的立法模式应从主客观两种路径出发:一方面,从实体出发,说明权力的合法边界,为"公共利益"作一个成文的、客观上的界定;另一方面,从程序出发,在宪政框架下寻求适当的民主决策程序来限制权力的恣意行使。  相似文献   

6.
无论在法学理论还是在法学实践的视野下,"公共利益"一直都是一个难以确切定义言说和操作把握的概念。本文就"公共利益"作了扼要的检视,从一般学理特征、概念含义以及公共利益界定主体、方式等若干方面进行理解和阐释,以求能够厘清相关概念以达致有关方面基本观点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试论行政公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借鉴刑事公诉制度并参照国外的立法实践,行政公诉应当定义为:为维护公共利益而由检察机关就行政违法行为向法院提起的诉讼. 建立行政公诉的目的既非"借助社会的力量帮助司法权制衡行政权",亦非在于"保护弱者",而是为了保护公共利益.虽然我国的行政法承认公共利益,但现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不足以维护公共利益,因而有建立行政公诉制度的必要,从长远看,设立行政公诉制度也可为实行宪政制度做铺垫.  相似文献   

8.
靳源 《法制与社会》2014,(6):286-287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行政法中所涉及的公共利益范围的不断扩大,对于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界定也越来越不清晰,这不仅会影响到行政法的正常行使,而且对私人利益也有较大影响。本文首先对行政法中所涉及到的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详细探讨公共利益对私人利益的限制,从而使公共利益限制私人利益得到有效规范,以此来从真正意义上使公共利益能够对保障私人利益而服务。  相似文献   

9.
行政法具有不同于私法的特殊构造,行政法总能确切地说明"谁应当依法行政",却经常对"谁有权要求依法行政"语焉不详。换言之,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具有"非对称性"。为准确描述私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德国行政法上的权利(公权)学说经历了从"保护规范理论"到"新保护规范理论"的发展演进,而私人行政法权利的范围与内容也随之不断充实强化。目前,行政法权利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行政法权利是行政主体调整、分配私人间冲突利益的思维手段或工具概念;其二,行政法权利是非行政直接相对人(第三者)行政诉讼诉权的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私产在征收征用中的公法保障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民私有财产权,不仅是私法中的权利,同时也是公法上的权利,应受到宪法和行政法的保护 基于公共利益需要而设置的征收征用制度,与公民私有财产存在着冲突,因而,在征收征用中应给予私有财产以充分的保护。这种保护应通过多种保障机制来体现:一是目的保障机制,确立私有财产的概念及其确认制度、公益判断制度以及私有财产与公共利益权衡制度;二是程序保障机制,在征收征用实施中,设定审查决定 命令实施、当事人异议、听证等一整套具有良好可操作性的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的制度;三是补偿保障机制,遭循充分、及时而育效的原则给予相对人金钱或实物的补偿。  相似文献   

11.
行政的立脚点是公共利益,这是国家正义和法治的要求。公共利益目的原则应当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该原则的内容是要求行政活动以公共利益为目的来维护、创造和实现公共利益。将公共利益原则作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不仅符合我国的行政实践,而且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个人隐私权的行政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隐私权的私权属性出发,应该确立以私权为核心的隐私权行政法保护理念;行政权力公共利益属性决定了隐私权行政法保护离不开行政公开制度建构;在平衡政府权力与个人权利的关系中,制定个人隐私权保护法,为隐私权行政法保护提供直接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3.
德国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基本法》第14条将所有权作为宪法基本权利予以保护。该条公共利益条款的本质出发点是保护私人所有权。公共利益概念在德国土地征收法上依据通说认为应作狭义理解,非所有公共利益均可满足征收法上的要件。部门法对公共利益有明确规定。学说和实务界对公共利益概念主要在负面达成了一致。就所谓的商业征收并未一般性否定。公共利益本身也与征收的必要性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4.
学科史研究的价值在于更好地规划未来。在"两条线索、三个参数"这一新的学科史研究方法的指导下对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科进行分析后发现,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科为我国行政法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是我国行政法治发展的一个缩影。1953年,西南政法大学首开行政法课程,行政法学科萌芽。1982年,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科在全国率先开始了中国行政法学的探索。此后,该学科不断涌现出出色的学术成果。学科成员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也积极参与着行政法治的实践。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科不仅在新中国成立后较早开设行政法课程,同时也是最早探索中国行政法学的学科建设的院校之一。建设者在进行行政法教学与科研的同时,也积极践行着行政法治理想。  相似文献   

15.
我国行政法学的学理研究存在"术"多而"学"少的状况,著名行政法学者叶必丰教授的作品《行政法的人文精神》恰好的弥补了这个空白。本文试对其公共利益本位论探讨。  相似文献   

16.
孙晓棠 《行政与法》2009,(12):66-68
行政法的目的就是协调个体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在保护好个体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本文通过对公共利益、个体利益二者特征及相互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后认为,个体利益更具有法律性。所以,只有完善对个体利益的法律调控,才能解决公共利益的不确定问题,真正实现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从功能上而言,传统行政法通过依法律行政原理和行政救济的保障机制来防止行政权侵犯个人的自由,可谓自由防御型行政法。但随着社会变迁和国家任务的变化,行政机关越来越多地与行政相对人、利害关系人形成三方乃至多方行政法关系,就其间的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公共利益依法展开调整。与此相伴而生的行政法可谓利害调整型行政法。这种新型功能下的行政法以公益私益共存论为基础,通过对传统行政实体法、程序法、救济法等制度的深刻变革,在复杂的利害关系中实现对第三人公权利的保护。这种行政法可以充分整合行政信息,优化行政的决策与执行,实现秩序性和持续性的调整,可以提前解决纠纷,同时也能将行政法与行政现实、政策需要、行政法各论有效地衔接起来,增强行政法的灵活性、动态性、广域性和实效性。如此复合型的行政法方可谓现代化了的行政法。  相似文献   

18.
《物权法》的实施提醒我们,"公共利益"界定的问题迫在眉睫,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法律对私人财产的保护才不会落空。本文以重庆"最牛钉子户"拆迁案为出发点,引出《物权法》第42条中"公共利益"的界定问题,提出了"公共利益"范围界定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公益诉讼语境下的"公益"涵义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利益"是一个亟待重新认识但又歧义重重的概念.本文选取公益诉讼中的两大程序难题为切入点,梳理与分析了围绕公益诉讼活动展开的理论论争,并结合公益诉讼活动的背景把握住公共利益的程序内涵,即探讨如何以诉讼及其他方式完善民主的问题.由此,有利于全体公众就公共问题展开论辩的公共生活,被视为理解和达成公益的关键,从而这也在理论上化解了公益诉讼的程序难题.  相似文献   

20.
行政公益诉讼是行政法学界目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探讨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的构建过程中,原告资格是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而现实的发展,法律的不断完善都要求我国立法应当赋予公民个人基于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在赋予公民诉权的同时也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