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信息可分为分配性信息、生产性信息和消费性信息,加强农村信息服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小城镇在供给农村信息服务中具有其优点与特点,它可在加强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直接供给分配性信息;可作为生产性信息的供给者之一,并扶持农民合作组织的建立与发展;还可检查督促消费性信息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尹长云 《求索》2008,(6):67-68
农村文化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农村文化服务方式单一。其主要根源在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市场发育程度不成熟,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投入不够,基础设施落后。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机制,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扩大服务项目,改变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3.
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具有混合产品的特性,从而为其民间供给提供了可能。实践证明,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民间供给有助于弥补政府失灵,满足分散化的原子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目前,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主要由公立医疗机构单一供给,民间医疗机构大多处于“非法”经营状态,无法与公立医疗机构平等竞争,民间医疗机构由于人、财、物等资源限制发育不良。实现公私医疗机构的合作治理,共同供给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定长远系统规划,建立公平的市场准入机制,提供促进民间医疗机构发展良好的制度环境;鼓励扶持民间医疗机构的发展,是政府促进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责任和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基层政府的角度阐述了政策、规划、体制机制、新动能、基础设施、民生需求、生态环境、服务保障、自身建设等方面的供给,构建起以需求为导向的供给体系,将政府服务能力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5.
推进信息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论述了农村信息化建设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村基层政府行政效率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及农村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政府提供的农村信息服务量偏少,农村信息应用效果欠佳,农村信息服务的成本收益不符;提出了发展农村信息化的重要举措: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总体规划、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加大农民培训.  相似文献   

6.
推进信息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论述了农村信息化建设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村基层政府行政效率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及农村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政府提供的农村信息服务量偏少,农村信息应用效果欠佳,农村信息服务的成本收益不符;提出了发展农村信息化的重要举措: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总体规划、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加大农民培训.  相似文献   

7.
代表微语     
正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当前,民间投资积极性不够高,除了市场因素外,和投资管理体系不完善有一定关系,建议:一是鼓励民间投资积极参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项目。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领域开放力度,建立PPP项目信息平台,禁止排斥、限制或歧视民间资本的行为,创造平等竞争机会。丰富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项目建设PPP运作方式,增加民间投资机会,实现投资良性循环。积极创新运营模式,分类明确PPP项目合理回报机制,吸引民间资本参与。  相似文献   

8.
任旭彬 《桂海论丛》2013,(4):110-113
广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供给与农民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确保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成了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造成广西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公共文化设施不足、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以及缺乏农民组织作为文化建设的依托载体。优化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要建立起政府供给、市场供给与社会供给优势互补的复合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国务院多次强调,积极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简称PPP)模式,让政府和社会资本为建设基础设施及提供公共服务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有效的市场竞争达到资源合理配置,以实现更高的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黄明  苏晓凤 《求索》2012,(2):49-50
农村恶劣的金融生态环境和严重的社会排斥,以及农民金融知识和信息的缺乏是形成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主要原因。本文针对我国农村金融排斥问题,提出应该促进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强政府规管,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地制定缓释政策和加强农村金融教育和消除信息差距,从而有效解决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排斥问题的措施,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博 《人民论坛》2014,(3):75-77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种公共产品,它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产权的公共性、难以交易性以及持久的外部效应等特征,这就决定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需要政府干预.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政府应建立有效的公众文化需求表达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服务供给力度.  相似文献   

12.
张博 《人民论坛》2014,(8):75-77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种公共产品,它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产权的公共性、难以交易性以及持久的外部效应等特征,这就决定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需要政府干预。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政府应建立有效的公众文化需求表达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服务供给力度。  相似文献   

13.
林冬梅 《电子政务》2008,(6):107-112
从政府信息公开、政务信息共享、政务信息资源社会化增值的开发利用等方面总结了厦门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开展情况;从各级政府部门建立公益性服务网站、各种公益性服务机构建设的服务平台、农村信息服务平台等方面总结了厦门市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和服务情况;从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组织规划机制、公众利用信息资源情况、安全保障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总结了厦门市开展信息资源工作的保障环境;指出了目前厦门市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下一阶段厦门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目标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4.
论农村公共文化供给的缺失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公共文化供给能够提高农民的非物质福利,促进农民理想信念的形成,影响农村社会文化的世俗化过程。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供给存在经费不足、人才缺失、体制与机制缺失等问题。必须完善政府公共文化供给职能,创新农村文化供给机制,培育农村文化的内生机制,推进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多方合作与共赢:提高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能力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我国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主体、范围和特点进行了讨论,分析了目前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状况、问题及原因。本文认为,增加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仅靠政府财政供给,或者完全由农民承担,都是不现实的;需要各方通力合作,提高供给能力,达到共赢的目的。为此,需要明确政府对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职责,完善合作供给机制,大力发展农村社区非营利组织,培养志愿者精神,建立健全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三元结构条件下中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降低农业生产支出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二元结构条件下基于农业辅助型战略,中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不足问题严重。信息经济的出现,中国社会逐步确立了三元结构的经济和社会形态。因此,研究三元结构条件下的农村基础设施供给规律,对于实现农民增收,无疑具有极强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7.
作为特殊类型的公共物品,社会公益的供给不仅具有公共属性,更具有社会属性和价值属性。在社会公益的供给中,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在不同的场域代表着不同的机制和资源禀赋优势,同时各自也具有明显的缺陷,存在着合作的可能性。由于对我国社会公益本身的边界、内涵及价值缺乏广泛的共识,加之实践中我国社会公益供给中的主体关系不清、合作供给机制不顺畅以及制度激励不足、保障不力等,造成我国社会公益合作供给中的诸多困境。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寻找促进我国社会公益合作供给的路径,应建立和完善包括公益认定制度、公益税收制度、公益促进制度在内的激励制度和公益信息公开制度、公益评估制度、公益监督制度在内的约束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8.
何苗 《求索》2012,(3):140-142
印度在能源法制转型过程中坚持私有化和市场化的方向,促进竞争,减少行政许可,鼓励国内外公司进入其市场,并逐步取消对能源的价格管制。我国可以参考和借鉴印度能源法制转型的经验,推动能源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加快能源价格市场机制的形成,通过机构重组将政府职能从严格管制向监管和提供服务并重的方向转变,建立完善公平公正的能源法体系,在市场充分竞争之下提升经营效率。同时注重能源整体规划,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并利用双边与多边国际机制,加强国际能源合作交流与自身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着总量不足、供给结构失衡等问题。要想改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状况,应该发展多元化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以政府为主体、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同时发挥农村合作组织等部门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政府要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制定相关制度等措施,规范和引导各类供给主体的供给行为。  相似文献   

20.
魏欣  刘新亮  苏杨 《中国发展》2007,7(4):92-98
通过中国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可以发现中国农村聚居点除环境污染较严重外,污染状况还呈现以下三方面特征:农村水、渣产生量与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但造成污染的情况却不一定;农村环境管理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从这些特征出发分析,农村聚居点环境污染的制度成因既存于城乡二元制,也在于这类污染在防治上表现出的特殊性。为此,应明确县乡政府和村集体的事权,落实有关财权;按生产、生活、生态统筹的原则抓好规划;建立相关财政资金使用"自下而上"的决策机制和多元化的农村环境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