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信用卡诈骗罪的认定和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信用卡诈骗罪的基本特征依《刑法》第196条规定,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伪造、作废的信用卡或冒用他人信用卡成恶意透支,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其有以下基本特征:(-)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信用卡的使用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所有权,并非单纯的“信用卡管理制度”①或笼统的“金融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o。信用卡是银行或信用卡公司发给用户(含单位和个人)用于在指定的商店或场所购买商品、获取服务或提取现金的信用凭证。它有转帐结算、消费信贷和自动存取款的功能,是代替现金和支票使用的…  相似文献   

2.
论信用卡诈骗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用卡诈骗罪是指具有法定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主体只能是自然人,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客观方面表现为《刑法》第196条规定的四种情形。其侵犯的客体是信用卡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所有权。认定本罪数额较大的标准,应以超过透支限额一定倍数为宜,对恶意透支、盗窃信用卡、使用变造的信用卡、使用涂改的信用卡等行为,应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定性,并作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3.
票据诈编罪客体及客观方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票据诈骗罪的客体对于票据诈骗罪的客体 ,概括起来 ,大致有如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 ,不但侵犯了国家、单位或个人的财产利益 ,最主要的是侵犯了票据管理制度并由此破坏了金融秩序。① 第二种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第三种 ,票据诈骗罪侵害的客体是双重客体 ,既包括有物质性客体 ,也有非物质性客体。由于我国票据法的核心内容是保护票据当事人的合法财产权益 ,其目的是为了依法规范票据行为 ,以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健康有序地发展。因此 ,票据诈骗犯罪行为一方面严重地侵犯了票据当事人的合法财产权益 (此为物质性客体 ) …  相似文献   

4.
魏在军 《中国律师》2004,(12):57-59
一、关于受贿罪的犯罪客体(一)理论上的主要观点自1979年刑法规定受贿罪以来,刑法理论上关于该罪的犯罪客体就产生了争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是认为该罪的犯罪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二是廉洁性说,认为该罪的犯罪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三是复杂客体说,认为该罪的犯罪客体包括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正常活动和公私财产所有权;四是选择客体说,认为受贿罪的犯罪客体是一个以基本客体为核心与兼及客体选择组合的结构性客体,即以国家公务的正常进行和公务的声誉为基本客体,与社会经济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选择组合…  相似文献   

5.
论技术成果可以成为盗窃罪对象李果,杨正根盗窃罪的犯罪对象,是指盗窃罪所侵犯的客体──公私财产所有权的表现形式,即公私财物,又称公私财产。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盗窃罪的对象是公私财物,主要包括国有财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和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也包括多种所...  相似文献   

6.
也谈索贿罪     
读柯葛壮同志《我对索贿罪的浅见》(《法学》6期),我们觉得有些问题,需要商榷.柯文认为,索贿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正常活动,索贿罪的既遂,不以收受贿赂为必要要件,只要索贿行为完成,即犯罪既遂.我们认为,贿赂罪侵害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它不仅侵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也侵害公私财产所有权.立法机关在立法时,往  相似文献   

7.
诈骗罪的构成特点 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手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的所有关系。公私财产所有关系具体表现为国家、集体或个人对其财物的所有权。应当指出,刑法所指的财产所有权,在任何意义上,都是指人对  相似文献   

8.
关于受贿罪的客体 刑法理论界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二种主要观点: 第一,简单客体说,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一是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二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三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 第二,复杂客体说则认为,受贿罪不仅侵犯了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而且还侵犯了公私财物的所有  相似文献   

9.
抢劫罪适用死刑问题的探析沈德咏,居国屏抢劫罪是我国刑法侵犯财产罪中社会危害性最严重的犯罪,其侵犯的是包括公私财产所有权和公民人身权利的双重客体,往往给被害人同时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历来都是司法机关打击的重点。近几年来,抢劫犯罪十...  相似文献   

10.
拒不执行裁判罪的概念和法律特征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罪(以下简称拒不执行裁判罪),是指行为人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公然抗拒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的行为。1.本罪侵犯的客体,目前在理论上有两种见解,一是单一客体说,即本罪侵犯的是审判机关的正常活动。二是双重客体说,认为本罪既侵犯了审判机关的执法活动,又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笔者认为,第二种见解更为准确地揭示了本罪的基本特征。人民法院是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唯一机关,它依法审理各类案件所作出的判决或裁定,是行使国家审判权和执行国家法…  相似文献   

11.
作信用证诈骗罪构成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证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违反有关规定 ,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 ,利用信用证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既包括自然人 ,也包括单位。境外公司、企业针对我国的银行或者公司所实施的信用证诈骗行为 ,视为自然人犯信用证诈骗罪 ,对其直接责任人员按自然人犯信用证诈骗罪定罪处罚。主观方面 ,本罪只能是出于直接故意 ,且须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客观方面表现为刑法第 195条规定的 4种情形 ;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于信用证的管理制度和他人的财产所有权。  相似文献   

