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我国新形势下的就业問題是以青年为主体的就业問題 七十年代后期,我国城鎮广泛出现待业现象,十年动乱期间,从全国城市动员了知识青年一千五百多万人上山下乡;同时,通过各种渠道进城做工的农民,也有一千三百多万人。粉碎“四人帮”后,大批下乡青年陆续回城,不能及时安排就业,同时,每年新成长的劳动力也得不到就业,持续数年积累起来的待业青年有二千多万人,待业问題一时成为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題。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在出现前所未有的高经济增长率和高投资增长率的同时,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低就业增长率,可谓目前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最棘手的一个问题。尽管从有利于实现效率型就业,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以及更好地解放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来看,适度失业都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但过度的失业必将造成经济增长的缓慢,社会动荡,经济环境恶化等一系列严重后果。根据国家统计局1996年数据显示,登记失业者为520万人,但是由于国家计划体制而造成的国营企业冗员,也就是所谓的“隐性失业”,却近有1500—3700万人。1997…  相似文献   

3.
现状:我国劳动制度改革已迈出重要一步,全国已有劳动合同制工人751万,约占职工总数的7.8%。 难点:有人估计,全国“在职失业大军”约1500万人以上,能否妥善安置他们,是劳动制度改革成败的关键。 对策:目前,只能以企业自我消化为主;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实行“企业用人自主,职工择业自由”。  相似文献   

4.
观点新闻     
《疏导》1998,(4)
第三次失业高峰正在到来就业理论专家冯兰瑞日前表示,中国第三次失业高峰正在到来,其失业率将高达27.78%。她说,这一计算中所使用的数据都是劳动部门发表过的。根据国际通用的计算方法,失业率是用失业人口除以劳动力供给总量。根据劳动部门预测,“九五”期间,城镇新成长的劳动力有5400万人,同期仅能安排3800万人就业,尚有1600万人失业;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国企改革将再产生1500万人的下岗大军,加上现有的,共计3000万职工将失去工作岗位;“九五”期间,农村新增劳动力加上现在剩余劳动力为2.14亿人,只能稍化77O0万人,尚有…  相似文献   

5.
重塑就业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劳动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已日趋严峻地摆在了企业、社会和劳动者本人面前。据统计,我国目前国有企业就有富余职工2000多万人,到去年底,已下岗1000多万人,“九五”后两年,预计每年还要有300多万人下岗。解决好企业富余人员的下岗分流和再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国有企业的搞活和最终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在解决这个问题上,除了政府和企业要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广泛开辟就业渠道外,还有一个引导劳动力真正进入市场的问题。但是,多项调查表明,目前在下岗分流和再就业工作中,存在着一个严重障碍,就是相当一部分下岗人员的择业、就业观念还停留在计划经济阶段,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这直接影响了再就业工作的推进。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教育引导下岗职工重塑就业观念,已成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一项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6.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1997年我国有职业高中1469所,在校生80.9万人;有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7116所,在校生1089.51万人;自1999年国家作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决定后。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连同普通高专及成人高校已达1345所,在校生398万人。与此同时我国的职业培训也发展得十分迅速,1997年各类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共招生7122.94万人;劳动部门和企业内部开办各类就业训练及技术培训中心24800所(个),年培训能力可达3300万人次。在短短的20年中,我国的职业教育由弱到强,已经初步形成了由初级到高级、门类齐全、结构较为合理,学校教育与短期培训互补的职教体系基本框架。二、面对经济结构调整和高考扩招我国职业教育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转型  相似文献   

7.
报载,2007年出现了“考研热”退潮,上海市13年来首次出现考研人数下降,北京、湖北等地也出现了下降情况,仅湖北省就比上一年下降7000多人。相关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部分高校停止研究生扩招,考研难度加大;二是研究生收费改革带来变数;三是大学生对考研、就业的认识更趋理性。其中,分析更认为就业市场信号引导考研热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8.
谢焱 《民主》2005,(6):48-48
民营企业已成为就业和再就业的主渠道。目前全国个体、私营企业就业人员已达8000多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1/3。特别是近几年来,民企平均每年新增就业岗位600多万个,约占同期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4/5。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将于6月6日至6月12日在全国100个大中城市组织“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  相似文献   

9.
90年代以来,大上海的辉煌是以一部分传统工业悲壮的“断腕”之举作为代价的,全市累计有139万职工下岗;在这一时期,上海实施的“再就业”工程,又使100多万人重新就业,其中通过社区渠道解决就业的达29.6万人次,社区已成为分流安置下岗职工的主渠道之一。...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国家教委高校学生司的文件中频频出现了“就业计划”的提法,上千所高校的毕业生分配办公室门上陆续加了“就业指导中心”一行文字,两百多万在校生日渐从容地面对一个走向社会择业的大趋势,成千上万家用人单位越过政府“分配”环节把择优的视野投向高校……仿佛在人们不经意间发生的这一切,无不从各自的侧面共同反映出我国在高校毕业生中淡化“分配”、强化“就业”的改革足迹,有关专家认为,这不是一种提法的置换,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改革,它导致今年89万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出人预料地顺利,从“分配”走向“就业”,说明高校毕业生就  相似文献   

