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克 《今日海南》2008,(10):28-29
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地处边疆、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然而近年来,内蒙古抓住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实现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连续6年全国增速第一,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内蒙模式”代表了我国经济落后地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生态改善、经济振兴、社会繁荣的“嬗变”之路。  相似文献   

2.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提升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能力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欠发达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最大的差距是工业的差异。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进程加快,引领了城市化、信息化和市场化的步伐,拉大了与欠发达地区的距离。  相似文献   

3.
<正> “经济要振兴,交通必先行”。交通不仅是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的先导,而且关系着贫困地区发展商品经济的成败。从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来看,凡交通便利,“铁、公、水”三路并网的,其经济相对发达、脱贫能力强:相反,交通闭塞则经济落后,脱贫能力弱。因此,“交通运输的发  相似文献   

4.
今日的东北最热的话题是振兴,最鼓舞人心的是开创新东北时代。这片“黑土地”将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津京唐地区之后的中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创建“新东北时代”,是走向美好未来的路标,它已矗立在东北人的心中。再度振兴时机已成熟国家著名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中,为实现由传统手工业向现代化工业的转变,推进国民经济工业化的进程,做出了历史的贡献,成为新中国的“工业摇篮”。令人遗憾的是,改革开放后,老东北工业基地在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逐年扩大。改革开放的初期,辽宁省GDP是…  相似文献   

5.
加快发展人才市场体系王和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为我们有效地建立人才市场,提供了客观上的依据和可能。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不少经济发达的地区在建立和发展人才市场方面已经取得了非常宝贵和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但环境各异,地区有别,尤其内陆省份经济落后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实施主攻工业战略加速振兴莲花经济甘良淼莲花县地外赣西山区,与湖南省茶陵、攸县按壤,面积1062平方公里,人口22.8万。改革开放以来,莲花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县域经济发展与发达地区和先进县(市、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仍然是个“资源...  相似文献   

7.
纵观全国各地,发达地区和城市往往是名牌聚集的地方,似乎是发达造就了众多的名牌。但笔者认为,与其说是发达造就了名牌,倒不如说是名牌造就了这些地区和城市的发达。  一、名牌可以有力地推动一个地区和城市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善于经营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创出了家喻户晓的品牌,也带动了企业所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原本默默无闻的地区和城市在当地名牌的影响下,声誉鹊起,实力大增。如江苏的泰州市,原是苏北一小镇,素来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更无区域优势可言,但在全国火热的空调大战中产生了“春…  相似文献   

8.
陈金生 《前沿》2005,(12):191-194
城乡市场统筹建设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地区的城乡市场分割尤为严重。解决落后地区的城乡市场分割问题,实现落后地区的城乡市场统筹建设,必须在体制和机制上寻找突破口,打破城乡市场中存在的各种障碍,促进城乡市场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任权  赵伟 《中国发展》2007,7(2):72-75
中部地区在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经济建设滞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在中央实行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等政策后,中部地区的发展问题被提上日程。在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到来的时刻,中部地区必须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经济发展力度,努力实现中部地区的崛起。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同时不容忽视的是,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却呈现日益扩大的趋势。民族地区如何加快发展,缩小差距,实现经济腾飞,跟上国家经济发展的步伐,成为理论界需要着力探讨的一个重要现实课题。一、优先发展教育是改变我国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现状的迫切要求(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由于自然的,历史的原因,民族地区大多处于我国西部,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和社会发展一直落后于非民族地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状况主要表…  相似文献   

11.
<正> 中共长阳县委政研室主任胡士国撰文指出,为了促进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在民族政策研究中,应坚持四个结合:一是改革开放与促进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结合。改革开放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历史的原因,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经济文化方面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较大、造成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生活水平的悬殊,因此应多给民族地区优惠政策,启动民族经济。二是改革开放与促进民族团结结合。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改革开放,是民族政策研究的出发点.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协调,只能通过改革开放来促进其发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载体。经济建设要发展 ,人才开发必先行。今天 ,这已是为社会所公认的真理。然而 ,不可回避的现实是 ,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 ,恰恰也大多越是人才匮乏、尤其是高级人才匮乏地区。由于经济落后 ,物质生活待遇差 ,事业发展、用武的天地相对狭窄 ,人才的“孔雀东南飞”现象也十分严重。笔者所在的江西上饶地区 ,就由于历史的原因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为落后 ,人才不断流向沿海发达地区乃至周边省市。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又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经济落后———人才流失———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 ,是…  相似文献   

13.
一、民族宗教地区地理环境多样、科学文化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实事求是地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 ,既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高标准 ,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地处西北边陲的新疆 ,地理条件独特 ,地广人稀居住分散 ,雪山大漠阻隔 ,相互缺少经常联系 ,科学文化不发达 ,交通不便信息闭塞 ,各类现代信息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难以及时传递和贯彻。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成绩显著 ,城乡面貌大有改观 ,但总体上还没有摆脱经济落后的局面。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状况 ,决定了民族地区的思想道德建设 ,既要以“三个…  相似文献   

14.
在扩大改革开放和加快经济建设中,如何使湖北经济发展快一些,缩小同东南沿海地区和先进省市的差距?笔者认为,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目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加快湖北经济发展的一项正确的重大战略选择。一、乡镇企业低速增长是湖北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要加快湖北经济的发展,首先必须对全省经济发展态势有清醒的认识,只有认清经济落后和产生差距的原因,才能找到改变现状和缩小差距的措施办法。我省与东部地区和发达省市相比,差距是多方面的,但主要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的特征、成因及对策刘朝波一、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的基本特征民族地区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全局的发展,对于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据统计,"七五"期间少数民...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共十三大确定的全国地区发展战略及中央提出的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在2000年以前,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仍然是东部沿海地区。在充分发挥东部地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现有的经济技术优势,加快经济建设步伐的同时,大力开发西北地区的优势资源,振兴西北地区的经济,对于东部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改变西北地区经济落后的状况,确保国民经济长期稳定、持续、协调地发展,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国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开发西北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作为欠发达地区,实现工业化的任务更加艰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振兴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朝阳地处辽宁西部,属于欠发达地区,各方面条件与发达地区无法相比,要想实现经济的跨越性发展,再走传统的工业化道路,与发达地  相似文献   

18.
王鹏程 《前沿》2003,(2):9-13
从哲学角度研究经济落后地区走出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问题 ,具有极其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其中 ,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是经济落后地区走出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 ;坚持“三个代表”是经济落后地区走出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农民问题是经济落后地区走出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问题 ;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经济落后地区走出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出发点 ;注重精神变物质是经济落后地区走出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措施 ;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经济落后地区在走出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必须十分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较之于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言,中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人口众多,城乡二元结构更为明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体制改革、全面振兴经济,是当前的中心任务。如何把握好当前机遇,深化各项改革,借用外力,是振兴县域经济,实现统筹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樊金龙 《群众》2007,(6):50-51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苏北要牢牢抓住加速工业化这个核心,增强内生动力,实现跨越发展。”与苏南相比,苏北主要是工业经济落后,导致整体的经济基础薄弱。江苏要实现“两个率先”离不开苏北的振兴,而振兴苏北的关键就在于振兴工业。笔者认为,走量质并举、跨越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之路是当前苏北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