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社会主义由梦寐以求的理想变成生气勃勃的现实,在我国已整整三十五年了。三十五年来,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胜利;同时也有过失误,受过挫折。令人惊异的,不是我们犯了错误,而是我们终于战胜了内外敌人,克服了重重困难,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向四个现代化前进。列宁指出:“对于觉悟的工人来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庄严的信念。”(《列宁选集》2卷614页)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十月革命的帮助下,用马克思主义作为观  相似文献   

2.
目前,理论界在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的讨论中,许多人都认为列宁提出过“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概念,并据此作了不少文章。其根据是《列宁全集》中文第一版第30卷第253页的这样一段话:“我们在剥夺了地主资本家以后,只获得了建设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的可能性,但是这里还丝毫没有共产主义的东西。”《列宁选集》1972年中文版第4卷第142页上也有这段话。其实,这是误译,《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就改正了这处错误,把这句话译为:“我们在剥夺了地主和资本家以后,只获得了建立社会主义那些最初级形式的可能,……”(《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38卷第37页)但《列宁选集》在校译时,仍没更正。“建设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和“建立社会主义那些最初级形式”显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列宁实际上并未提出过“初级形式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3.
《理论信息报》6月1日发表田永祥同志写的《列宁是否提过“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概念?》,文中有几处值得进一步探讨。他根据《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改正了的译文,指出原译文“建设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见《列宁选集》第4卷第142页),已订正改译为“建立社会主义那些最初级形式”(见《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8卷第37页)。他认为:这两个概念显然不同,所以列宁实际上并未提出过“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事实上列宁1919年12月20日在俄共(布)莫斯科市代表会议上的报告中是这样说的:“我们在剥夺了地主和资本家以后,只获得了建立社会主义那些最初级形式的可能。”原译文不准确关键在于把“最初级形  相似文献   

4.
一八四八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第一部划时代的著作,以它作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标志,应该是不成问题的。然而,有些同志说,恩格斯一八八○年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明确地讲,由于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才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24页)。列宁也曾指出过,唯物主义历史观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暂且还只是一个俊设”,“自从《资本论》问世以来,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不是假设而是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列宁选集》第1卷第7、第10页)。这些同志还引据说,《共  相似文献   

5.
知识分子问题是《周恩来选集》下卷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认真学习周恩来同志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对于进一步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的风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历来重视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十月革命后,列宁就指出:“没有具备各种知识、技术和经验的专家来指导,便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列宁选集》第3卷,第501页)我们“必须取得全部科学、技术、知识和艺术,没有这些,我们就不能建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是根据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的结论。马克思主义者一贯认为,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在实际运用中应以具体条件为转移。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他们从不把这个理论看成是万古不变的教条。在《共产党宣言》一八七二年德文版序言中,他们明确指出,对《宣言》中所发挥的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28页) 列宁讲得更明确。他在1899年指出:“对于俄国社会主义者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列宁选集》第1卷,第203页)1916年,列宁科学地预见到“一切民族都将走到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  相似文献   

7.
1884年,恩格斯发表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引用该书出自人民出版社1972年单行本。只注页码)一书,“这是现代社会主义主要著作之一”,(《列宁选集》第4卷第43页)它历史地考察了国家发生、发展和不可避免地要消亡的历史,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被列宁誉为“研究国家问题”的必读的教科书而广为推荐。(同上)在《起源》发表一百周年的时候,重温这部经典著作是十分必要的。《起源》最后以摩尔根《古代社会》对阶级社会的评断作为结束语:“……自从文明时  相似文献   

8.
同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具有二重性一样,“民主和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也具有二重性。辩证地、实事求是地考察与分析这些观念在不同历史时代的二重性,对于我们科学地看待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批判地继承人类精神文明的这一宝贵遗产,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列宁说:“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列宁选集》第2卷第512页)那末,“民主和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是在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五·四”以来,民主问题一直是人们关心并为之奋斗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英勇奋斗,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摆脱了剥削,做了国家的主人,从此获得了真正的民主权利。这是“用穷人的民主代替富人的民主”,是“民主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大大扩大。是假民主变为真民主”(《列宁选集》第三卷第713页)。资产阶级民主的虚假性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面前  相似文献   

