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对抵押财产转让的法律规制,一直是我国民事立法的重要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民法通则意见》)、《担保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担保法司法解释》)、《物权法》对这一问题做出了不同的规定。1988年施行的《民法通则意见》第115条规定,抵押物如由抵押人自己占有并负责保管,在抵押期间,非经债权人同意,抵  相似文献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的颁布,为司法实践中正确理解和适用《担保法》提供了最好的办案依据。但其中涉及《担保法》第4l条、第42条规定的解释仍存在着以下几点值得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保证期间、保证债务诉讼时效和主债务诉讼时效三者的关系问题在《担保法冲未作详细具体的规定,但在出台于《担保法》之前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有关保证的若干问题的规定》(以厂简称《规定}))中有明确的解释。在《规定》没有明令废止的情况下(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认真学习、贯彻票据法、担保法的通知》第3条),理论界和实务界往往未从《担保法》本身关于保证的立法特点来分析上述问题,而是习惯套用《规定》中的解释来理解《担保法)}的有关条款,以致于分歧较多,造成实际操作的不统一。因此,有必要对此问…  相似文献   

4.
论《担保法》中的抵押权制度冯骏《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抵押权制度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本文试从《担保法》颁布前我国抵押权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担保法》关于抵押权制度之具体规定等方面,探讨《担保法》对我国抵押权制度的发展及其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5.
我国担保法于1995年6月3O日公布,并在第96条规定:“本法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为了正确适用担保法,最高人民法院1995年8月30日发出《关于认真学习、贯彻票据法、担保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第3条规定,在担保法施行以前所发生的担保行为,应当适用该行为发生时的有关规定;如果行为发生时没有规定的,可参照担保法的规定。上述规定表明我国担保法不具有湖及力。但是,由于实践中担保法施行以前所发生的担保行为有三种情况,产生了对担保法适用的疑难问题。现就具体案件进行探讨。简要案情:某研究所与某银行办…  相似文献   

6.
1995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标志着我国物权和债权法律制度的进步。然而,由于现行担保法的规定比较原则,各级人民法院在贯彻执行担保法的过程中,遇到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对担保法的不同理解导致审判实践对担保法适用上的差异。有鉴于此,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  相似文献   

7.
1995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下称《担保法》)正式施行,该法对保证、抵押、质押、定金和留置等担保形式作了较详尽的规定。1995年8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认真学习、贯彻〈票据法〉、〈担保法〉的通知》(下称《通知》)中明确指出:“对在《票据法》、《担保法》施行前发生的票据纠纷、担保纠纷案件诉至法院的,适用当时的有关规定;如果当时没有规定的,可参照《票据法》、《担保法》的规定。”《担保法》施行前关于保证的经济活动仍会在《担  相似文献   

8.
陈志伟 《中国司法》2002,(12):36-38
1995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正式颁布,这是一部系统规定担保责任形式的法律。2000年1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2000年《担保法》司法解释”)。作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我国的市场主体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大量使用担保这一基本法律行为,并拓展出复杂的担保责任形式。笔者根据数年来办理南德集团牟其中所引发3.2亿元人民币民事担保责任纠纷等担保案件的体会,就目前我国《担保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未明…  相似文献   

9.
有价证券质权,又称有价证券质押,是指以有价证券为标的设定的质权。我国于1995年6月30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对有价证券质权作了规定。但就我国经济实践的要求而言,这些规定尚有未尽之处。为此,笔者结合《担保法》的现行规定...  相似文献   

10.
人的担保(保证担保)是一种重要的担保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保证制度做了比较具体的规定,但对保证人主体资格和代偿能力内涵和外延规定不明确等,影响着保证制度的正常适用,保证制度在这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票据制度与物权制度关于票据质权设立规则存在冲突:《担保法》和《物权法》均未规定设立票据质权必须进行质押背书;《票据法》规定票据质权的设立应当进行质押背书。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相关司法解释不仅没有解决这一冲突,反而放大了这一冲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票据质权设立时未进行质押背书的,其所设立之质权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未进行质押背书的,不构成票据质押。上述规则的冲突现象,不能以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规则来解决,也不能以新法优于旧法的规则来解决。不能认为民法担保物权制度与票据法票据质押制度分别创设了两种效力不同的票据质押制度。《担保法》和《物权法》均未作有别于《票据法》票据质权效力与实行方式的规定,“担保法司法解释”中所谓的“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情形客观上不能发生。不同法律确定的票据质权内容、效力、实行方式相同。票据质权设立规则不应有异,必须完善立法解决规则冲突。  相似文献   

