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小井红军烈士墓又名小井红军伤病员殉难处,位于井冈山茨坪西北约6公里处的小井村。小井红军烈士墓所在地原是一片稻田,与小井红军医院相隔仅百米。1928年12月,湘赣两省的国民党反动派发动  相似文献   

2.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我们党非常注重基层民主建设,尤其是在加强基层民主监督方面作了艰辛的探索:建立士兵委员会,广泛实行军内基层民主;由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各级工农兵政府,推行广泛的基层政治民主;由士兵民主管理伙食、监督经济开支,广泛实行基层经济民主;实行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加强法制建设,用法律保障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利。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党基层民主建设的经验,对于我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保障广大群众的民主权利,加强民主监督,依然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柏露会议是在国民党大军压境,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召开的。会议传达了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通过了毛泽东代表前委写给中央的报告《井冈山的斗争》;讨论了如何粉碎敌人对井冈山的第三次"会剿"。会上,毛泽东力保袁文才、王佐,提出主动出击赣南闽西的策略,得到会议同意。由于井冈山红军主力的出击,才使赣南、闽西的武装割据斗争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才有日后中央苏区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位于永新、宁冈、茶陵、莲花四县交界的九陇山,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两大军事根据地之一,也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屏障。四县党组织和地方武装同心协力,苦心经营,修建简易营房,修筑工事,储备粮食给养,发展和培训武装力量,设立医院,建立红色被服厂等。毛泽东抵达井冈山之后,亲自擘划建立九陇山军事根据地,同时派谭震林、宛希先等直接参与创建。它与井冈山军事根据地相互犄角、相互配合,是湘赣边界党和红军活动的重要场所,都为井冈山军民打破国民党多次进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物质条件极度贫乏的条件下,还要面对敌人的经济封锁和残酷“围剿”,为解决红军后勤保障问题,红四军前委先后实施了多项措施:创办军械处,进行武器弹药生产和维修;实行土地革命,开展挑粮运动保障军粮供应;创办野战医院,医治伤病员;创办被服厂,保障军队衣被;开辟红色圩场,创办工农兵政府公卖处,促进商品贸易;创办红军印刷厂、造币厂以及公营商店、产品加工厂和商品交易场所等。红四军开展的这一系列后勤保障工作对解决红军的给养、巩固根据地的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注重制度建设,尤其是在民主制度建设方面作了诸多艰辛探索:推行民主集中制,创建了新型的苏维埃政权;设立士兵委员会,建立了新型的官兵关系;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实行"支部建在连上";加强法制建设,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制定民主的俘虏政策,优待敌军投诚士兵.井冈山斗争时期的民主制度建设形成了丰富的历...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深秋,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追寻着革命志士的脚步,登上了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瞻仰了井冈山烈士陵园,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茨坪革命旧址、黄洋界、红军造币厂、红四军医院……感受了当年红军在这里  相似文献   

8.
冯玉祥的练兵和治军是从兵员质量抓起的。他曾经多次亲自下去招募士兵,曹福林、石友三、孙良诚、刘汝明、冯治安、孙连仲、吉鸿昌这些曾有过重要影响的人物,都是冯玉祥亲自招募来的。他的招兵取录标准是:农工良民,身无暗疾,年龄18岁至25岁,身高四尺八至五尺;面黄肌瘦、精神萎靡者,体高不足者都不要。另外决不要“二流子”、“营混子”。为了保证兵员质量,  相似文献   

9.
小井红军烈士墓又名小井红军伤病员殉难处,位于井冈山茨坪西北约6公里处的小井村。小井红军烈士墓所在地原是一片稻田,与小井红军医院相隔仅百米。  相似文献   

10.
在众多国产影视作品中,眼尖的网友发现了一个现象,剧中公务人员基本都会提着一个深色系的手提包。那么,公务员真的人手一个公文包吗?红军刚成立时,从军官到士兵都配有公文包。1929年3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从赣南进入闽西,击败国民党军,解放长汀城。  相似文献   

11.
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中央苏区医疗条件极差,疫病流行。为了保障人民健康,医治伤病兵,提高红军战斗力,苏维埃政府通过开展群众卫生防疫运动、开设红军医院和地方医院、创办医护学校等一系列措施,使苏区军民提高了卫生文化素质,战斗力大为加强,形成了军民同心协力反"围剿"的铜墙铁壁。  相似文献   

12.
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是在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后不久形成的,但这个策略的形成经过了一个较长的过程,从长征前至长征胜利结束,经历了主要是反蒋其次是抗日、抗日与反蒋并举、抗日为主反蒋为次到最终与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在日本对中国的入侵过程中,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与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体现了共产党的民族担当和战略眼光。  相似文献   

13.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不仅本身意义重大,事迹悲壮,可歌可泣,而且为主力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南方红军游击队打击、消耗了进犯各苏区和游击区的国民党军队,保存了革命骨干力量,保持了党在南方八省的战略支点,为在南方开展革命斗争准备了基本条件,同时掩护和保证了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箝制和吸引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在战略上配合了主力红军的行动,并与主力红军长征形成相互策应的两大战场。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对红军长征的胜利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统治中国共产党长达4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军事路线的破产和毛泽东正确军事路线在党内的确立,是红军长征转危为安,由失败走向胜利的决定性条件;四渡赤水,是毛泽东高度灵活的军事策略在革命实践中的杰作,这是红军长征由被动变主动,由消极向积极发展的重要前提;妥善处理与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使红军避免了内部火并,这是毛泽东化险为夷,取得长征胜利的最明智的决策。  相似文献   

15.
标语是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斗争时期重要的政治动员工具和宣传形式,井冈山行洲红军标语,以其鲜明的价值取向、较强的针对性、浓郁的情感特色,发挥了正确的政治导向作用和积极的宣传鼓动作用。井冈山斗争时期重视利用标语做好政治动员和宣传工作,至今仍给我们以众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为了满足严酷的革命战争需要,在中央苏区时期进行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方面的动员,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较大压力。为了减少群众的压力和损失,苏区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动员补偿问题,在经济、政策、税收等方面对革命动员进行了力所能及的补偿。  相似文献   

17.
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并取得最终胜利,各游击区很好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其重要原因。红军游击队在国民党政府的高压封锁中设法建立与群众的联系,在开展革命斗争中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维护与群众的联系,获得群众的认可与支持,并经受住了严酷斗争的考验,最终赢得了游击战争的胜利,这是群众路线的胜利。  相似文献   

18.
在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役中,彭德怀多次参加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的重要会议,参与对红军行动方向的讨论和决策,既在会上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确立"诱敌深入、运动歼敌"的正确决策,又在实践中以实际行动坚决执行总前委的战略方针,同主张"一、三军团分离"的错误倾向和分裂红军的阴谋活动进行坚决斗争,维护了红军的团结,为取得第一次反"围剿"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缔造人民军队的起点。朱德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参与并领导了南昌起义,在南昌起义军余部面临绝境的关键时刻,勇担保存新生人民军队革命火种的重任。在转战上井冈山之前,他致力整顿思想,培养新生人民军队坚定的革命意志;建立新的军事指挥制度,加强党对新生人民军队的直接指挥;制定铁的纪律,转变作战形式,提高新生人民军队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最后,朱德带领万余人的革命武装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组成名扬天下的“朱毛红军”。  相似文献   

20.
湘赣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下的一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艰苦卓绝的湘赣边三年游击战争,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湘赣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红军将士们表现出来的坚定信念和灵活的斗争方略,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