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如果从1921年党成立时算起,快90年了。总结近90年的经验教训,从中可以得到许多启示,其中主要有十点,即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开拓创新、坚持继承传统、坚持面向世界、坚持反“左”防右、坚持学以致用、坚持实践标准。  相似文献   

2.
上海世博会     
《政工师指南》2010,(2):44-44
中国馆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其设计理念可以概括为:“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国家馆高63米,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高14米,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相似文献   

3.
1900年2月10日,梁启超写下了激扬一代中国人的巨作《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而今天,梁启超曾寄望的少年具有的希望、进取、日新、破格、好行乐、盛气、豪壮、造世界、“常思将来”“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的气质都在这一代身上依稀地看见。可是,代价是他们身上的中国传统日趋稀薄,他们身上的特质与个体不复存在,中国味淡不可闻。  相似文献   

4.
常明明 《求索》2023,(4):43-5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实现步骤、战略重点等的认识愈发深入。我们党始终践行根本宗旨、坚持与时俱进、坚持问题导向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从中国式现代化演进的历程来看,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凸显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建党百年来,我们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科学解答不同时期的重大时代课题,创造了伟大实践成就,也取得了重大理论成果,把科学社会主义不断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真理和价值相一致的基本线索。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必须始终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坚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向前进,不断开辟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小寒 《中国妇运》2000,(11):43-44
自从踏上妇联这个工作岗位,我便与《中国妇运》结下了不解之缘。她的刊龄比我年龄还要大,所以说,她有时像一位阅历丰富的长者,高瞻远瞩,循循善诱;有时又像一个知心的姐妹,同我分享生活、工作中的喜怒哀乐;有时更像我们广大姐妹的良师益友,为我们解疑释惑,指明方向。 读《中国妇运》,便多了一份自尊、一份自信。面对当今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在“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激烈竞争面前,《中国妇运》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列举许多鲜活事例,引导广大女性埋头苦干、积极进取,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努力掌握科学技术,具备驾驭…  相似文献   

7.
关涛 《中国妇运》2001,(3):14-14
穿越时空隧道,历史在这里回眸。作者、编者、读者、相识、相知、相通。美好的记忆真诚的赞誉热切的期望…… 50年来,《中国妇运》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为妇女工作服务的办刊宗旨,高举平等、发展的旗帜,在指导妇女工作、传递妇运信息、交流工作经验、探讨热点问题、维护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等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会刊的特殊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妇女工作》改刊为《中国妇运》以后,《中国妇运》更加贴近时代,贴近妇联干部和广大妇女的思想、工作、生活,开辟了一些新栏目,加大了信息量,增强了指导性…  相似文献   

8.
乌东峰 《求索》2013,(11):F0003-F0003
中国经济保持合理增长速度的同时,已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这是因为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打造中国期刊的升级版,也是要奋力”爬坡过坎”,这个”坡”就是克服”俗、大、同”的生产,这个”坎”就是如何建立更富于竞争性的机制,如何建立更科学的创新和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让人高兴的日子,也是一个令人自豪、值得回味的时刻。 当新中国妇女运动朝阳初升时,《中国妇运》肩负历史重任扬帆起航,50年来追随时代,见证历史,辛勤耕耘,谋求发展,在新世纪曙光普照之时,又开始了下一个50年的征程。作为工作指导刊物,《中国妇运》可能没有哄动一时的辉煌,平凡中却有无数可圈可点的感人事迹;或许没有精美豪华的装饰,质朴中却透射出求真务实的力量。50年的创业历程,《中国妇运》承载了太多太多的责任和期望,老一辈妇女工作者谆谆教诲、细心扶持,基层干部投入真爱、付出心血、贡献智慧。50年的创业和…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经历了发展的过程,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创新理论成果,邓小平发挥了开启作用。基于对历史实践的深刻反省,邓小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给出的一系列回答,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概念以丰富的内涵挺立起来,成为贯穿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原创性成果。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八大的30年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化过程演绎了同一个理论主体形成和成熟的思想发展逻辑。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邓小平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概念,搭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框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必须继承邓小平留下的思想和政治遗产。  相似文献   

