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充分证明,自律的作用是有限的,靠个人自律来实现政治清明是不现实的。他律为主,自律为辅,用制度规范和约束行为,以他律促进自律,这是反腐败斗争必须摆正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近期,全国各地都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笔者经过学习,深有感触,深受教育。笔者认为,在反对腐败的斗争中,党员干部一定要用“准则”对照和衡量个人的言行举止。换言之,党员干部要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一、在自律与他律中,党员干部一定要把自律摆在首位 按照矛盾法则,事物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内因,自律是一个人的自我约束力的内在要求,可以自觉抵御不良影响并防止向坏的方面转化。有自律意识就能规范个人品德行为,自觉用党员的标准去约束行动。他律是外因,只是变化的条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板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我们党是任何敌人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绝对不能自己毁掉自己。”可见,铲除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关键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自律、他律与廉政的关系,来探讨惩治腐败,保证领导干部清正廉洁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一、自律与廉政自律原指不受外界约束,不为情感所支配而根据自己的良心为追求道德本身的目的而制定的伦理原则。根据这一定义,自律就包含这样的含义:第一,“为自己立法”。由个人自身决定成为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4.
所谓“律”,首义是指法律、规则,通俗说是约束和限制。律具有自律、他律两重性。二者相互影响,自律需要他律提供条件和支持,他律则通过自律更能动地发挥作用。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主张人治、轻视法治,“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而这种观念并不符合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规范,应当“扬弃”。只有将自律他律从主要依靠道德方式推向主要依靠法治方式,才可能实现政治文明建设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程君 《先锋队》2013,(27):47
《廉政准则》是一部重要的党内基础性法规,是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对照执行的从政指南。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贯彻好《廉政准则》,贵在身体力行,重在狠抓落实,做到严格自律正己,大胆履责正人,做廉洁从政的表率和楷模。要贯彻落实好《廉政准则》,做到廉洁从政,就要把自律和他律有机统一起来,以自律为基础,以他律作保障,内靠自我约束,外靠监督制约。严格自律,就是要切实发挥党员  相似文献   

6.
论道德建设中的自律与他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几年,随着人们对道德建设问题的关注,论及自律与他律的文章不时地见诸报刊杂志.然而有的文章只强调自律的意义而忽视他律的作用;有的则看重他律的作用而否定自律的存在和意义.上述两种倾向不论是忽视他律还是否定自律都是片面的,都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反腐败工作三项任务的第一项就是廉洁自律。自律是行为主体自觉地用制度、法律和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自律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要解决“不想贪”、“不愿贪”的问题,使他律、法律方面的工作大大减少。他律、法律要以自律为基础,又要以自律所产生的效果作保证。自律的基础是自觉。自觉来自严格的要求。“严”是自律的灵魂。党的十四大以来,中央对干部的廉洁自律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制定了引个“不准”、糖政准则》和其他各项关于严格要求的规定,同时又查处了…  相似文献   

8.
自律、他律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人开展反腐败斗争的两大重要武器,也是我们党预防腐败,惩治腐败的根本办法。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这是因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从现实大量的事例、案例来看,一些表现较好的年轻干部上台不久,由于不能自律,很快中箭落马,出现了腐败年轻化的倾向。一些工作多年对党有贡献的高中级干部,因为不能自律,晚节不保,出现“五九”现象或“夕阳黑”的现象,一失足成千古恨。同时也说明,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只靠自律的手段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9.
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实现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关键是正确处理教育、制度、监督的辩证关系,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作用、制度的保证作用和监督的关键作用。从自律和他律的角度来理解教育、制度和监督,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三者辩证关系的认识。教育的基础作用在于它是解决自律问题的重要手段。反腐败以自律为主还是以他律为主,这是中西方反腐败思路的主要区别。西方的传统文化是人性恶,认为人人生而有罪,自私贪婪是人的本性,因此它们的反腐败是以他律为主,特别强调外部的强制约束。阿克顿的名言“权力趋于腐败,绝…  相似文献   

10.
道德是自律和他律的内在统一性,只有自律而无他律的道德,实际上是忽视了它借以律己的道德准则的客观依据,只有他律而无自律的道德,只是虚拟的不现实的.在现代社会里,道德自律是人们在现实的社会关系和相互制衡的制度环境中通过博弈而养成的.只有努力创造适当的社会氛围和制度条件,大力建立和健全法制,人们才会对那些不道德和不正当的盈利行为形成自律和自我约束,诚实、信任、善良的社会道德和道德社会才能最后形成.因此说培育理性的社会运行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侯峻 《党史文苑》2004,(12):22-23
毛泽东的自律精神在他对自己、子女和亲戚朋友的要求中表露无遗。在新的社会环境下,领导干部必须加强自我修养,自觉做到“四自”,同时借助他律约束,自觉实践“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2.
胡冬妮 《唯实》2000,(12):80-82
近年来 ,舆论监督的地位日渐凸现。据统计 ,全国省级以上电视台共开办热点报道和舆论监督等节目 6 0余个 ,31家省级党报都设有热点、焦点类栏目 ,形成了“舆论监督热”。舆论监督是一种信息型的“软监督”,虽然不具备法律监督、组织监督、行政监督的刚性特征 ,但这种“软监督”可以产生强大的无形力量 ,促使偏差行为主体强化自律 ,或者通过社会的有关硬性手段进行他律 ,以实现制衡与纠错。舆论监督具有缓和社会矛盾、整合社会关系的功能 ,可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吸附力和亲和力。在舆论监督的各种形式中 ,目前运用最多的是批评报道。批评报…  相似文献   