12.
论共同保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12条对共同保证作出了规定,即“同一债务有两个以上保证人的,保证人应当按照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份额,承担保证责任。没有约定保证份额的,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债权人可以要求任何一个保证人承担全部保证责任,保证人都负有担保全部债权实现的义务”。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9月29日通过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担保法解释)第19条、第20条、第21条进一步对担保法第12条作出解释与细化,这无疑会对司法实践产生重大的深远影响。本人借此谈谈对共同保证…  相似文献   

1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6条规定“同一动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当事人未办理抵押物登记,实现抵押权时,各抵押权人按照债权比例受偿”。笔者认为此规定并不妥当,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4.
解读《担保法》司法解释第4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建 《中国律师》2003,(3):73-7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4条规定:“董事、经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第60条的规定,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除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外,债务人、担保人应当对债权人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由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等多家单位编写的《中国民商审判》2002年第一卷登载的中福实业公司担保案,可以看作是该条规定适用的范例。1996年12月,中国福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简称“中…  相似文献   

15.
试论保证期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的解释》(以下简称《担保法》和《担保法解释》)对某些问题的规定存在冲突 ,其中对保证期间的界定、性质、起算点及其与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的关系甚为混乱。一、保证期间的界定关于保证期间究竟如何界定 ,立法上用语混乱 ,没有统一的标准。学者见解也是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第一种观点认为 :保证期间 ,一般可有两种理解 :一种理解是保证人就主债务人在一定期间内所发生的债务负保证责任 ,例如 :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仅就 6月 1日至 1 2月 1日之间所发生的债务予以担…  相似文献   

16.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抵押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当事人之间责任的承担应当根据其过错程度确认。对于因违反我国法律、行政法规而认定无效的抵押合同,因我国法律、行政法规均对外公开,各方当事人都应当了解我国法律、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故应认定各方当事人对于抵押合同的无效均存在一定的过错。  相似文献   

17.
刘俊  朱志权 《政治与法律》2007,9(1):160-165
我国《海商法》第19条虽然对已经进行登记的船舶担保物权间的顺序作出了规定,但《海商法》与《担保法》的相关规定却存在诸多冲突,《海商法》本身的规定也存在不完善之处。本文从民法基本理论出发,以《海商法》、《担保法》及其《解释》的规定为主要研究依据,紧扣海运融资业务中的实际,对比借鉴两大法系主要国家船舶抵押权制度的相关规定和研究成果,对船舶担保物权间的效力关系问题进行了整体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杨斌 《中国公证》2011,(10):47-49
我国《继承法》并未明确规定转继承制度,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继承法解释》)作出了较为简单的规定外,没有其他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对转继承做出更为明确的规定。因此.关于转继承的性质以及转继承过程中是否发生夫妻共同财产问题一直争议较大。在公证实践中也出现了同类案件结论大相径庭的现象.这不但影响了公证的整体形象.也使得公证风险大为增加。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你院鲁法民二字〔2002〕2号《关于担保法适用有关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一、最高人民法院法发〔1994〕8号《关于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有关保证的若干问题的规定》,适用于该规定施行后发生的担保纠纷案件和该规定施行前发生的尚未审结的第一审、第二审担保纠纷案件。该规定施行前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担保纠纷案件,进行再审的,不适用该《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生效后发生的担保行为和担保纠纷,适用担保法和担保法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二、担保法生效之前订立的保证合同中对保证责任方式…  相似文献   

20.
我国担保法自 1 995年颁布以来 ,在司法实践的运用中遇到了许多问题。为此 ,最高人民法院于2 0 0 0年下发了《关于适用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 )。该司法解释在坚持担保法的基本立法精神的前提下 ,增加了担保法条文的可操作性。其中 ,关于保证担保的内容共有 34个条款 ,主要是针对担保法不明确的规定予以适当补充。保证的本质是人保 ,是以保证人的信用保障债权的实现 ,保证人的清偿能力、履约能力是决定债权是否能够实现的关键。从债权人的角度来看 ,保证人是否适当直接关系到债权能否实现 ;从债务人的角度来讲 ,能否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