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巍 《学理论》2011,(35):260-261
意识形态是一个社会的价值体系,而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是信仰。对于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来说,繁荣的大众文化、意识形态的多样性等使大学生日益浸润于多元化的价值观中,一元化主流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遭遇多元化社会价值观的挑战,因此关注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以信仰"四化"现象为出发点包括:信仰真空化、信仰多元化、信仰经济化以及信仰教育教条化。探究解决大学生信仰存在的这些问题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重新建构大学生的信仰,帮助大学生形成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急剧变迁引发的观念结构和价值体系的多元化,凸显了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目标、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主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来源于主体的信仰与意志,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为主要平台,增强大学生理论自觉;另一方面,主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通过行为展现,并最终被实践检验。因此,要从理论自觉和行为实践两方面促使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价值生成。  相似文献   

3.
胡久青 《学理论》2012,(1):122-1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的必然选择,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正确认识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不断探索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大学生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成为建设大学生精神家园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24)
中学生处于人发展的第二大关键期,其生理、心理素质都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信仰和支柱,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都是中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途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具有引领社会思潮的先进特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思想基础的迫切需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的共识,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应当坚持的基本方针和原则,要通过制度安排的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引领.  相似文献   

6.
<正>一、应然认同:崇高的民族信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支撑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客观性、理智性和反思性特征,它能够为人们的行为提供可靠的规则依据,可以通过人的理性而加以认识、揭示和利用.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以信仰服人,以事实服人,以道理服人,做到让民众相信它,进而践行它.  相似文献   

8.
刘艳 《党政论坛》2010,(3):33-35
一、应然认同:崇高的民族信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支撑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突出强调要把实现全民自觉作为完善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着力点和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9.
王剑 《党政论坛》2007,(10):29-31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偕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代中国的主导价值观地位,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的思想,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理论基础与集体价值观.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当代青年的教育实践中是当前一个重大课题.通过以志愿服务精神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联系为切入点,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志愿服务,促进志愿服务的自我完善和志愿服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从执政风险视角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从执政风险视角看,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在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以及由此决定的人民群众对政党执政的满意度是识别一个政党执政风险的重要根据,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预防化解党执政风险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风险因素的集中频发性和社会关注性的状况决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紧迫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要抓好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抓好各级领导干部学习践行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理论工作者队伍.  相似文献   

12.
郭晓俊  王军 《学理论》2010,(27):81-82,13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旗帜鲜明、极具针对性地昭示了我们党和我国各族人民所崇信和践行的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引领社会思潮,必须积极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必要性,正确认识和处理核心价值体系与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关系,努力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途径,以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基础、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3.
裴锋 《学理论》2013,(28):22-23
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就必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原因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理顺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处理好的五个关系。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这一任务的完成离不开知识分子.我国知识分子广泛分布于社会各个领域,这为他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广袤的天地.同时,知识分子又具有优良素质,他们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将会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5.
黄桂英 《理论探讨》2012,(4):139-141
建设社会主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任务的提出,对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的思想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任务的提出者、领导者、宣传者、示范者,党的思想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党在思想文化战线上必须肩负起重任,充分发挥思想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发挥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成奎 《理论导刊》2008,(5):101-1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为我们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出了具体路径.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楚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光荣使命,在人才培养中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意义重大,也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7.
李向国 《理论导刊》2013,(1):12-14,26
多样化社会思潮既是无法避免的,又是必须加以引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一面伟大旗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引领社会思潮的先进性特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具有深刻的时代意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具有实践可操作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不会自然而然地就能达到目的,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引领机制。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其途径和方法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实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目标要求。理论认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化的基础,实践融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化的重要平台,机制构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化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董亚平 《学理论》2013,(23):359-360,369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首先要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科学内涵,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对策:满足群众利益诉求是前提基础;开展形式多样的灌输是有效方法;通俗化是必要形式。  相似文献   

20.
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人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动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价值,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力量,社会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