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仰是当代中国比较突出的一个社会问题。国人对无神论的认同与自身宗教信仰和宗教实践相矛盾、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严峻挑战、以佛教为代表的宗教信仰越来越广泛、民间信仰长盛不衰等现象,折射出当代中国信仰缺失、兼信以及"信"与"懂"之间矛盾等信仰问题,因此要加强信仰建设:学习与宣传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真理性,加强信仰的价值性建设,继续保证信仰选择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大学生信仰教育受到了多元化宗教信仰的冲击。高校坚持信仰教育,丰富大学生信仰教育教学内容,深化高校信仰教育的教学改革,是提高我国高校信仰教育有效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大学生信仰教育受到了多元化宗教信仰的冲击。高校坚持信仰教育,丰富大学生信仰教育教学内容,深化高校信仰教育的教学改革,是提高我国高校信仰教育有效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员的信仰是其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强烈信奉热爱崇敬之情。在一些党员中,信仰模糊、信仰淡化、信仰动摇、信仰缺失、信仰异化、信仰危机等各种程度不同的问题,都始终存在着。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对之进行治理,着眼于从“党员要时刻保持理论上的清醒与坚定、全力做好信仰的日常维护工作、注重在实践中锤炼信仰以及党组织要抓好对党员的信仰教育”等视角入手,科学设计、整体谋划党员坚守信仰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要推进当代中国公民道德信仰问题研究的深入发展,需要重新审视"公民道德信仰"这一概念。公民道德信仰的概念是由"信仰""道德""公民"三个原始概念为基础,在"道德与信仰"和"国家与公民"两对关系范畴的学理分析之下,逐渐形成较为明晰的概念边界,由"道德信仰"和"公民道德"两个复合概念构成。从"公民道德信仰"的概念体系以及"公民道德信仰"概念的内在结构层次两个方面来对公民道德信仰概念进行谱系分析,进而由"从道德信仰到公民道德信仰"和"从公民道德到公民道德信仰"两种进路得出公民道德信仰的概念界定。  相似文献   

6.
土地神信仰是民间信仰中的一种形式。信仰空间的构建是土地神信仰行为的起点,信仰惯习是行为产生的重要驱动力,危机情境是行为产生的催化剂。农村居民的土地神信仰行为对农村居民、民间信仰自身和农村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可以从对民间信仰的监督与引导、完善自身组织、加强基层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构建合理的农村民间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7.
由于社会转型、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以及多元文化形态的存在,对新时代大学生科学信仰培育提出了严峻挑战.思想理论工作者要多维度透视这些问题,明确科学信仰培育的三个向度.理论向度体现为要深刻把握知识与信仰的相互关系,明确知识与信仰的相辅相成性、同步发展性,在丰富知识中确立科学的信仰.历史维度体现为要积极促成传统社会信仰的现代转型,明晰传统社会多种信仰形态和多重社会特征的基础上,促进多种信仰形态的对话交流、深入挖掘科学信仰的社会凝聚功能.实践维度体现为要助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不断发展,确保马克思主义信仰在社会信仰领域的主导地位,同不断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相适应,使之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中,伴随着对青年的信仰教育工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青年信仰教育的奠基和开启,以革命信念为核心,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对青年的信仰教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青年信仰教育的思索与探寻,以建设信念为核心,青年信仰教育呈现出曲折中有所探索的局面.改革开放新时期青年信仰教育的推进与发展,青年信仰教育的内容更为丰富、方式更加多元.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信仰教育的突破与跃迁,以挖掘传统文化为核心,增强青年的价值认同.科学总结百年信仰教育的基本经验,体现为要不断丰富青年信仰教育的内容,逐步探索青年信仰教育的载体,科学把握青年信仰教育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权利:从法律到信仰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法律传统是受到基督教的深刻影响,没有基督教信仰就不会有西方法律信仰。而在缺失基督教信仰传统的中国,凭借什么铸就人们对法律信仰的精神理念?选择什么路径完成人们从法律到信仰的精神朝圣之旅?本文认为,“权利”是从法律到信仰的最佳路径选择。因为从宗教信仰到法律信仰最根本的因子就是“权利”;权利是法律的精神与灵魂,没有权利的法律即非良法;“权利”能够成为中国法律信仰的因子;没有权利信仰,就不会有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0.
