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疆 《中国公证》2007,(2):39-42
第一个问题 关于赋于强制执行效力债权文书的范围 一、争议的沿革 自1982年颁布《公证暂行条例》以来,法院和公证机构对赋于强制执行效力债权文书的范围(以下简称“执行范围”)一直存在不同认识。这是困扰强制执行公证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公证》2010,(2):63-64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证机构办理继承公证事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公证程序规则》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中国公证协会专业委员会业务规则制定程序》的规定,制定本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3.
公证制度自1951年起直至1982年经历了辉煌、沉落和恢复的过程。1982年国务院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件》(以下简称《公证管行条例》),使公证重又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 (一)《公证暂行条例》的实施及影响。1982年由国务院颁布的《公证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新中国公证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部公证法规中确立了一个 “以处为本”的公证制度:国家以规章的形式将公证证明权赋予了一个组织──公证处;公证的一切活动都是由公证处来进行的。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全国公证机构按行政区划的设置逐步…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虽然没有专门的证据法,但现行的《民法通则》和三部诉讼法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中.各自所设的证据专章已经确立了我国民事、刑事、行政诉讼证据规则。通过立法形式确立的我国民事证据规则,在《公证法》和《公证程序规则》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我们应当从哪个视角去充分认识我国民事证据规则在《公证法》和《公证程序规则》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公证程序规则》争议问题研究(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刘疆 《中国公证》2006,(11):23-28
“法律必须通过解释才能适用。”“任何法律、具体的法律规定以及受合同约束的协议在能够恰当地适用或执行之前都需要解释。”《公证程序规则》作为公证机构独立行使公证职能的基本规范,在适用中必然被各公证机构和公证员反复地解释。由于所处的环境、自身的业务素养不同以及个案之间的差异,必然导致各公证机构和公证员对《公证程序规则》的解释不尽相同,甚至发生争议和冲突,本文试就《公证程序规则》实施中争议较多的一些问题作一浅析,以就教同仁。  相似文献   

6.
第一节 证明当事人合法资格的主要证据 一、公证当事人资格证明的概念 根据《民法通则》、《公证法》和《公证程序规则》的有关规定.公证当事人的资格.是指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社会民事活动的机构属性的资格。公证当事人的资格证明是其参与公证活动.确认其主体资格是否适格的重要凭证。  相似文献   

7.
第一。健全完善的公证制度。作为大陆法系国家.奥地利十分重视制定法在国家和社会管理方面的作用,公证行业当然也不例外。早在1871年.奥地利就出台了《公证人法》,虽经多次修改,但其中的大多数规定一直沿用至今.这不能不让人惊叹这种法律的超稳定性.更让我们对近140年前的那些立法者们的远见卓识和聪明智慧钦佩不已!除了《公证人法》,  相似文献   

8.
公证证据的收集是指公证机构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直接提取、采集、制作并掌握与公证事项有关的各种证据材料的活动。公证证据的收集,是公证机构在公证活动过程中,按照《公证程序规则》的有关规定和案件进展的实际需要,必须履行的一项法定义务。  相似文献   

9.
公证证据的种类是指根据证据事实的表现形式.在法律上对证据所进行的分类。笔者认为根据《公证法》、《公证程序规则》的有关规定,公证证据的种类主要有当事人陈述、书证、证人证言、物证、视听资料、勘验笔录、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10.
公证行业管理软件研发使用以来,得到行业内各级领导及公证同仁的大力支持,为了方便广大公证人员和管理人员使用,中国公证协会特在《中国公证》杂志上开辟《管理软件应用谈》栏目,向业内介绍管理软件功能、使用方法,解决操作疑难问题,进一步普及管理软件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公证》2008,(9):55-55
哈尔滨市人大对《公证法》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天津市公证协会向宁夏公证协会捐赠办公设备;宁夏公证协会举办全区执业公证员继续教育培训班  相似文献   

12.
公证机构执业管理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公证机构的审批管理和执业监督,规范公证机构的执业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以下简称《公证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公证机构依照《公证法》和本办法设立。设立公证机构,应当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实行总量控制。第三条公证机构办理公证,应当遵守法律,坚持客观、公正的原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公证》2012,(5):62-64
第一条 为规范公证机构办理保全互联网电子证据公证事项,增强公证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公证程序规则》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本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4.
(2006年5月18日司法部令第103号发布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证程序,保证公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以下简称《公证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则。第二条公证机构办理公证,应当遵守法律,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遵守公证执业规范和执业纪律。  相似文献   

1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证复查争议投诉处理工作,维护公证执业秩序和公证行业信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公证程序规则》和《中国公证协会章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第一部全国性公证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颁布实施二十周年。二十年来,公证制度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证事业已经成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国已建立了布局比较合理的公证机构,公证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正式实施,此前的2006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也开始正式实施。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物权法》和第一部《公证法》先后颂布施行,昭示着我国的民商事领域迎来了划时代的发展契机。然而,欣喜之余我们不难发现《物权法》并没有如很多人所期待的那样,把法定公证条款明确地写进去。虽则遗憾,但这并不意味着公证被排斥在物权领域之外,或公证在物权领域就无所作为。恰恰相反,《物权法》与《公证法》,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二者缺一不可,紧密相连。要贯彻落实好《物权法》,就必然要充分发挥公证的作用,让公证成为物权制度发展的推进器。  相似文献   

18.
薛春喜 《中国公证》2005,(11):13-16
二、<公证法>颁布的意义 (一)<公证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公证法典 新中国的公证制度是借鉴前苏联公证制度创立形成的,并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建国初期至1959年,为新中国公证制度的初创时期.1959年至"文革",为公证工作停滞期,除基于国际惯例办理的少量涉外公证外,国内公证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相似文献   

19.
第一条 为了规范开奖公证程序,发挥公证监督职能,维护有奖活动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公证程序规则》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公证》2012,(5):59-59
4月20日消息,我国首个针对网络游戏虚拟帐号所提供的公证服务即将推出,它由上海市宝山公证处与巨人网络《征途2》项目合作推出。这也是第一次有国家公证部门介入虚拟财产公证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