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趋势与制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结构不论在苏联时期还是在当今的俄罗斯,都是影响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着重论述三个问题:一是斯大林之后苏联各届领导人调整经济结构的政策及其效果;二是俄罗斯经济结构的调整趋势与采取的主要措施,特别是普京执政时期调整经济结构的思路与基本政策;三是从历史原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遇到的困难与俄罗斯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难以改变原材料密集型产业的重要地位等三个方面,论述它们对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的制约。结论是:俄罗斯调整经济结构并非易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
石油工业是印尼国民经济的支柱。七十年代印尼经济严重依赖于石油外汇收入,石油收入约占出口收入的70%和国家财政收入的60%。由于1982年以来油价持续下跌,使印尼的财政收入连年锐减,经济低速增长,发展前景严峻。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印尼加紧调整生产结构,大力发展制造业、农业和矿业等非石油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其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一、粮食作物部门,调整政策、生产速度和生产比例。六十年代中期以来,印尼实行优先发展稻米生产的农业政策,逐年增加稻米种植业投资,使之成为农业投资的重  相似文献   

3.
战后,发展中国家普遍谋求高速增长以发展经济。东盟各国经济高速增长,更为世人瞩目。尽管1973—1974年和1980—1982年两次世界经济危机曾使发展中国家经济受到沉重打击,东盟的经济增长率仍居世界高水平之列。但是,经济高速增长也使东盟各国付出了巨大代价。目前,整个世界经济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外向性程度很高的东盟各国面临着不利的外部经济环境,加之经济政策的某些失误,它们从80年代中期起调整经济发展速度,纠正政策偏差,开始谋求经济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4.
美国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重新夺回国会参众两院的控制权,反映出美国公众对新保守派极端政策的不信任感.新保守主义将被边缘化.在民主党控制的国会的压力下,布什政府将不得不调整其中东政策.在对华关系上,虽然中期选举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增长,在人权问题上对中国的压力增大,但总体来说,由于中美双方在安全和经济领域相互依赖加深,两国关系稳定的局面不会受到根本影响.  相似文献   

5.
2006年的美国中期选举被看成美国选民对共和党政府伊拉克政策的公决,民主党的胜利被认为是对布什政府现行政策的否定,因此,布什政府包括伊拉克政策的内外政策将面临调整。就中美关系而言,选举结果影响有限,不至于改变中美关系大局。不过,这次选举虽然改变了美国政局和某些政策走向,但美国主流政治中间偏保守的性质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6.
70年代末以来,欧洲左翼政党普遍走下坡路。在朝当政的不是被赶下台,便是被迫进行调整,改变政策;在野的上台更难。主要原因都在经济。自70年代中期那次衰退迄今,西方经济受周期性危机与结构性危机双重夹击,衰退与滞胀交替,最好也不过低速增长。这种情况使左翼政党的一套经济、社会政策很难贯彻。它们主张社会公正、强调劳工福利、力主发展国有经济等带凯恩斯色彩的方针与政策只会导致企业更多倒闭,失业上升,资金短缺,公私债务和政府财政赤字猛增,久  相似文献   

7.
90年代中期以来黑非洲动荡的政治形势渐趋平缓,经济逐步摆脱颓势、走出低谷。这种积极变化既是内部因素使然,同时亦得益于外部形势的变化,特别是西方大国对非政策的调整。(一)西方调整对非政策的基本内容继法国率先于拉博勒法非首脑会议的次年,即1991年9月着手调整对非政策之后,其他西方国家也相继从90年代中期开始调整各自的对非政策。西方大国的政策调整虽然时间先后不一,幅度大小各不相同,且各有侧重,但基于西方在非洲的共同利益,各国在调整政策的过程中亦注意协调立场。择其要者而言之,其趋同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1982年墨西哥债务危机爆发后,墨西哥政府着手进行经济调整,力图改变以“进口替代”为特色的内向型经济结构,实行对外开放,有选择地实施“出口替代”政策,以适应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政府修改了外国投资法,采取措施大力吸引外国直接投资。80年代以来,外资企业迅速发展,投资的来源、流向和经营方式也都发生了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产结构的调整,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本文拟对墨西哥的外资政策、外资企业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问题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70年代中期,智利开始实行外贸制度改革。经过近20年不断的调整和完善,智利的外贸制度作为自由主义经济改革的一部分,与其他政策配套,已能够比较自如地适应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并对调整本国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一、改革前的外贸制度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后,智利开始实行进口替代的经济发展战略,即大力发展民族工业以替代进口消费品,并逐步形成本国工  相似文献   