11.
一、近年来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从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和2001年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以及其他相关统计资料分析比较看,近年来我国就业规模扩大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非公有制单位特别是私营企业已成为促进就业的主导力量。从全国各类法人单位的所有制形式看,近几年新增就业人员主要集中在非公有制法人单位特别是私营企业。2004年末,我国第二、第三产业全部法人单位就业人员达到21460万人,比2001年增加近600万人,年均增加约200万人。其中,国有、集体法人单位就业人员8896万人,比2001年减少3600多万人,年均减少1200多万人。股份制企业及其…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02,(44)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再 就业工作,作出了一系列 重大部署,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和有关部门积极开辟就业门路,给予优惠和扶持,加强就业服务和再就业培训,组织实施“再就业援助行动”等,取得了明显成效。1998年至2002年6月,全国累计有国有企业下岗职工2600多万人,其中1700多万人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实现再就业。 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13年来,我国在改革劳动就业制度、发展劳动力市场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就业渠道日趋多元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职业培训工作不断加强。 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一环。我国在实现2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  相似文献   

13.
艾冷艳 《学理论》2008,(7):37-37
就业是民生之本。所以,谁都想找到一份可心的工作。但就业形势严峻,找工作难啊12007年,全国城镇需要就业的人口超过2500万,而新增的就业岗位加上自然减员也只有1000万个,1500多万人难以就业。据新华社报道,2007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招考公务员,国家广电总局人事教育司干部人事管理这个职位招俩人儿,  相似文献   

14.
莫荣 《瞭望》2003,(34)
今年二季度,受非典冲击, 我国89个城市用人单位 通过劳动力市场招聘较一季度下降了10个百分点,加之新生劳动力增加等因素,上半年就业形势持续紧张。但是,我国就业环境仍有有利因素,目前就业市场已出现恢复增长趋势,全年有望完成新增就业岗位800万个的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15.
《瞭望》2006,(8)
中国经济发展近年来出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高速增长的经济,带动就业能力不仅没有上升,反而呈现出下降趋势。从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来看,中国 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大概能够带动 120万个就业岗位;但是进入到90年代后期,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大概只增加了不到80万个就业岗位。进入新世纪,就业增长率虽然有所提高,但“高增长低就业”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6.
从1979年我国实行“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以来,独生子女就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口群体出现在我国社会之中。据统计,1994年,全国独生子女人数就已达到4676万人。目前,我国独生子女人数估计已超过5000万人。当数以千万计的独生子女一下子从我国大地上涌现出来时,马上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政策所造就的这一代特殊儿童能否正常地、健康地、顺利地发展和成长上。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一焦点所涉及的就是一代独生子女的社会化过程及其后果的问题。 早在独生子女生育政策实施之初,就有人提醒:“独生子女有诸多毛病”;也有人担心:  相似文献   

17.
劳动就业问题,是个世界性的大问题。在我们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国家,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国劳动就业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一、过去八年城镇就业的成就 (一)8年安排6243万人就业。从1979年到1986年的8年中,全国城镇新就业的人员共达6243万人,约占全国城镇现有全部在业人员的47%。平均每年安置780万人。其中1979、1980年两年安置1800余万人,“六五”期间(1981—1985年)安置3640万人,1936年安置791万人。城镇待业率从1979年的5.9%下降到  相似文献   

18.
50年来,中国就业人数有了巨大的增长,1952年仅有20729万人从业,到1997年末增加了2倍,过69600万人。特别是改革20年间,从业人员共增加了29448万人,年均增加1500多万人,可以说,中国50年来较好地解决了就业问题。如果考虑到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和人均资本占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一成就就更令人瞩目了。与我国50年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的轨迹相适应,我国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劳动力从低生产率、低收益的产业不断向高生产率和高收益的产业转化。其一是城乡劳动力结构的转变。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88%的劳动力在乡村从事…  相似文献   

19.
刘铮 《瞭望》2003,(38)
目前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已由2001年底的3.1%上升到4.2%。今年全国需要安排就业的城镇劳动力总量达2400万人,而全年新增就业人数只能有1000多万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卢中原认为,八大因素造成当前就业形势严峻。 国企改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非公有制经济和外资企业飞速  相似文献   

20.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调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琳 《瞭望》2003,(23)
非典放大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但影响只是暂时的。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已超过 210万人,预计明年将达到 250万人,就业压力将长期存在。但大学生应该是就业市场的优势群体;竞争力强。问题就出在预期与市场需求不符,需要做结构性调整,大学生要自我调整,高校的培养模式要调整,涉及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