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晓南”风波纪实——建国以来法学界重大事件研究(九)郭道晖春扬春扬(以下简称春):郭教授,您作为法学界一位资深的专家,对我国的法学研究状况了解较为全面,能不能请你就1996年在法学界发生的“晓南”风波的前因后果向大家介绍一下?郭道晖(以下简...  相似文献   

2.
中国法治模式的选择——兼评一种法治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法学界在多年的论争中达成一种共识:法治是时代的必然选择,法治国家或法治社会的建立是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重要使命。但是,在当代中国法治模式的选择中,法学界则众说不一,其中有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法治观———“法治和德治统一”观颇耐人寻味。从表层粗略来看,...  相似文献   

3.
张永和在《政法论坛》2006年第3期上著文《法律不能被信仰的理由》指出,最近几年,伯尔曼的“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的格言在我国法学界得到广泛传播。法学界基本一致的意见是:中国只有通过公民产生“法律信仰”,法律才能得到应有的倚重和遵守。这个命题在西方可能是一个假问题,而在中国却根本不能提倡.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权”被宣布为“资产阶级口号”,成为法学研究的禁区。1991年《中国法学》杂志发表评论员文章,率先在法学界号召高举马克思主义人权的旗帜,深入开展人权与法制的理论研究。与此同时,理论界、法学界开始打破禁区,人权成为热门话题。下面是回忆这一禁区得以突破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5.
必须重视对国家被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人与法人(单位)均是犯罪侵害的对象等问题已在学术界达成共识,但法学界对国家被害的理论研究重视不够,而在现实生活中直接侵害国家的犯罪却愈演愈烈。笔者以为,法学界应当谨防国家利益淡化的倾向,规范国家权力与保护国家的合法权益同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此,笔者愿大声疾呼:法学界(尤其是犯罪学界)必须强化对国家被害的研究。正如对被害人这一概念有广义与狭义的解释一样,对被害人学也存在广义与狭义的不同认识。笔者认为,当前存在的广义过“广”、狭义过“狭”问题亟待解决。有的“广义…  相似文献   

6.
1979年,以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启发下,中国法学界冲破了极左思想设置多年的禁区,首先提出了“要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主张。在这以后20年间,中国法学界出于对国家政治命运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不懈地探索、研究和宣传法治理论,掀起了三次法治讨论高潮,推动和促进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方略的形成和确立,法治已成为当代中国法学界的一种理念和精神。  相似文献   

7.
“错案追究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错案追究制”评析[编者按]:《法学》1997年第3期发表了王晨光的《法律运行中的不确定性与“错案追究制”的误区》一文,在法学界和司法实际部门引起了普遍关注。6月初,本刊在上海召开了“错案追究制”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香港、江西、江苏、浙江、福建、上...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经济学界和法学界,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权日益引起重视,而国有企业的财产权性质问题更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本文拟从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权是一种新型物权的角度谈谈我们的看法,谨就教于法学界的同仁。  相似文献   

9.
如果要彻底贯彻党和国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理论,我国法学界与法律界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整体反思我国的法治进程。本刊以“科学发展观与社会经济法制的创新”为题,约请几位青年学者,从各自专业领域畅谈社会法与经济法的创新,旨在抛砖引玉,以期引起法学界对“科学发展观”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刑事辩护若干问题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以来,刑事辩护制度的诟病一直是法学界与法律界人士共同的话题;刑事辩护风险大、刑事辩护率越来越低、刑事辩护环境越来越差似乎已经成为法学界与法律界的共识,“绝境说”、“困境说”、“倒退说”、“曲折进步说”,众说纷纭,但是,  相似文献   

11.
新宪法颁布以来,法学界对我国立法体制究属几级立法问题进行了探讨。不同意见归纳起来不外三种:一级立法;两级立法;多级立法。此外,还有“集中统一领导下的多层次立法”或“多种立法”等说法。  相似文献   

12.
“依法从重从快”的来历——建国以来法学界重大事件研究(三)●杨时①李然编者按:1980年下半年,时任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的杨时同志以一名上海法学会会员的身份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作了从重从快打击刑事犯罪分子究竟应“依两法(即《刑法》和《刑事诉讼法》)...  相似文献   

13.
王俊民(以下简称王):自建国以来至80年代,如沈阳“九·二一”扣押邮件风波涉及具体诉讼程序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在法学界展开大讨论还是首次。傅雪峰(以下简称傅):沈阳“九·二一”扣押邮件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王:1988年9月21日,沈阳铁...  相似文献   

14.
各位理事。同志们:新年伊始,中国法学会召开五届二次理事会议,这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组织和动员法学界、法律界把思想统一到五中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全会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5.
对《对“人大”质询法院的质疑》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1997,(2)
对《对“人大”质询法院的质疑》的质疑编者按:本刊于1996年第9期发表了李晓斌《对“人大”质询法院的质疑》一文后,在法学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一些地方的报刊作了转载和报道,编辑部也收到不少来稿,提出了赞成或不赞成的意见,为了开展百家争鸣,我们选登如下几...  相似文献   

16.
在上一期的“编后小记”里,我们曾提出了“法律学是一门科学吗,”这一疑问,并且建议法学界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学术问题展开讨论。那期杂志出版后,很快便有了一些反响。在不久前北京地区法学界的一个座谈会上,不少学者与编者谈起对于这个问题以及深入讨论这个问题的必要性的看法,对于编后中所表达的见解,支持与反对者均不乏其人.在这里,我们发表两编商榷短文。各位读者若有“路见不平”之感,欢迎以笔为“刀”,“拔刀相助”.编者深信,这个问题的正确结论,只能在这种“刀光剑影”之中才能找得到。  相似文献   

17.
于雁 《政法学刊》2008,25(3):61-64
《大清律例》“共犯罪分首从”条是清代处理共同犯罪的总则性律条,它所规定的基本原则有两点:一是“共犯罪分首从”,二是“以造意者为首”。这种将共同犯罪人区分为首犯与从犯的分类方法,既不同于西方法律的“正犯与共犯”之分,也不同于当代中国法律的“主犯与从犯”之分。清代的共同犯罪制度体现了乡土中国独特的法律追求,应当引起当代法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90年代,台湾地区发起一个荐举“模范法官”的活动,南新闻界、律师界和法学界共同投票遴选五名法官;可法官们全部婉拒受奖,台湾“司法院院长”翁岳生教授进行劝说。法官们终究还是不为所动,并且援引翁教授当年在大学讲堂上的训诲响应恩师:“法律人的尊荣,在于法律人的寂寞。”  相似文献   

19.
钱继磊 《北方法学》2009,3(5):155-160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权利话语”逐渐成为我国法学界的主流话语。“权利本位”也在中国法学界的激烈讨论中获得了正统学说的地位。有论者基于经济学思维与理念对“权利话语”、“权利本位”进行批判甚至解构。这种经济学进路的背后,是一种建立在自然科学研究意义上的“经济学帝国主义”思维。在它看似无立场的研究角度的背后,却是一种追求效率至上的价值取向。这与法学所应追求的正义底线价值是格格不入的。它可能导致一种专制主义思维。尽管“权利本位”作为法律的普适价值存有争论,但是没有它却是极其危险的。  相似文献   

20.
1957年的王造时——建国以来法学界重大事件研究(十)●冯英子1957年5月,复旦大学教授、抗战时期闻名全国的“七君子”之一王造时先生,在上海市政协一届四次会议上作了书面发言。指出:社会主义的民主是法制的指导原则,而社会主义的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