10.
西方世界从七十年代开始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的调整已经取得了相当明显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一次新的较长时间的经济高涨到来的潜在可能性,但同时却又引起了西方世界经济的严重失衡。要解决新的严重失衡,西方各国就必须继续进行经济调整,特别是协调各国的经济政策。在这方面,西方目前有“不着陆”、“硬着陆”和“软着陆”等种种议论。实际情况的发展将只能是“软”而“部分着陆”。今后五至十年中,西方还不大可能摆脱过去十年的低速增长。真正的投资高潮和经济高涨,只能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后,而不是以前,才会到来。  相似文献   

11.
一经济政策及后果 对于俄罗斯转轨初期宏观稳定政策要点的追溯,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理解俄罗斯转轨过程不均衡特性的线索②.俄罗斯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还在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截至1995年,捷克、匈牙利和波兰都已经选择了固定汇率或者爬行的钉住汇率,它们的通货膨胀率也已经分别降到了8%、28%和22%(与1994年年底相比);而俄罗斯则还在与129%的通货膨胀率纠缠;同时,俄罗斯国内还未形成维持长期稳定的条件,国内资本外逃,经济美元化,非现金交易在各个层面得以持续和发展.另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实体经济失去向应有的紧预算约束调整的激励,已有的适宜于资源配置的市场激励、结构改革和竞争也受到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前言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90年代正规化的革新(doi moi)政策大大改变了越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革新的核心在于承认各种各样的所有形态及经营形态、采用市场原理和对外经济开放。在资本的迅速全球化及以此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重组的过程中,采取革新政策的越南的经济和社会实现了超出决定实施该政策的越南共产党第六次大会(1986年12月)预测的结构变化。作为革新的成果,一般指出以下几点:越南在1989年以后转变为与泰国和美国同等  相似文献   

13.
一、宏观经济政策及规划1995—1997年中期前景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应当是使主要经济调节器(价格、税收预算、信贷)之间互相配合,即一方面应保证它们完全符合俄罗斯的实际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4.
拉美国家的劳工立法改革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拉美国家的劳工立法改革初探刘沅劳工立法改革是拉美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政策调整和经济结构变革向纵深发展,社会政策的相应调整和有关立法的修改及变动就是不可避免的。到1990年前后,拉美国家先后提出一系列重新调整劳动关系,改革劳工立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对外工程承包作为一种新的国际经济联系形式,在战后特别是自七十年代中期起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无论其性质如何,发展程度怎样,都积极涉足于对外工程承包领域,充分利用这一国际经济联系形式,为本国的对外政策和经济发展服务。印度政府于六十年代中期,在总结对外援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改变了单纯对外提供援助的作法,开始面向第三世界实行经济技术合作的新方针。同时,印度政府利用七十年代初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1991,(3)
自80年代初起,印度政府迫于内外压力,对工业政策作了某些调整,采取了一些新的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使印度工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给印度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一、80年代印度政府对工业政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非洲的形势与战略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的形势与战略地位任卫东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非洲形势的变化,一度被冷落的非洲重又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大国的关注,一些国家纷纷调整对非政策。显然,非洲问题对一些大国来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对非政策已成为其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非洲形势特点...  相似文献   

18.
自八十年代初期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先后进入了一个新的经济调整时期。从战略、结构、政策上进行经济调整,是为了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也是为了解决实际经济困难。这次经济调整的结果,不仅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对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将会产生重大影响。一八十年代初期,发展中国家在国内外面临着许多重要问题,急需进行战略上、结构上及政策上的调整,以求经济获得更快的发展。推动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调整的因  相似文献   

19.
拉美的新结构主义经济理论出现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已逐渐奠定其理论基础。新结构主义经济理论是对拉美传统的发展理论特别是结构主义经济理论的更新和发展,并在同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论战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它是在拉美经济发展形势急剧恶化、经济结构调整逐渐展开的形势下出现的,它对拉美经济结构的调整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成为拉美地区具有广泛影响的主流经济学理论。一、对拉美经济发展现状的认识 80年代初拉美地区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1981年拉美地区的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出现负增长(-1.9%)。这种负增长的局面到1984年才扭转过来,但人均产值、收入和消费目前仍没有恢复到1979~1980年的水平。1970~1979年该地区实际国内  相似文献   

20.
1995年墨西哥经济及其展望樊素杰,刘学东在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下,1995年墨西哥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了极其严厉的调整,这种调整使国家经济和人们生活受到了巨大影响,国内市场严重萎缩,就业人数减少了100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7%。战后以来墨西哥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