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7 毫秒
1.
海口市新华区农村凭籍区域优势,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然而,农村社会的稳定却不能与经济的增长同步,暴露出农村管理体制的滞后。为顺应农村新形势发展要求,新华区选择了以推行村民自治为切入点,全面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新华区的实践有力地证明了实行村民自治,是现阶段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现实选择,将对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村民自治     
论村民自治洋龙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党和国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和基础工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牡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村民自治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并取得了重大进...  相似文献   

3.
村委直选、村民自治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村委直选与村民自治为主的农村治理模式改革推动着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党在农村基层执政能力的提高,直接关系着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直接关系着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浩天 《桂海论丛》2011,27(5):54-58
村民自治是贯穿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发展过程中的基本逻辑。首先,公共政策制定是村民自治的运行基础,村民自治为公共政策执行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其次,农村经济发展与基层民主运行互为因果,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结构变迁并有助于民主价值观的形成。再次,公共政策执行与政治参与的适应程度是决定农村政治稳定的关键诱因,其不仅推动了民主的发育成长,而且维持了整个基层农村经济的繁荣,为民主的发育提供充分的空间,保障了基层政府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祁玲娣 《前沿》2001,(5):36-40
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 ,是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中产生和形成的新型政治制度。它的基本形式是村民自治 ,主要内容为在党的领导下 ,依法实现“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对于满足农民政治发展的需要 ,保证农村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20年来农村民主选举的实践,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和村民自治的进步,逐渐增强了村民和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民主法制意识,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村民主选举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需要通过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村民自治制度,结合农村实际完善选举法规,加强培训、示范和引导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的经济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村民自治作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形式,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但我国农村经济尤其是农村集体经济的相对落后严重制约了村民自治的发展。为推进村民自治的稳步健康发展,必须维护农民的经济权益,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8.
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我国有12亿多人口,其中9亿在农村,上海虽是特大型的国际性大都市,城市规模大,农村范围小,但目前仍有村民委员会2800余个。为保障本市农村村民自治,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推动本市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和经济的发展,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9月22日表决通过了《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制度和农村党组织领导方式调适》是一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前期成果。王国琳教授认为,村民自治制度是适合中国农村发展现状和农民政治承受力的基层民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工程,它与共产党的执政本质所决定的国家政权民主建设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是一致的。文章指出,村民自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对党的领导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必须积极探索村委会直选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全面推进村民自治 实现农村长治久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的深刻变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广大农村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但也面临不少新的矛盾。实行村民自治符合当前农村因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急剧增多、对抗性增强,邪教和非法宗教活动猖獗,恶势力犯罪危害严重等不安定因素存在以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利益主体分化对社会治安带来一定消极影响,社会转型过程中暂时的无序状态使诱发犯罪的条件增多,少数地区农村基层政权组织软弱涣散,农村治安防范体系薄弱等实际,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农村长治久安的现实选择。村民自治的核心是在广大农民民主参与的基础上实行依法治村,把农村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各项重大事项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实现农民当家作主。公安机关要认真研究村民自治给农村社会政治稳定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重点打击流氓恶势力和邪教组织,坚决粉碎他们乘机把持农村基层政权的图谋;抓好治保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组织在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中“第一道防线”的作用;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严格执法,自觉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制度和农村党组织领导方式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琳 《长江论坛》2001,(4):20-23,37
我国农村政治发展的目标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实现农村政治民主和社会稳定.村民自治制度是目前唯一适合我国农村政治发展现状和政治承受能力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是实现农村政治发展目标的物质载体.它要求党在领导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中,在村民自治制度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以保证党的领导体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与整个社会结构的发展达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修改了原有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试行 )》 ,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这标志着我国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加强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建设 ,对于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村民自治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村民自治及其组织形式———村民委员会 ,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随着我国广大农村的改革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是我国农村政治、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村民自治作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的主要形式,经过20多年的实践,不仅扩大了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还有效地维护了农村地区社会的稳定。同时,发展中的村民自治需要通过理顺关系、完善制度、提高参与意识,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相似文献   

14.
张教和 《人民论坛》2011,(12):68-69
村民自治作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的主要形式,经过20多年的实践,不仅扩大了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还有效地维护了农村地区社会的稳定。同时,发展中的村民自治需要通过理顺关系、完善制度、提高参与意识,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相似文献   

15.
农民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培育是落实村民自治,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进程中,农民主体地位不仅表现在经济生活中能够自主经营,而且还应当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表现为能够依法独立地行使民主权利,运用民主权利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为此,在指导农村村民自治中应当立足于农村实际,通过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来促进农村群众民主意识的提高,自我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不断增强,从而使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真正成为亿万农民的自觉行动,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当前 ,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的关键阶段 ,农村也处在新的发展时期 ,新的形势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村民自治的实际出发 ,在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 ,扩大基层民主的实践中 ,应着重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一、正确处理好推进村民自治与加强党的领导的关系首先 ,实行村民自治必须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党管农村工作是一个重大原则问题。党的领导是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政治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 ,才能在政治上保证村民委员会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导下 ,在国家法律规定范围内开展工作 ,才能监督和保证党的农村各项方针政…  相似文献   

17.
一、充分认识实行村民自治的重大意义 ,切实增强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扩大农村基层民主 ,实行村民自治 ,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在农村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个民主制度 ,对于维护农村的稳定 ,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实行村民自治 ,有利于加强村委会建设 ,确保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基层的贯彻落实。村委会是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础 ,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是其他任何组织不可替代的村级组织…  相似文献   

18.
田晓红 《前进》2008,(12):54-55
20世纪80年代初,适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出现了村民自治。从1982年《宪法》正式确立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到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自治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实践充分证明,村民自治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成功实验,更是推进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途径,它对于保证农民群众当家作主、密切于群关系、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村民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调整,"村民自治"已无法适应和容纳农村社会的发展需要了,其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和农村社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促使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由"村民自治"向"居民自治"转型,加上县乡基层政权的行政管理能力与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两者相结合推动了新型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初步形成。这种新型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既能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在新的发展条件下对基层民主政治变革所提出的要求,又能满足国家政权有效地控制和改造农村社会的需要,并由此重塑了基层政权与自治乡村的关系,形成了以"服务—监督"为核心的新型"乡—村"关系。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的逐渐废弛,村民自治成为中国农村的一项基层民主制度。村级基层组织是村民选举产生的自治管理组织。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表明:一方面,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已经形成基本框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另一方面,其制度化水平、主体观念、民主能力都还处于初级阶段,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村级基层组织自治功能的进一步强化和管理人才、农民自身民主能力的提高。从根本上说,有赖于整个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和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