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物质实力和身份认定是大国定位的主要标准,也是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中国是现有国际体系中的大国,中国的大国定位关乎中国和平崛起伟业。根据物质实力标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而不足以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根据身份认定标准,其他者承认中国的大国地位,但将中国崛起误认为是威胁。为此中国自我认定为负责任的大国,并将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回应外界的认知误解与偏差。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谁”和“中国将是谁”涉及今日中国和未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及作为负责任国家如何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今天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未来10~20年左右可能成为“初步发达国家”甚至跨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并可能成为国际制度和规则的重要制定者,但尚难以成为世界的领导者.中国“和谐世界”的美好蓝图,需要中国以更有利的身份才能有效推动,但未来可能形成的多极化国际格局将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结构之中,对中国的战略压力也将是空前的.较高的定位是实现理想目标的前提,而实际能力则是定位的标准,这就造成了中国国际身份定位的两难.事实上,这种困境应该促使我们以更加理性的思维去设计未来中国的世界角色,并寻找到达成目标的有效路径,而“初步发达国家”或“初步发达建设性国家”或许是最好的理性定位和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杨争光  晓蓉 《思想战线》2002,28(4):18-21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股强劲的时代潮流 ,是任何国家都不能回避的 ,但不同类型的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却是迥然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普遍持悲观或谨慎态度 ,这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历史定位直接相关。在近现代世界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初始条件” ,使发展中国家在今天的全球化进程中注定要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叶小青 《青年论坛》2007,(3):139-141
国际组织不仅是中国维护、拓展国家利益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作为一个兴起的大国承担国际责任、为全人类的利益做出相应贡献的平台。依据中国的国情国力,当下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定位是一个开放的发展中大国,是多边合作的维护和促进者。与占主导性的西方大国相比,中国在国际组织中还处于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5.
国际秩序观是一国如何认知世界、如何处理自身与世界关系的重要理念指引,反映了一国政府对现行国际秩序的态度、立场以及对理想国际秩序的主张和愿景。作为权力、制度和观念因素共同作用的起点,国家身份认知对本国的国际秩序观塑造有内在建构的影响。本文认为,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不仅强调自身“中华和合文化”与“全球大国”的内生身份认知,还在与国际社会的积极互动中确立了“现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参与者、建设者和引领式改革者”的社会身份认知。这两类身份认知通过国内和国际层次影响着中国政府对国家利益的主观认知和界定,进而塑造了新时代中国对现行国际秩序的立场以及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理想国际秩序主张与愿景。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身份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国家身份是一个很受关注的问题.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目前国际社会中处于初级阶段的最主要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崛起中的大国;也是一个有较大国际影响的地区大国.[1]以上几种身份之间既有互补性的一面,也有不一致、相冲突的一面.通过分析这几种身份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明确当前处于我国核心地位的身份是:崛起中的大国.  相似文献   

7.
大战略家的思维取向试──论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邓小平理论这一完整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中国跨世纪发展战略在对外关系上的延伸和扩展,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国家利益的科学判定及其实现的外部条件的战略谋划,是邓小平同志作为大政治家和大战略家风采的生动体现。它是在十  相似文献   

8.
维护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关系,是我国外交的重要基石之一,对于实现国家对外战略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前,国际体系正在发生变革,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甚至出现以往不曾显现的矛盾.在经济领域世界市场竞争加剧波及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在政治领域中国的现实能力与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存在距离;在社会文化领域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面临多样文化的碰撞与摩擦;在安全领域中国与某些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凸显分歧;中国与周边发展中国家还存在边界和领土争议,等等.为化解矛盾,维护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关系,需要昭示我国具有指导意义的战略理念和原则,实施更加务实有效的举措.  相似文献   

9.
在建构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中,身份和利益是国家最重要的两大属性,也是影响领导人战略决策的两大最关键依据。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前期对中国的身份定位是:中国是一个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的国家,国内矛盾始终不曾化解,外在威胁始终没有减弱,中国在冷战大环境中是一个受威胁的弱者。对于中国此时期的利益定位,毛泽东认定的利益是反苏抗美符合中国利益(这一认知在实践上是存在一定偏差的)。受威胁的弱者的身份认知和反苏抗美的利益认知,极大影响了毛泽东的对苏战略决策,决定了后续十余年中苏对抗的关系大走向。  相似文献   