信仰无论对个人和社会都非常重要,不同的信仰会带来不同的人生。当代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好的,但部分学生也存在严重的信仰问题,这向我们提出了大力加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必要性。本文试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分析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进行信仰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理性信仰是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容忽视的维度。马克思主义信仰要坚持理性解读,从宗教批判、理性根基、理性维度着手,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进行理性剖析,找准信仰的内涵偏差、内在缺乏、外部困扰,分析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否定和怀疑的根由,以理性的目光审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的问题,通过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核心定位,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使其成为大众不能脱离的生命信仰,真正将马克思主义信仰充实到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性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12.
信仰缺失甚至信仰危机已经引起当前社会人们的广泛重视,如何在新时期对信仰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对做好大学生信仰引领意义重大。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的信仰面临着各种挑战。努力构建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信仰引领体系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理性成果异常丰富的二十世纪 ,东、西方社会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宣扬“伪信仰”的邪教组织。将什么样的信仰带入二十一世纪,既是人类理性的体现,又是人类理性的责任。文章通过对邪教宣扬的“伪信仰”产生原因和理性信仰基本内涵的讨论,指出了“信仰不应泯灭人类的理性,理性需要看护人类的信仰”之邪教防控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农民的信仰直接关系着农民的幸福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受到重视。当前农民信仰具有信仰结构繁复,多种信仰对象并存;信仰者数量增长快,信仰程度在加深;农民信仰的功利、实用主义表现显著等特征。文章从历史沿袭、信仰者主体、现实政策、宗教信仰本身等角度分析这些现状的原因,认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对农民的信仰问题要在思想认识上充分重视,要引导好农民的宗教与信仰发挥积极的社会功能,要做好管理和服务,使农民有更多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信仰是当前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中国人的信仰历程及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等内容,得出信仰教育的重要性和历史让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6.
法律信仰存在与否是一个广受争议的问题,实质上是关于对信仰能否脱离神意的定位差异以及其与理性是否能够相容的争议。信仰形成过程以及践行都不排斥理性,这和信仰对象的性质密切相关,真正法律信仰应该突出“法律”所特有的品质,对“法律”内在品质的层次分解而非“意识”的结构为划分对象并重新界定法律意识的结构,才能分解出现代法律信仰的必要构成,即权利意识和规则意识,培养真正科学、健康的现代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7.
法律信仰存在与否是一个广受争议的问题,实质上是关于对信仰能否脱离神意的定位差异以及其与理性是否能够相容的争议。信仰形成过程以及践行都不排斥理性,这和信仰对象的性质密切相关,真正法律信仰应该突出“法律”所特有的品质,对“法律”内在品质的层次分解而非“意识”的结构为划分对象并重新界定法律意识的结构,才能分解出现代法律信仰的必要构成,即权利意识和规则意识,培养真正科学、健康的现代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8.
信仰重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重建信仰主要抓三项思想建设工程: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重新认识社会主义,重新认识共产党的根本宗旨。通过信仰重建,促进社会和谐,通过社会和谐建设检验和巩固信仰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邪教是一种通过构建偏激信仰来进行精神控制的反动组织.邪教之所以在现代社会肆虐猖獗、蔓延全球,与传统信仰的滞后与无力、主导信仰的缺失与疲软、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欠缺与忽视以及科学主义思潮的盛行有着内在的相关性.因此,唯有重建科学信仰,改进和强化信仰教育,重视信仰矫正才是根除邪教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信仰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心理现象,体现着人类本质的永恒本性。具体表现为:信仰的统摄性影响人的精神世界的建构、信仰体现着人的超越性、信仰是人对自身生存意义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