13.
在政府财政支出扩张和预算刚性约束缺失的制度背景下,政府支出领域的腐败现象在我国有膨化的趋势.我国现行的反腐败模式一定程度地存在重"规制用人"、轻"规制用财"的倾向,留有反腐盲点.因此,为根治腐败,应该进行我国反腐败理论和机制创新.现行的反腐败理论应该从"权力结构失衡导致腐败"提升到"权力本体具有致腐的基因"的层次.与之相应,建立反腐败新模式要以"规制用财"为核心,朝规范公权力边界与监督公权力运作相结合,依靠民主机制取财、用财与依靠民主机制选人、用人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而支撑这一创新的制度基础就是公共预算制度.必须以"规制用财"为核心从以下四个方面建构起新型的反腐败模式架构:一是树立有利于防治腐败的公共预算约束思想,二是确立有利于防治腐败的公共预算刚性约束的基本制度,三是建立有利于防治腐败的预算权力结构,四是探索有利于防治腐败的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形式及工具.  相似文献   

14.
王孝哲 《求实》2000,(3):39-39
道德本身乃是“软”的。我们知道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在社会中发挥作用 ,一靠个人“自律” ,即个人凭着自己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素质 ,自觉地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约束 ,来处理同别人的关系以及同社会群体的关系 ;二靠社会“他律” ,即社会舆论评判某种行为合乎道德或者不合乎道德 ,予以肯定、褒扬或者否定、贬责。显然 ,这样的“自律”和“他律”都是“软”的 ,因为 ,假如一个人道德观念淡薄 ,素质较低 ,既不能严格要求自己 ,硬是要做出不道德行为 ,又对社会舆论置若罔闻 ,…  相似文献   

15.
腐败归根结底是因为公共权力的异化,要反腐就必须治权。在中国政治生态背景下,要治权就意味着必须要认真考虑执政党的执政规律,科学配置权力,对公共权力实行制约与监督,从权力运作的规律出发,建立预防腐败产生和对腐败行为进行惩罚的体制机制,即制度设计。但在进行具体制度设计时必须克服重实体轻程序、重原则轻细节、重制度轻机制和重规范轻约束等倾向。  相似文献   

16.
“微腐败”是指发生在基层单位,普通党员干部可能涉及的违规违纪行为,是一种典型的公权乱用的行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微腐败”问题,强调“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在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下,有效防治农村“微腐败”问题,巩固基层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成果,对增强群众的信任感和获得感、夯实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腐败治理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晓虹 《求实》2004,1(2):71-74
法律与道德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两翼。如果按人们自觉的程度来划分 ,道德与法律可以分为道德自律———道德他律———法律他律由高到低三个层次。道德自律是最高境界 ,道德他律和法律他律都必须转换为人们内心的道德自律才能发挥最大功能 ,三个层次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三种实现形式。道德自律、道德他律、法律他律三种形式整合的实现是衡量精神文明的重要尺度  相似文献   

18.
道德约束力的他律与自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泛法治主义"提出的"法律是他律",而"道德是自律"这样一种"法无禁止则自由"的观点,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出发,提出"道德既有他律也有自律,而且从来都存在着他律的执行主体,当今中国只是到了现在,这一主体才在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中逐渐弱化和消失的"。并提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既要整合传统道德文化、发扬革命道德文化、学习各民族优秀道德文化,又要构建合乎中国特色的道德约束机制,从而充分发挥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道德自律和他律是两种不同的道德建设手段和途径,有着不同的特点与功能。在新时期加强党政干部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既要重视以道德良心为基础的道德自律,又要不断加强道德规范的制度化,强化道德监督,有效约束党政干部的执政行为。只有做到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统一,党政干部的道德建设才能切实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20.
《江淮》2007,(7)
廉洁自律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一方面需要自我约束,一方面需要制度约束和监督制约。前者属自律,是内因,后者属他律,是外因。"物必自腐,而后虫生"。自律是干部廉洁的内在决定性因素。领导干部严格自律,提高自身免疫力,是反腐工作的基点,是干部廉洁的根本。"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履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唐诗《泾溪》告诉人们,导致"翻船"的并不在急流险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