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实现大众化的经典之作,它的成功经验与路径方法对于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实现大众化有着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要以满足大众现实需要为根本动力,以实现哲学创新为活力源泉,以推进哲学民族化为现实要求,以突出哲学大众化、通俗化为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大众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的代表作,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中国化、现实化上具有开创性意义。《大众哲学》之所以能成为大众的哲学,其必然性体现在:从客观方面看,它抓住了时代主题,反映了现实需要.它阐释的“新哲学”本来就是为大众的哲学;从主观方面上看,是其作者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为人民探求真理;精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联系群众实际;采用通俗化的写作方法,贴近大众生活等。《大众哲学》作为这些主客观因素有机结合的理论结晶。从形式到内容都使之成为大众的哲学。  相似文献   

3.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率先在当代中国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道路,对丰富、发展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它体现出的理论与实际、哲学与群众、思想与时代相结合的精神,对于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启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应坚持群众路线,立足于群众的思维习惯和实际进行普及宣传;必须与时俱进,关注和解决时代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必须提升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艾思奇同志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第一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先锋”,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化、通俗化、中国化的道路。2010年是艾思奇同志诞辰100周年,我们纪念和缅怀艾思奇同志,  相似文献   

5.
艾思奇同志是党的理论工作者的光辉榜样和学习楷模,是云南人民的光荣和骄傲。他以学习研究、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己任,撰写过大量理论文章、讲稿,出版过大量专著。特别是他的《大众哲学》一书以浅显语言阐述深奥道理、用生动事例解释抽象理论,开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通俗化之先河,他因而被誉为“人民的哲学家”。多年来,云南省认真学习、继承艾思奇同志的宝贵精神,深入开展理论宣传普及活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犹如无声的春雨,走进干部群众心田,转化为推动七彩云南改革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艾思奇启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和探索。他的《大众哲学》一书富有中华民族的生活形式和风格特色,对于今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突破传统研究范式、建构新路径等方面,具有重要启发和借鉴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质上就是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认真反思以往研究范式的局限性,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开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路径,把大众化的理论成果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内化为人民群众稳定的价值追求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本通俗易懂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著作,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曾创造很多“奇迹”:从上世纪Ⅻ年代一问世就受到人们的热捧,仅在1949年前就印行了32版;作为传播革命思想的读物,吸引了无数爱国青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蒋介石也曾感叹:一本《大众哲学》,冲垮了三民主义的思想防线。更有人将其喻为“一卷书雄百万兵”。细读这本不厚的小册子对当前我们推进马克恩主义大众化仍有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艾思奇终身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和通俗化,他的《大众哲学》虽然写于20世纪30年代,是为适应当时革命的迫切需要而写的,距今已有70多年,但是书中提出和展现了许多新颖而有价值的宣传和推广马克思主义的有效方式,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尤其是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普及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此基础上,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程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长期以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了艰辛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他一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教学和宣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中国化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为了纪念缅怀艾思奇,学习研究艾思奇哲学思想,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云南省委以及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中共云南省保山市委共同在艾思奇的故乡——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召开艾思奇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研讨会,目的就是继续艾思奇的事业,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1.
艾思奇同志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革命家,是我们党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我们在艾思奇的家乡腾冲县隆重集会,纪念艾思奇同志诞辰100周年。几天前,中宣部、中央党校、中共云南省委在北京联合召开了“纪念艾思奇同志诞辰100周年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高度评价了艾思奇同志为党的理论工作作出的杰出贡献,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了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2.
试论国学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以来,学术界与公众对国学的关注持续升温,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研究和学术建设却日渐式微,形成了国学热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边缘化”并存的社会现象。从国学热的缘起来看,新形势下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对于防止国学热中的不良倾向,引导人们正确对待、正确看待国学热潮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学热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要与国学的内容扬弃相结合、与国学热潮的兴起相同步、与国学热潮的途径选择相借鉴。  相似文献   

13.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哲学大众化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必须结合我国当前的具体国情,凸显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4.
马汉儒研究员主编的<哲学大众化第一人--艾思奇哲学思想研究>前言指出:"创新也是哲学的灵魂、动力和源泉,哲学不创新就等于没有灵魂、动力和源泉,没有生命力."艾思奇的哲学思想就是一个不断地创新的思想,艾思奇哲学思想的成就也是立足于创新这一基点上的.他研究问题、评论各种社会思想、分析各种社会矛盾时,力求做到客观;不拘泥于已有的理论观点,而着眼于实践发展对理论的需要;不囿于自己已有的研究成果,而善于采撷百家之长,故能使新的思想不断萌发,新的见解不断涌现.不容置疑,这种新的思想,新的见解本身,是哲学思想内容的创新;而且哲学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本身,也是一种创新,这是从内容到形式的创新,从而奠定了艾思奇哲学思想的体系.从20世纪30年代的<大众哲学>到60年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生动地体现了艾思奇在理论创新上的贡献,也标志着艾思奇的哲学思想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人民愿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群众的过程。云南省保山市作为边疆民族欠发达地区,始终依托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一人艾思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积极传播者郑垧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生实践者杨善洲等名人的品牌效应,着力把保山市建设成为云南、乃至全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容,是在马克思主义“化”大众和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的双向互动中实现变革现实、创新理论的过程。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面临诸多困境和现实挑战。如何研究和认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运动规律,对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进一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艾思奇同志是党的优秀理论家和杰出理论工作者,他倡导的思想与时代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哲学与人民相结合的精神,要继续发扬光大。”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向艾思奇同志学习,发扬光大“三结合”精神,讲好讲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出场者的身份辨识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要求.大众化需要用"理论掌握群众",但不能将"大众化"完全等同于"化大众".人民大众是"改变世界"的实践主体,也应当成为理论创造的思想主体,大众理论不过是人民大众表明自己作为主体的精神存在方式.而"化大众"的主体则是学术专家和理论权威,大众成为被化的对象,而不是真正的出场者.从"化大众"到...  相似文献   

19.
艾思奇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教育家,是我们"党的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他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宣传、捍卫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奉献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毕生精力,作出了令人敬佩的卓越贡献。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需要出发,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主旨取向、阶级本质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当代中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需要。哲学理性定位的下移有助于这种需要的实现。当前要注意哲学大众化中几种错误的倾向,使大众化走到健康正确的道路上来。实现大众化要和民族性相结合,走理论创新的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