12.
张青辉 《法制与社会》2011,(25):109-110
刑法分则是以行为所侵犯的同类客体为根据进行分类的,从广义上来讲合同诈骗罪属于诈骗罪的一种,刑法分则却将其归入到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里,主要原因是其扰乱了市场秩序。其侵犯的客体为复杂客体,既侵犯了主要客体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又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合同诈骗罪和诈骗罪都属于诈骗型犯罪,从理论上来讲二者是有所区分的,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二者的明确区分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尤其是以合同进行诈骗的普通犯罪极易与合同诈骗罪相混淆,本文有感于司法实践中的困惑,从刑法相关基础理论出发,结合司法实践情况,对合同诈骗罪的相关情况加以剖析,以期对理论和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金融诈骗罪是我国刑法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经济秩序罪中规定的一节犯罪,笔者认为:针对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发展,新的犯罪形式及手段不断出现的现实,为有力打击金融犯罪,保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该类犯罪应以行为犯模式立法,不论犯罪嫌疑人是否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只要其实施了金融诈骗的行为,就构成犯罪。1.从金融诈骗犯罪的客体分析我国刑法分则是以犯罪侵犯的客体为主要依据进行分类的,因此我们必须注意金融诈骗罪所侵犯的客体。金融诈骗犯罪对公私财产所有权的侵害是一种物质性侵害,因其数额往往极大,远非传统诈骗罪可比,故这一物质性…  相似文献   

14.
合同诈骗罪从普通诈骗罪中分离,其目的在于对利用合同实施诈骗的犯罪行为从重打击,其原因在于一般诈骗罪所侵犯的是公私财产所有权,而合同诈骗罪不仅侵犯了公司财产所有权,更侵犯了市场经济秩序和合同管理制度。然而,在两罪法定刑量刑幅度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授权地方制定的合同诈骗罪"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标准均高于一般诈骗罪的数额标准,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同一个合同诈骗行为依合同诈骗罪条款无罪或罪轻,依诈骗罪条款有罪或罪重的悖论。  相似文献   

15.
王楠 《法制与社会》2013,(31):77-77,81
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对信用卡管理的法律法规的违反,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既是对国家的金融票证管理系统具有危害性,尤其是信用卡管理系统所造成的破坏,同时也危害银行的财产和私人的财产所有权具有危害性.犯罪对象是信用卡.本文以孙某信用卡诈骗案为例,简要解析了信用卡诈骗罪,是以案说法.  相似文献   

16.
杨林 《法制与社会》2011,(28):104-105
我国传统理论认为诈骗罪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但在所有人与占有人不一致时,诈骗行为侵犯的客体应因占有是否合法而不同。与客体密切联系的是犯罪对象,诈骗罪的犯罪对象为公私财物,对公私财物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应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本文对免除债务、有偿服务(或劳务)这两种特殊的犯罪对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关于强奸罪侵害的客体,目前国内外法学界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妇女性的不可侵犯的权利”;有的认为“是妇女的人身权利”;有的认为“是妇女的身心健康、人格和名誉”;有的认为“是妇女性的自由贞操和社会之风化”等等.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我认为,强奸罪侵犯的客体,是女性性的自由权利,即是女性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自己正当的性行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侵犯财产型犯罪在司法实践中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犯罪类型。我国传统刑法理论一般认为财产型犯罪侵犯的客体是所有权,即公私财产所有人对其财产的所有权。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所有权理论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本文拟以诈骗罪为例,对财产型犯罪所侵犯的客体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抢劫罪的基本特征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它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抢劫罪同其它侵犯财产罪相比较,至少有三个特征:第一,客体的复杂性。抢劫罪的客体,是复杂的客体,即它不仅侵犯国家、集体、个人的财产权利,而且同时侵犯被害人的人身权利,严重威胁他人的生命、健康的安全。在旧中国,抢劫罪在刑法上历来称为强盗罪;在国际上,也有的国家把抢劫罪规定在侵犯人身权利罪中,这都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它的客体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司法实践中,对于承包经营中的贪污犯罪往往难以认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把握住其财产所有权的性质这一关键.对承包经营中贪污罪的认定除了在犯罪主体上严格按条件掌握以外,还应紧紧把握住财产所有权关系这个犯罪客体.从侵犯的财产所有权性质入手,分析判断是否构成贪污罪.贪污罪侵害的客体是公共财产所有权关系,其犯罪对象是公共财物.因此,正确把握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对于认定承包经营中非法侵占财产的行为是否构成贪污罪有着重大意义.侵犯的财产属于公共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