10.
老子思想与现代领导者──读《道德经》随记郭涤列宁有句名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的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列宁选集》第2卷,第443页。)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它属于工人阶级,是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1.
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93页)列宁也指出,“马克  相似文献   

12.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革命胜利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在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中也没有具体答案可找,正如列宁说的,“这是一桩书本读不到的、历史上没有见过的新事业”(《列宁选集》第3卷第422页,以下只注卷数和页码)。列宁亲身经历了六年多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在这期间,列宁领导苏维埃人民在恢复经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寻找自己应该走的道路,取得了尽管是初步的但又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列  相似文献   

13.
“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对于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第379页).这是贯穿《邓小玉文选》第三卷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一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经设想,在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也就是通常说的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没有商品和货币,劳动者一律通过表示劳动量证书的劳动券实现按劳分配,因而“每个人都象其他人一样只是劳动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1—12页)。十月革命后,列宁用更加明确的语言表述了马克思的思想。他说:“社会主义。这是什么?阶级的消灭。因而,农民消灭,(工人阶级)工人的消灭。既无农民,也无工人,大家都是工作者。”(《列宁文稿》第3卷第173页)。按照马克思、列宁的这种设想,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无阶级、无阶级差别的社会。然而,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经济形态》,节选于列宁在1894年所写的《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一文.(全文见《列宁选集》第1卷,第4页.(以下引文出自本篇者,只注页码.)在此文中,列宁批判了俄国民粹派的唯心史观,对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做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6.
国家问题是“关系全部政治的主要和根本的问题”(《列宁选集》第四卷42页),在社会主义社会,一切问题——从经济问题到文化问题——更是都以国家为枢纽而联系在一起。因此,要总结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必然要涉及到国家问题。近亲一些同志就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定义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我国出现阶级斗争扩大化,搞“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原因,是因为长期来我们仅把国家看成是阶级统治、镇压的工具。因此他们提出“只应在一定意义上、有条件地使用”国家是“实行镇压的特殊力量”,是“阶级压迫的工具”等等“概念”(《陕西师大学报》1981年第2期《国  相似文献   

17.
衡量社会形态性质的标志是生产关系,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关系。而在同一社会性质内划分若干发展阶段,则主要以生产力为标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也是如此。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後,代表该社会形态性质的生产关系比较稳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都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由於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使社会主义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马克思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於生产什么,而在於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二十三卷二○四页)。他还在《资本论》中依据生产力发展的不同层次把资本主义划分为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大机器工业三个阶段。这一划分原则同样适用於社会主义。因为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转变的决定力量正是生产力本身。列宁曾指出:“由於生产力的发展,从一种社会生活结构中会发展出另一种更高级的结构”(《列宁选集》第二卷四四三页)。  相似文献   

18.
如今,人类正经历一个千年的跨越,从20世纪进入到21世纪。 20世纪初,列宁撰写了《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一文,他在文章的结尾写道:“即将来临的历史时期,定会使马克思主义这个无产阶级的学说获得更大的胜利。”《列宁选集》第2卷第308页)一个世纪的历史,证实了列宁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全面改革的深入展开,要求我们更自觉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民主与经济,是辩证的关系。列宁指出,在实际生活中,民主永远不会是“单独存在”,而总是和经济“相互依存”,它会影响经济,推动经济的改造,受经济发展的影响等等。这是活生生的辩证法。(见《列宁选集》第8卷第238页)改革从经济上说,是要放权)从政治上说,就是扩大民主。经济体制的改革必然要求上层建筑进行相应的改革,必然要求民主的发展。几年来,党中央在领导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针对官僚主义现  相似文献   

20.
民主问题,是近些年被搞得非常混乱的一个问题.去年在我国发生的政治风波以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变表明,在民主问题上制造混乱,宣扬抽象的、超阶级的民主、自由、人权,借以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反对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国家内部资产阶级自由化势力和国际敌对势力向社会主义进攻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正确认识民主问题,搞清它的实质,是关系到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粉碎敌对势力和平演变阴谋的大问题.什么是民主?“民主”一词来源于希腊文Demos(人民)和Kartia(统治、政府、权力)词源上的意义为“人民的政治权力”、“人民统治”、“人民当家作主””.从词源上不难看出,民主指的是一种国家制度.正如列宁所说:“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列宁选集》第3卷第257页)这是民主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