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斯是新四军女战士, 也是第一批左联成员、幅建省文联原副主席马宁的夫人。见到她的时候,我们的第一感觉是惊讶于她的年轻。老人年近九旬, 耳不聋、眼不花、行动灵活。她爱说爱笑,性格开朗活泼。让我们不由得寻思,她是不是就靠这股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在经历了恶劣艰苦的抗日斗争后,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天性?所以我们在这篇访问中不将她称为老人,虽然她是名副其实的老人了。随着我们的询问,王斯开始回忆她和丈夫马宁的抗战之路。  相似文献   

2.
晓司 《支部生活》2007,(2):38-39
现年67岁的陈大妈,老伴去世后一人单独住在永昌小区,退休已经有十多年了,靠每月不到700元的退休金生活。“和孩子们生活不习惯”,她这样说。其实,主要是因为她的孩子的生活还不宽裕,住的地方比她的还窄。陈大妈一直坚持锻炼,尽量使身体不出大问题,为的是不给孩子添麻烦。“现在是病不起的,孩子们要工作,也没时间照顾你”。有了小病痛,她自己到药店买点药对付,“反正死不了”。为了节省一点钱,她宁愿舍近求远到超市去买菜,走路不乘公交车,“走路也是锻炼”,她是这样解释的。  相似文献   

3.
半个多世纪以来,申纪兰用她的朴素,书写着她的人生,日久弥长,令人常念常新。在漫长的岁月里,她对党的信念未有一丝改变。人们这样评价:她有不老的革命信念;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她的思想和行动,始终紧跟时代步伐。人们这样称赞:她有不老的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4.
品格的力量     
人去高风存,魂归亮节存。世人尊敬的邓大姐,走完光辉的人生之旅,溘然长眠而去了。她的高尚贤德,催落了人们串串热泪。对大多数国人来说,同她没有一面之交,也没有在她身边工作过,更不与她沾亲带故,但得知她仙逝的消息,特别是读了她写给党中央的信以后,心灵震颤了。“骨灰不保留,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不搞故居纪念,不要给予亲属照顾”,这是一个彻底唯物主义者的撼  相似文献   

5.
聂冷 《学习导报》2013,(12):52-53
我母亲今年95岁。她不认识我,已经有五个年头了。早在这之前十多年,她就已经双目失明。不过五年前,她还听得出我的口音;而近五年来,她老人家就完全彻底地不认识包括她的儿女在内的任何一个人了。不光不认识人,她老人家还变得非常"调皮"。夜里睡觉,她常把被子掀到床下;给她准备好了毛巾她不用,而偏要摸一块塑料薄膜去洗脸;她老是拿袜子当手绢,把沙发上的白纱巾扯下来当围巾;她还喜欢把家里的东西从这里搬到那里,又从那里搬到这里,不是摔破杯子就是打碎碗。  相似文献   

6.
寸心 《广东党史》2004,(6):22-24
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走了,带着她未竟的事业,带着她对父母的眷恋……。在任长霞远去的日子里,让我们走近她的母亲蒋秀兰老人,听一听她深情的忆述-- 长霞这孩子呀,从小就爱动,脾气又倔。小时候犯了错误,她爸打她,她从来是不跑也不哭。她六七岁的时候就爱舞刀弄枪,跟着别  相似文献   

7.
生活在现在的中国人,最愿意生活在哪一个年代呢?如果我拿这个问题去试探母亲,这位“贫农成分”且年过花甲的老人一定会在平静中带着向往的神情讲述有一位贾母和一群家奴的贾府、或者有一位杨母和一群“杨家将”的杨府。她觉得她应该有一个体面壮观的家,而她在这个家中有一个可以含笑而喏的座位;她欣赏那种家中的人际礼仪,而且那种老歌老戏也特有韵味。她甚至认为她所嫁与的刘家,凭着祖上遗风以及我们父亲的才识一切都是可以如愿以偿的,只是被“革命”和“运动”给毁灭了。她不喜欢儿女分散且少有往来,不喜欢楼上楼下全是见面不说话的人,不喜欢女人穿着暴露的衣服,也不喜欢瘟鸡式的跳舞和病猫式的歌吟。总之,尽管她没有年代的概念,她却固执地向往着贾府或杨府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吴基伟  董文婧 《当代贵州》2007,(19):119-119
26年以来,她一直痴心不改地做着飞行之梦,践行着自己航空报国的人生夙愿。她,将激情献给了祖国的蓝天事业;她,用勤劳和汗水铺就不平凡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9.
<正>王振辉是二师二十九团园十三连技术员,是土生土长的二十九团人,她与养育她的这方热土和各族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为了早日实现提出的"稳粮增收、发展大棚、赶着牛羊奔小康"的经济发展思路和各项奋斗目标,她把自己完全"浸"到了田间地头,她认为:土地是农工的第一生命线,不了解土地就等于不了解农工。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见到李敏,我还是个入伍不久的新兵,那时侯,我丝毫没有感觉到她就是共和国缔造者毛泽东的女儿,丝毫没有意识到她是经历了几十年常人难以想象的风风雨雨之后的一代“皇家公主”!开始,我常称她“阿姨”,后来与她熟悉了,且从她那里学到不少乐西,便称她“老师”。对此她既不承认也不否认。我一次次地走进李敏的家门,她给我留下的印象也愈来愈深刻:她很温和,也很真诚。她冬天常上身穿一件灰色的毛衣,下身是老式黄军裤。与她面对面,觉得她很平凡,又很不平凡。 因为身体不好,李敏的房子摆设算不上整齐,甚至有些杂乱。客厅不大,已经有些陈旧,沙发也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46岁的刘秀芹,是十师一八三团十一连的一名普通职工,说起她,在团里无人不向她伸出大拇指。刘秀芹出生不久患上了小儿麻痹症,造成她一条腿残疾,正如茁壮成长的新苗遭到暴雨击打一般,开始了人生中黑暗的时光。她在成长期间备受"关注",同村的小孩有时会故意嘲笑欺负她,从此她变得特别自卑,父母曾为她日夜担忧,担心她以后的生活该如何度过。一个偶然的机会,刘秀芹认识了徐文忠,他不嫌弃她身  相似文献   

