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如果你想要更深刻地理解祖国的含义,请与我一起把镜头拉回到2011年利比亚的班加西,聚焦到那场震惊世界的撤侨行动中。当时利比亚局势动荡,中国公民身处险境,中国政府决定以最快速度开展撤侨行动。"我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还有那么大的号召力!那一刻,  相似文献   

2.
邵威 《法制与社会》2010,(34):61-61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的主要标志是互联网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互联网不仅成为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而且被广泛地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涉及到公民名誉,隐私权保护、知识产权、保密制度、国家安全等等法律问题,构建保护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的法律制度体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但在中国各地“扫黄”行动中,性交易者的人格尊严却被任意侵犯。西方完政国家普遍确立了人格尊严在宪法人权体系中的核心价值,从而为公民人格尊严宪法保护规范的确立及司法实践中的权利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现行宪法的人格尊严未被确立为公民基本权利的核心价值地位,更无行之有效的宪法保障机制和法律救济机制,加之受到我国公权优位传统思想的影响,执法者以政治逻辑解决法律问题,致使违法者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相似文献   

4.
公民的隐私权是指公民的私生活有受他人尊重和法律保护的权利。有西方国家,公民隐私权作为一种特殊的财产权,受到一定程度的法律保护。随着我国民主生活和法律制度的完善,对此问题也应引起重视。有人认为,我国还没有在法律上对公民隐私权进行保护,这是不全面的,实际上,1982年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就已涉及到了这个问题。具体说,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有如下内容: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公民走出国门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在国外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而如何保护其权益则是我国必须思考的问题。国际法人本化趋向下保护海外中国公民权益不仅是国家的一项权利,更是一项义务和责任。目前,我国在保护海外公民权益实践当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因而有必要在我国实行外交为民、执政为民的理念下进一步完善海外公民权益保护的策略,以切实保护其权益不受它国的非法侵害。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公民走出国门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在国外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而如何保护其权益则是我国必须思考的问题与人权保护践行的重点。国际法人本化趋向下保护海外中国公民权益不仅是国家的一项权利,更是一项义务和责任。目前,我国在保护海外公民权益实践当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因而有必要在我国实行外交为民、执政为民的理念下进一步完善海外公民权益保护的策略,以切实保护其权益不受它国的非法侵害。  相似文献   

7.
任何社会都会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在紧急状态下政府必然要动用行政紧急权力以对抗突发事件。在紧急状态下,卫生行政部门代表国家行使的公权力要受到国家法律的理性规范,同时保护公民权利不被随意剥夺。本文拟从将救济机制纳入法律范畴、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及通过司法程序赋予公民紧急抵抗权三方面,来探讨如何维护、实现在卫生相关紧急状态下对诉讼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张剑案或可成为中国保护公民私权利法治进程中的里程碑,一举奠定中国公民私权利法律保障的基础。2009年9月15日,张剑回到家里,和妻女抱头痛哭。在互联网上,张是一个知名人物——张剑是辽宁本溪市民,开发商一心想扒掉张的住房而盖起别墅,遭拒绝后动用暴力拆迁,冲突中,张杀死了一名强拆者。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境外公民数量的日益增多,加之受国际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各种冲突和非传统威胁,我国现行的境外公民保护机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境外公民的各种权益,我国应当在境外公民保护机制的定位、框架、法律环境以及运行等方面进行重新考量及优化,即在保护机制的定位上由重点保护生命财产安全转向全面保护合法权益,在保护机制的框架上倚仗国家、社团、公民三个层面的支撑,在保护机制的法律环境上体现习惯法的更新和人权化的拓展,在保护机制的运行上体现制度的保障和结构性修补。  相似文献   