11.
海外学界对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长期关注形成了异彩纷呈的不同认知。在其思想理据上,他们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指导地位,但仍有待形成广泛共识;在其社会性质上,越来越多的人在观点论争中肯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在其成功因由上,他们总结了政治领导、经济体制、中华文明、国际借镜方面的新鲜经验;在其世界影响上,他们高度评价其对人类进步事业的重大意义。同时,他们认知中存在的误读误判应理性看待,在方法、视域、学科上展现的认知偏好对推进这一道路的守正创新、对外传播、话语建构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陈云林 《台声》2000,(3):9-10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主席发表的重要讲话,精辟地阐释了邓小平同志“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并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回顾5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和我们与台湾分裂势力的斗争,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江主席的重要讲话,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纲领性文件,对推进两岸关系发展与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发挥了巨大作用,越来越显示出重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5年来,我们会同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江主席重要讲话的精神,为扩大两岸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间的沟通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一个政党要想长久发展,必须在整合社会的基础上特别重视青年。从1919年以来中国的奋斗史来看,先进政党与先进青年具有较强的内在共通性。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中国青年的命运。党需要广大青年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发挥生力军作用,青年需要通过政党政策和行动来实现自身价值。中国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发挥着传播政治理念、组织动员青年、选拔青年精英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商鸣臣  李波 《春秋》2009,(4):30-31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蔡尚思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中国思想史、文化史、学术史专家。今年104岁高龄,还思维敏捷,思想活跃。上世纪60年代,我在复旦大学读书期间,有幸听过先生讲授中国近现代思想史课程。时间过去40多年,先生讲课的特点和神态,仍记忆犹新。先生给我们授课时将近60岁了,步履矫健,精力充沛。  相似文献   

15.
黄晴宜 《中国妇运》2008,(12):20-23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也使中国妇女事业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特别是中国妇女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我国妇女事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又收获了累累硕果、创造了辉煌成就。党的十七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征程,为亿万妇女投身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第二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层论坛”上,与会专家聚焦论坛主题,结合深入学习和研究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体会,深入讨论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究领域的一系列前沿问题: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勾勒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从多个视角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论证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优势,深刻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并就继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重要的见解。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历经百年奋斗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房广顺  祁玉伟 《长白学刊》2023,(1):140-146+2
近代以来,中国所开启的现代化历程实际上是一部中华文化的伟大发展史。中国文化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于基本国情,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反映社会主义本质要求,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一体,科学性、开放性、民族性相统一的文化现代化。当前,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陷入文化困境,文化扩张主义也困扰着发展中国家的文化现代化进程。充分认识我国文化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鲜明特征,对于坚持我国文化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走好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江必新 《求索》2023,(1):5-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经历了恢复期、发展期、深化期三个历史阶段,我们党对法治的认识不断加深。我国法治建设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和中国特色,法治建设的内容与每个阶段的使命任务紧密相连,始终坚持法治的“人民性”,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相结合”,注重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人民权益的维护,坚持法治理论与法治实践相互促进。在法治建设的数十年间,我国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的法治经验,为人类法治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9.
刘佳 《青年探索》2023,(1):52-62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青年组织,中国共青团是当代中国政治形态中的特殊存在。百年来,共青团在平衡政党与社会关系中优化组织功能、创新组织形态,提升青年工作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共青团组织的主体理性、主体自觉和主体能力日益显现。主体性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党青年组织何以一路走来、何以发展壮大的理论视角,共青团具有自己的主体思维、运行逻辑、工作体系和文化传统,能够将党的要求创造性转化为青年群众工作,将青年群众的差异化诉求传递到党政系统,进而构建更加紧密的政党—青年共同体。历史经验表明,共青团不仅是党的意志和主张的积极响应者和执行者,更是引领中国青年运动发展的先锋队,构建具有主体理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青年组织是中国共青团百年发展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20.
许嘉璐 《台声》2000,(3):8-9
江泽民主席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重要讲话,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已经过去了整整5年。对照5年来海峡两岸发生的种种事情,现在回头重温这八项主张,更觉得其阐述的精辟、意义的重大。江泽民主席所提出的八项主张,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把近期和长远解决两岸最主要问题的办法都提出来了。首先明确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原则是不能讨价还价的,因为它代表着全中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反映了全国人民和一切爱国华人的愿望。江泽民主席提出,在这样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