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要依据执法为民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转变思想观念,调整工作思路,创新管理方式。通过自身的行动,树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民警察形象,形成和谐的警民关系。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做好公安工作的前提。本文针对当前警民关系失谐的主要表现,探析了当前影响警民关系失谐的原因,旨在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人民警察和人民群众的关系,进而促进公安工作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合理引导网络舆情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舆情的迅猛发展给公安机关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应对网络舆情成了近些年来各地公安机关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网络舆情对警民关系的构建有重要影响,公安机关应对其加以合理引导。引导网络舆情、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要重点做好五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当前公安工作中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课题。在警务活动中,只有针对目前警民关系紧张导致的种种社会问题,用发展的眼光认识警民关系,用和谐的理念统领警民关系建设,用科学的机制保障警民关系建设,才能消除警民矛盾,构建警民关系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进程中,公安机关应立足实际,摒弃浮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回归理性。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应落脚于法、着眼于小、共鸣于情、把握于度、寄望于时。  相似文献   

6.
警民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的一个方面。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是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稳定工作的根本保证。笔者试图全面分析当前警民关系的现状及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性,并就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基础,是公安机关履行职能使命的根本保证。警民关系还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必须客观审视,积极应对。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警方处于主导地位,应发挥主导作用,保民平安是关键,公正执法是核心,服务人民是根本,宣传群众是基础,警营和谐是前提。坚持整体推进,相互促进,就能开拓和谐警民关系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和谐警民关系评价是警民关系建设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工作的基础.和谐警民关系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内容、标度和属性不同的标准构成的有机整体.和谐警民关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有其理论基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党的根本宗旨对公安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保证。社区民警作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骨干力量,承担着服务、宣传、组织群众等工作,处于警民矛盾产生、矛盾化解的最前沿,是公安机关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重要纽带和桥梁。社区民警应立足本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法治意识、安全意识、协作意识、监督意识,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是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内容,创建新型社区警务模式对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有重大的影响。现行的社区警务运行模式存在警察服务意识不强,执法过程不够透明,警民互动不够等问题。创建新型社区警务模式应在警务公开机制、警务工作前移、提升警察服务理念、建立警民互动模式等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1.
当代警察的实际生存状态日益严峻,人民警察尤其是基层警察的正当权益长期遭受侵害,甚至连公民的基本权益都得不到有效保护,这不仅影响到警察工作的积极性,更关系到国家执法的权威性,需要在立法与制度层面加强对警察个人权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警民关系是公安机关在社会管理中要处理的最重要的一项公共关系,其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稳定。近年来警民冲突事件屡见报端,原因主要在于社会、政府、群众与公安队伍自身四个方面。从善治理论的视角分析,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有三路径选择,应提倡由公安机关主导的群众参与式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公民警校建设在西方国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社会环境、警民关系、公安工作等角度来分析,创建上海公民警校是由特定的时代背景所决定的。上海结合自身公安工作和警民关系建设的现实需要,依托现有公安教育训练体系和资源,在全国公安系统中首次成立了上海公民警校。通过一年多来的规模办学和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公民警校在推进和谐警民关...  相似文献   

14.
论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警务公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警务公关的良好运作对于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之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警方在法制宣传教育中要充分发挥规范引导作用,教育人民群众提高法制意识,准确区分真善美与假丑恶;必须建树警察形象意识,以文明执法、热情服务为依托,以建立和谐融洽的警民关系为目的,增强群众对警察的好感和信任感;在处置群体性事件初期务必加强现场对话,在对话中沟通情况,排解矛盾;同时要注意媒体应对策略。警方通过媒体客观的报道,让公众了解事件的真相,避免臆想和猜测造成的恐慌与动荡,以便适度控制;媒体通过警方乃至政府解决问题的态度、举措的报道,让公众看到警方及其政府积极努力的作为,以塑造警察及政府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5.
警察文化作为社会文化总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研究可以认清它对警察个体或群体的影响,从而研究其对警察管理产生的重要意义。通过比较国内外警务网站,可以发现中外警察文化的差异,并从中找到值得国内警务工作者学习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利用网络媒体建立警察公共关系是一种大胆尝试,是对传统公共关系的有益补充和发展。网络技术能够改善现有警察公共关系的信息基础;网络技术能够提高公关人员的素质;网络媒体是一种新型的警民沟通渠道,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对称和警民互动;网络媒体有可能带来双赢警察公共关系。  相似文献   

17.
处在公安队伍中的民警是个人体与成员体的有机统一;警察个体行为是单个民警所作出的具体行动或举止;它本质上是单个民警对正在开展或将要开展的公安业务、队伍建设及其相关联的团队活动所作出的心理反应的外表。现代组织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能够证实:警察个体行为是警察个人体的生物学层面质素、心理学层面质素互动作用、交叉整合的动态过程,同时也是公安团队组织环境影响于警察个体行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我国警察文化发展的前提是要认知若干种关系,对这些关系的认知,有利于警察明确自身职业定位,有利于警察树立正确的权力价值观,有利于警察提高职业责任意识,有利于警察明确警察文化的价值。这些关系包括:警察与国家和政治的关系、警察与谋生和价值的关系、警察与角色和冲突的关系以及警察与规则和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社区警察人际交往的PAC理论及其训练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警务专家统计分析,一名社区警察在工作中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是在同社区公众接触,为公众提供各类服务,而只有较少的时间才是面对真正的犯罪嫌疑人。如果社区警察不注重交往技能和心理调控训练,势必会影响警民关系,给社区警务工作带来不便。PAC理论为我们提供交往技能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可以为我们对警察人际交往训练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构建警民和谐关系,公安部于年初部署了"开门评警"活动。"开门评警"活动是在"大走访"基础上的深化,是把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对民警工作的满意度的评判权真实地交给群众,将群众评价作为公安工作和民警考核的重要指标。"开门评警"活动的特征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民警走访由形式主动变为实质主动、群众监督具体化、群众路线观念在基层民警中得到认同和加强。活动的开展促使民警群众工作能力得到提高,进一步夯实了社区警务工作。为保证"开门评警"的实效性、长效性,还有待将其制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