10.
李华锋 《桂海论丛》2006,22(6):63-65
当今国际社会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为核心的全球化加速发展、国际政治问题社会化和国际社会问题政治化、权力政治和权利政治共存竞争的全球性国际社会。这启示中国应当在坚持符合国家利益和国际利益的原则基础上,以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与塑造和谐国际社会为目标,更积极地融入国际社会,在融入中做到传统外交和非传统外交并重,保持一颗平常心和自信心,灵活对待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身份,着力处理好与大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尤其是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将私营企业主等新的社会阶层定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提法是对私营企业主身份的科学定位和最佳表述,通过对私营企业主劳动性质、收入的来源与支配以及肯定私营企业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积极意义三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一科学表述的深刻涵义。  相似文献   

12.
程静 《传承》2013,(3):38-39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主要包括国家利益观、时代观、外交定位以及外交政策与簸略等重要内容,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对外工作的指导方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它凝聚了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学说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周毅 《当代广西》2008,(8):17-17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国家层面的综合改革试验区,与国内其他综合改革实验区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成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这个战略定位是基于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及进一步实地施西部大开发的国家战略考虑。可以肯定地说,近年来,广西在国家战略格局中地位不断提升,今天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被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完全得益于广西作为中国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接合部,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在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以及促进国内区域合作和国际次区域合作中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肖晞  周旭亮 《求索》2010,(8):88-89
当前国际社会对于国际角色的认知,主要源于国家层面塑造的物质结构认知体系之中,呈单向而非互动的结构特征,这对于中国国际角色的定位尤其是资源基础的外化带来了不利影响。在与国际社会的互动之中,中国应更多地在文化选择过程中向外界透知中国模式的包容、平等、互利性特征,通过自我与他者的文化结构互动过程,把原来属于中国的文化变成至少是部分共有的身份认同,进而为化解国家在功能上相等的物质结构性认知而努力。在当前情况下,一是要坚持文化选择导致国家差异性引发的认同,二是要坚持资源基础与责任并重。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我国对外关系发展的新历程。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促进新中国的和平统一与繁荣富强,是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根本任务。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主要成员之一,刘少奇与毛泽东、周恩来一同领导了我国的对外工作。在实践中,他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求实精神和科学态度,就新中国对外战略方针的确立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不仅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学说作出了贡献,而且在指导我国的对外交往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律师身份定位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我国法律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动,律师制度作为先进的西方司法机制被引入我国。但由于人们长期受传统观念、讼师恶习和官本位等思想的影响,对律师的身份定位出现了与设立律师制度本意的反差,严重阻碍了律师积极作用的充分发挥。民国时期,律师作为自由职业者的身份得到法律确定,而在人们思想意识中的律师身份定位仍未立竿见影。  相似文献   

17.
所谓现代南北经济关系,是指现代帝国主义国家与发展中民族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它是资本主义世界两种主要的国际经济关系之一。正确认识现代南北经济关系的性质,对于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与壮大本国民族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主动参与国际分工,是一个国家在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保持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为推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持续发展,必须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估,理顺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根据建构主义的分析框架,中国的内生身份、类属身份、角色身份以及集体身份的形成是一个明显的建构过程,这种建构是在国内、国际体系以及与相关国家的互动三个层次同时进行的相对保守内敛的文化造就了中国爱好和平的传统,在与国际体系的互动实践中,最终采取合作而非对抗的方式达成了与体系的身份认同,并在亚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建构的内容本身还是建构的过程都体现了中国国家身份中深刻的和平内涵,这说明中国的和平发展是完全可以预期的,不会构成对现有体系及其他国家的挑战和威胁.  相似文献   

20.
身份、认同和利益对美国对华战略定位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布什政府上台后,美国对华战略定位经历了从“战略竞争者”到“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的转变。“利益相关者”意味着美国开始考虑以非敌对的心态接受中国作为崛起中大国的身份。希望与中国在强调共同利益中与美国和美国主导下的国际社会建立集体认同。规范中国崛起的政策行为,鼓励中国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利益相关人”的战略定位下,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核心矛盾不可能改变,但反对“台独”有望成为中美共同的“义务”和“责任”,美国会强化要求中国以“负责任的”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并以台湾的“民主”作为样板,迫使中国接受和融入西方的民主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