10.
行政执法在我国法律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面临诸多深层次问题。仅从行政执法自身来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难以治本。应当从公民社会与法治国家的关系出发,以公法学的视角重新审视行政执法,大力推进立法民主化、科学化,发扬公民自觉自治,合理配置国家权力,健全纠纷解决机制,重构行政执法,加强法律实施,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政府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1.
方玉强 《法制与社会》2012,(19):280-281
公民基本权利的简称是人权,在资本主义国家又被称为公民权,是在一个国家宪法中明确规定的所有公民在社会各方面所享有的基本权利,是公民实现自身基本利益、自由或主张的基本法律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不仅反映并决定着一个国家中公民在政治和法律中地位同时也对研究和提高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简单介绍我国宪法中对于公民基本权利的定义以及公民基本权利在我国的现状的基础上.对于我国这种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进行改进做了简单的分析,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浅谈公民隐私权的司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公民要求保护其自身隐私的要求日趋强烈,而与之对应的公民隐私权的司法保护却极其薄弱,以至于在《民法通则》中没有关于公民隐私权的规定。法律规定的不健全与公民强烈自我保护的意识的矛盾决定了建立、健全我国公民隐私权的司法保护制度的重要性。对此,我们结合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一些探讨。一、公民隐私权司法保护的现状在我国,有关隐私权的司法保护散见于诸多实体法和程序法及其司法解释之中,《宪法》第3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规定,确立了隐私权的司法保护的基本原则。但是,…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法律道德主义者认为国家对道德事务享有判断权,并且在必要时为了保护社会可以动用法律限制公民的道德自由。然而该理论却无法回应"道德民粹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批评,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新法律道德主义理论尽管精致,但仍然面临着"帕累托挑战"和"权衡难题"。有关法律道德主义的主要争议并不在于道德是否能够入法,而在于其入法的限度和具体方式。中国的立法、执法及司法的各阶段中均存在着不尽相同的法律道德主义形态,隐藏于其背后的"道德的法律强制"值得警惕,我们无法一劳永逸地确定出一条自由社会的道德底线,而注重各种价值之间的权衡却实属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一公证机关代表国家负责证明合同、委托书等各种法律行为;证明有法律上意义的文件和事实,确认它在法律上有无可争辩的可靠性.公证机关的使命是: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个人财产;保护国家机关、企业、合作社和社会团体的权利及其合法利益;保护公民身分上、财产上的权利及其合法利益,借以巩固国家的法律秩序.公证机关用它的全部活动,教育公民遵守法律,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从而预防纠纷,减少诉讼,有利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团结.二几年来,我国公证工作确立为国家建设服务的方针,开展了公私经济合同的公证证明,并以此作为  相似文献   

15.
军队建立行政诉讼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十多年来,在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极大地唤起了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因此,行政诉讼也应在军队中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促进我国公民私有财产大量增加并向多元化发展,因此,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些规定有利于保护我国公民的私有财产。但是,回顾我国私有财产宪法地位的演变,发现我国宪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还有不尽人意之处,应当把私有财产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来规定,完善宪法规范,加强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时下的中国,几乎社会经济生活中诸多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如国企改革、土地管理、房屋拆迁、物业纠纷等等,无不涉及产权关系的明确、权利人财产权益的保护。去年3月,“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一突破性条款被写入宪法,但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其原则性规定只有通过部门法律的具体规定来实现。这一重任责无旁贷地将主要由《物权法》来承担。  相似文献   

18.
公民财产权的制度化路径--一个人权和宪政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金明  冯威 《法学论坛》2003,18(2):5-10
近年来 ,我国私有财产的法律保护问题一直受到经济学界和法学界的共同关注。公民财产权应当纳入强有力的法律保护体系 ,尤其是公法保护体系已渐成共识。而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不足为公民财产权提供有效保障。本文从财产权制度及其意义出发分析了公民财产权的宪法保障和公法保护路径 ,以期促进公民财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刑法及其完善中的人权蕴含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人权问题成为我国社会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对于我国刑法改革来说,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理论课题。诚然,人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借于经济基础之上的建筑机体,并与整个社会发展相适应;对人权的法律保护如何,将标志着一国法律制度乃至社会制度文明化程度的高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公民个人生存环境的极大改善,人权理念必然会提高到新的层次,并由此提出新的保护要求。然而,如何将人权思想自觉地贯穿于刑法改革的行动中,进而合理地把握刑法规范中的人权含量,使人权的保护与国家利益的考虑及社会条件的适应度保持良好的均衡态势,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房屋拆迁中的公民财产权保护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与重视。房屋拆迁是对公民财产的剥夺,不仅涉及到公民财产所有权等民事权利的保护,更涉及到公民私有财产的宪法保护。本文通过对房屋拆迁的法律性质及私有财产权的宪法含义进行分析,探讨了导致这一现象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之源,即我国宪法对公民财产权保护的制度性的不足,以期解决房屋拆迁中存在的问题,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