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国家和社会的法治化,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人类社会的经验表明,在国家和社会法治化进程中,立法必须首先法治化。法治化的立法是国家和社会走向法治状态的前提和基础。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成为中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在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的进程中,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立法的法治化问题。在中国,立法应当是一个法治的过程,立法的法治化应当成为中国立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一现代法治,意味着权限的法制性、内容的合法性和程序的法定性。立法的法治化主要体现为立法权限的法制性、立法内容的合法性和立法程序的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以及法治社会的推进,如何将高校学生管理真正纳入法治建设的轨道,逐渐成为高等教育领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价值诉求,深刻分析现有学生管理体系的问题和不足,坚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通过强化法治教育和意识培养,健全法律法规和学生权利救济机制,构建监督管理和辅助性机制,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管理法治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朱志萍 《理论建设》2020,36(3):26-31
随着后现代风险社会的到来,公共危机事件的常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由此提出的时代课题是如何实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法治化,这也是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意。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一种非常态的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方式,其本身的要素特征及矛盾关系使得应急管理法治化建设实践出现困境与失灵。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既凸显了法治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暴露出一些法治短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治化建设的基本理路主要体现在明确法治思维的指向、遵循法治基本原则、树立法治底线,以及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综合发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全面深化改革为依托、全面依法治国为抓手,致力于实现法治中国的战略定位,为实现监督公权力反腐败法治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习近平阐述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关于监察法治论述,并付诸当下中国监察制度改革与发展的法治实践。建基于权力监督全覆盖的理论基础,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关于监察法治论述着力于腐败治理制度化,实现执政党长期执政;推进监察体制改革,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实现监察法治化;主张重大改革于法有据进行宪法修正和制定监察基本法,确立国家监察委员会的宪法定位和监察权运行的基本法治遵循;依据监察改革法治原则,强化外部监督制约与内部专门监督相结合的原则,从制度上实现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有效监督,推进监察权运行机制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国家治理范式正朝着法治化方向转型。国家治理范式法治化转型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转型的逻辑必然,是中华文明持续发展繁荣的逻辑必然,也是人民大众主体意识不断提高的逻辑必然,还是我国和平崛起融入国际社会的逻辑必然。国家治理范式法治化转型必须遵循六大基本逻辑:一是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二是努力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三是始终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新法制原则,四是努力实现改革发展与法治建设的良性互动,五是注重促进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同频共振,六是始终注重"历史传承、本土创制和借鉴吸收的有机统一",并注重实现领导力量与推动力量、大众力量与精英力量、体制内力量与体制外力量、自发力量与自觉力量的协合。  相似文献   

6.
行政协议法治化之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目前行政协议广泛存在,但是总体上行政协议却处在无法可依的状态.为了保障行政合作的顺利进行,把行政协议纳入法治化轨道势在必行.行政协议的法治化首先应当遵循相关行政法原则,同时还受契约自由、情势变更等私法原则的支配.在规则层面,行政协议既受行政实体法控制又受行政程序法控制,在必要的前提下可以适用私法规则.  相似文献   

7.
安杨 《理论建设》2007,(5):52-54
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实行高等教育决策形成机制的法治化。文章对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决策形成的情况做了简要介绍,并在介绍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教育决策法治化的基础上就如何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决策形成机制的法治化进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高校辅导员是培养青年大学生的重要力量,在现代大学制度化、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治理法治化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之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新的时代要求。面对新挑战和新机遇,着力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需要明晰辅导员队伍的时代价值,优化辅导员队伍素质结构,创新辅导员工作理念方法,加强辅导员队伍培训和教育,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相似文献   

9.
魏春明 《求实》2004,22(12):77-79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继提出“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后 ,对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又一重大历史贡献。依法执政突出执政活动的法治化 ,要求执政党依照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来执掌国家政权 ,用宪法和法律来规范执政党的活动 ,实现执政地位法治化、执政权限法治化、执政程序法治化、执政监督法治化。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既属于高等教育,又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它是不同于本科教育的另一种类型的教育,它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为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等一线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本文通过阐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论述了和谐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导向性;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个性特色;以人为本;实际出发;长期性等六条原则。  相似文献   

11.
学生管理法治化是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存在着法治化意识薄弱、学生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学生管理中"法治"与"德治"不协调等问题。对此,应培育法治文化,提升高校师生的法治意识;强化制度建设,制定内容协调一致的管理制度;依法管理学生,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基本权利等,以有效提升学生管理法治水平。  相似文献   

12.
高校依法治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必然要求是走信访法治化道路。对此,文章探讨了依法治国与依法治校、依法治校与高校信访法治化的关系,并以北京大学信访工作为例,重点探讨高校信访法治化的路径及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法治化具有遵循依法治国、保障国家安全、惩治网络乱象的时代逻辑;法治共识、人民立场和坚持党的领导是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法治化必须遵循的理论逻辑;健全法治规则体系、优化法治实施体系、提升法治意识素养是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法治化必须坚守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4.
以法执政是我党推行法治建设的理性选择,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必由之路。实施以法执政,必须遵循法治规则,完善各项法律制度,使党在党内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遵循法制,对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人民团体的领导关系实现法治化。  相似文献   

15.
在坚持法治政府一般原则的前提下,民族地区法治政府建设有其特殊性:实现民族事务治理以及民族区域自治权行使的双重法治化。结合民族地区法治政府建设的特殊性,构建法治政府建设需要做好健全民族区域自治法体系、拓宽公众参与渠道以及提高民族事务法治化治理能力三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日前,传统法律文化仍然是中国法治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的制约因素。如果要使中国的法律文化从法治化的阻滞力变为法治化的内在驱动力,必须进行转型或重建,大力加强与时代相适应的法律文化的培育、建设。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既属于高等教育,又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它是不同于本科教育的另一种类型的教育,它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为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等一线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本文通过阐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论述了争谙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导向性;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个性特色;以人为本;实际出发;长期性等六条原则.  相似文献   

18.
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法治化构建,既是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党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进展迅速,“两个维度三重标准”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框架结构已基本成型,但仍不足以完满体现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逻辑架构与运行机理。在遵循一般法治原理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坚持党章为本与上下有序、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衔接协调、系统构建与突出重点以及与时俱进与稳中求进的构建原则。从功能主义视角出发,构建“1+2+N”基本框架结构,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明确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和党的建设法规制度两条主线,并在两条主线上延展出多个具体的制度板块。  相似文献   

19.
《探索》2016,(2)
建设法治型马克思主义政党,推进党内治理法治化,是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体现和检验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提高党内治理的法治含量,务实推进法治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和党内治理法治化,有利于使法治型政党与法治型国家、党内治理法治化与国家治理法治化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20.
行政决策法治化是建设法治政府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目前对于行政决策和行政决策法治化的认知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不甚清晰。尽管在实践中行政决策已成为一个法律概念,但它还不是行政法学中的一个概念,应超越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二分法再造行政行为概念体系,将行政决策吸纳进来。行政决策法治化是依法决策的重中之重,是衡量法治政府建设质量的关键因素。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以及集体讨论决定被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目前来看,地方政府遵循五大环节依法决策的情况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