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敲响家庭教育的警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一直是一个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极大地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甚至成为一些未成人犯罪的重要原因;良好的家庭教育及家庭环境,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必要保障,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未成年人"网络暴力"行为频发的重要因素,亲子关系残缺、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环境的恶化是未成年人"网络暴力"行为频发之家庭因素的重要表征,而构建和谐家庭环境、规范合理家庭教育、建立健全家庭与社会一体化的网络监管制度是规避未成年人"网络暴力"行为发生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暴力倾向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严重性意味着未成年人暴力倾向的严重性,为此我们应对暴力文艺娱乐品做限制性分级管理。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尽量防范少年暴力倾向并在学校教育中加强道德和纪律法制教育,注重完善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培养;另外全社会都应积极参与遏制暴力倾向蔓延,未成年人自身也应注意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4.
笔者认为,家庭教育功能的不良与缺失,比家庭结构不完整对未成年人造成的不良影响更大。本文运用第一手调查资料描述了未成年犯家庭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父母角色认知偏差、教育能力缺乏、过度满足、家庭暴力、倾斜的教育价值观等成为产生和助长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重要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5.
离异家庭与未成年人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异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离异过程中、离异家庭中的监护抚养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为减少和消除离异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消极影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法制教育、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发挥学校教育的积极作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育应当成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者从事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16年,曾审判少年犯650余名。审判实践告诉我们:家庭教育的不当和环境的不良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本文注重典型案例的分析和数据的援引,从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入手,分析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阐述问题家庭给子女健康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发挥家庭教育职能作用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性。文章认为家庭教育应当以德育人,父母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优良品行;还要做好家庭的法制、心理教育,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并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配合,才能有效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7.
在未成年人社会化过程中,家庭是最为重要和最为基本的场所,家庭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日后未成年人社会化的成败。如何在家庭伦理视角下,研究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伦理道德、家庭结构、家庭教育、家庭成员等的密切关系对于加强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共建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把好预防未成年入犯罪的家庭防线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更应该关心未成年人中的弱势群体——行为偏差生的成长。在实际生活中,行为偏差生的成长缺乏关心,甚至他们依法拥有的合法权益都得不到保障。不懂得尊重人权恰恰是我们传统教育的最大缺陷,应当从树立正确观念、强化维权意识、健全组织机制、改良成长环境等方面加强对偏差生的维权。  相似文献   

9.
集镇文化是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地域性中介文化,是现代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对未成年人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应当调适未成年人的文化生活,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构筑起未成年人自我约束、自我防范的心理堤坝。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犯罪历来是犯罪学重点研究课题,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也打上了二元性烙印。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城乡未成年人犯罪既有共同特征,也有各自的特殊性。城乡未成年人犯罪的共同性主要表现为成长过程中都受到父母的溺爱并过分满足其物质要求;都喜欢上网并有相当比例的网瘾;在犯罪前都有较高的不良行为记录和离家出走经历;犯罪行为都有比较显著的暴力倾向;犯罪所获主要满足自己的消费;出狱后再犯的可能性都达到20%左右。但他们也有不同点,主要表现为文化程度、家庭教育方式、犯罪类型等方面。农村户籍未成年人的侵财型犯罪更为突出,而城市户籍未成年人的强奸犯罪明显高于农村户籍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