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众》2020,(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强化风险意识,完善应急管理制度,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要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有益做法,  相似文献   

3.
应急避难场所工作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应急管理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对应急避难场所要高度重视,科学合理规划,高标准建设.  相似文献   

4.
正沐浴新一年的曙光,无限的发展机遇已在眼前,时与势的交汇与碰撞,给了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无远弗届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要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有益做法,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正>应急避难场所是为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遵循一定准则,经政府规划、建设,配备必要的应急避难生活服务设施,能够为居民提供紧急疏散、临时生活服务的安全场所。作为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的基础性设施,应急避难场所在重大灾害事故防范准备、抢险救援、过渡安置过程中,能够起到转移避险、安置受灾群众、稳定社会的作用,对降低灾害损失影响、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扎实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是增强我国城乡安全韧性、提升基层抵御灾害事故风险能力的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6.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一项有力措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在重大灾害事故防范准备、抢险救援、过渡安置过程中,具有转移避险、安置受灾群众、稳定社会的重要作用.面对应急避难场所改革发展新要求,应急管理部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司(以下简称"地震地质司")在制度体系、标准引领、信息化建设、宣传引导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群众》2020,(8):13-1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江苏省公安机关紧紧围绕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开展工作,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问题导向,不断做优应急指挥体系、做精应急运行机制、做强应急手段支撑、做实应急基础保障,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防范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水平,全力维护全省社会大局持续平安稳定。  相似文献   

8.
应急避难场所是防灾减灾"防抗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项工作,是践行以人为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要体现.2018年机构改革以来,成都市应急管理局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着力统筹全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全市应急避难场所总面积达到2380万平方米,建成区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达1.6平...  相似文献   

9.
正宁政办发[2021]56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应急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9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组织实施。2021年9月3日(此件公开发布)宁夏回族自治区应急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20,(8)
正应急管理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大考验。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但也暴露出应急管理方  相似文献   

11.
林雪 《群众》2022,(12):58-59
<正>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功能。随着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如何优化专家参与机制,提升科学应急管理能力是我国应急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党的十九大之后,中央先后启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成立应急管理部,推动应急管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提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这些重大战略均对科学应急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陈淼 《中国减灾》2023,(23):34-35
<正>应急避难场所是为受到各种灾害侵袭而暂时离开居所的人群临时提供的、利用各种空旷场地和大型场馆所预先设立的躲避灾难、居留和生活的公共场所。本文结合郑州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调查数据及有关经验,分析该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应急避难场所设置及管理提出建议,为郑州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提升灾难事故应急处置及紧急转移安置能力水平、促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科学有效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3.
胡艺杰 《中国减灾》2023,(23):32-33
<正>近年来,我国应急避难场所标准体系框架稳步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基础不断夯实。各省、市持续推进应急避难场所体系建设,切实发挥避难场所减灾避险、群众安置、稳定社会等重要作用,及时、高效满足了应对重大灾难事故的应急管理需求,提升了公共安全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太原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统筹发展安全,站在城市安全发展的战略高度,强化系统性思维和顶层设计,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成效斐然.目前已经建成应急避难场所513处,有效面积共745万平方米,初步形成"市级统筹规划、部门分级建设、县区挂牌管理、乡街牵头响应"的工作模式,为最大限度...  相似文献   

15.
避难场所与城市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专家研究指出,奥运期间,北京将面临极端自然灾害、"生命线"系统事故、高技术事故、地下空间场所的致灾隐患、恐怖袭击与社会灾害等五大灾害的威胁。在做好传统的防灾减灾措施的同时,确保应急避难场所的数量、质量和利用效率,将为北京的奥运安全提供有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王沪鹰 《中国减灾》2009,(12):30-31
民众防护,也称群众性防护,是指发生各种灾害事故时,直接组织群众采取和由群众参与的防护措施和行动。民众防护有4个特点:全民性、应急性、自救性、时效性。发生灾害事故时,组织群众采取的防护措施必须及时、正确,才能有效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安全。民众防护工作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申霞 《人民论坛》2020,(4):64-65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有效应对风险挑战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应急管理实现了四大转变:应急管理理念更加注重生命至上原则,主体由政府管控转为多元共治,方法由经验管理转为科学管理,模式由分类管理转为统筹协调,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提高甘肃省宕昌县处置重大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和联动作战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甘肃省宕昌县委、县政府于2012年8月15日上午在县  相似文献   

19.
防灾减灾设施一直是我国重要的规划建设内容之一,可通过设置安全楼、安全台等发挥防洪减灾作用,通过设置"防震棚"等实现震后避难.唐山大地震后设置"防震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应急避难活动,2003年建成的北京元大都应急避难场所是我国21世纪第一个对标国际要求的以防范地震为主的应急避难场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减灾》2013,(9):52-55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较多的国家,各种突发事件频繁发生。自然灾害不仅威胁和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同样破坏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对我国政府管理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减灾救灾管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证,是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切实加强省级灾害应急救助指挥体系建设,对提高各级政府的灾害信息获取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决策指挥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