12.
高峰 《党史纵横》2010,(3):14-15
王光美的美丽主要不在于其外表,而在于她的优雅和高贵的气质。这种气质来源于她开朗豁达的性格,来源于她善良宽厚的品德。  相似文献   

13.
<正>我父亲评价母亲有一句话,说她:"矮小而高大,柔弱而坚强。"母亲,一米五几的个头,四十多公斤的体重,很难想象她如何高大,但她做出来的业绩却不得了。她不爱说话,性格内向,也不像是个坚强的人,但她的一生却离不开"坚强"二字。从她生命最后那段住院治疗就能看出来,这个老太太实在不一般。大夫向她宣布,她所患的食道癌已是晚期了,而且发生巨大占位性病变,不能进食。要想活下去,就要切开胃壁,进而还要切开气管。一般人如  相似文献   

14.
阳光路17号     
她和他新婚后不到一个月,他就出去打工了。都是穷人家的孩子,结婚时只买了一张床。他们山村的男人几乎全出去打工了,山里养不活人。她在家里种地、养猪、赡养老人,等待着他从远方来的信和寄来的钱。每个月他都会给家里寄钱来,收到钱的时候,她像个孩子,跑到储蓄所全部存起来,舍不得花掉一分钱。收到他信的时候,她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他们文化水平都不高,仅仅能写封信而已。他的字丑陋,可是她喜欢,那字里行间,满是对她的牵挂和惦念。她也写回信,羞涩地表达着想念和惦记,正值新婚,她还如薄酒小试春衫透的小妻子,每一瓣心花里,全是那个黑黑瘦瘦的男子。  相似文献   

15.
她辛辛苦苦地挣钱,节衣缩食地攒钱,却把钱用来兴办“免费福利院”;她是一个37岁的农民,没有多少文化,却无偿赡养着一群与自己非亲非故的老人;她不被人理解,遭人嘲讽,却依然痴心不改,奉献爱心;她家财万贯,却衣着简朴,甚至不曾有一双像样的皮鞋;她以福利院为家,与老人、孩子同食同宿同喜同忧;她身为福利院院长,却依然干着厨师和服务员的活计,  相似文献   

16.
杨桂英很平凡,真的,此前我甚至没有听说过她的名字,见到时只觉得她是个慈眉善目的老大娘;说她不平凡,还真有点不平凡,她曾在1983~1993年间担任了两届攀枝花市人大代表。 杨桂英45岁就退养了。那年,她远在上海的74岁老母亲骨折需要人照顾,正好她单位有个干部转工人提前退养的指标,于是,她就急忙办了退养手续,去上海照顾母亲了。到了上海,她发现母亲在居委会和邻居的照顾下,生活得挺好,心里十分感动,就想:我也要在有生之年为大家多服务。她50岁那年母亲去世后,便通过考试在上海徐汇区街道当上了一名居委会调解主任,工作尽职尽责。有一次一对夫妻打架她去劝解,不料被男主人推倒在地,摔伤了腰,老伴和她惟一的女儿放心不下,坚决让她回来养伤。临走时,上海居委会的同志一再说,伤好后,  相似文献   

17.
王光美的美丽主要不在于其的外表,而在于她的优雅和高贵的气质。这种气质来源于她开朗豁达的性格,来源于她善良宽厚的品德。  相似文献   

18.
会走路的梦     
有一次在邮局寄书,碰见从前的一个同学。多年不见了,她说咱们俩到街上走走好不好?于是我们漫无目的地走起来。她之所以希望我和她在大街上走,是想告诉我,她曾经遭遇过一次不幸:她的儿子患白喉死了,死时还不到4岁。没有了孩子的维系,又使本来就不爱她的丈夫很快离开了她。这使她觉得羞辱,觉得日子再无  相似文献   

19.
她是一名普通的抄表员,岗位虽然平凡,但她非常热爱这一事业,因为这份事业凝聚着她的辛劳和汗水,记录着她的坚忍与拼搏,用不平凡的工作业绩体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她的名字叫高敏,在沈阳市铁西供电分公司从事抄表催费工作近25年。  相似文献   

20.
家的风标     
《党建》2017,(2)
正母亲上过学堂。她说,上小学时她的学习成绩很拔尖,先生经常给同学们读她的作文。后因外祖父病重,她不得不辍学。母亲个子不高也不漂亮,却是在300多个纺织姐妹中,因干活踏实而被录为正式职工的唯一年轻人,也成为外祖母一家人的指望和自豪。母亲18岁就和当军人的父亲结了婚。有一年,部队办夜校,母亲终于有了学习的机会。那天,母亲特别兴奋,第一个报了名。母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