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轩遄 《学习导报》2013,(17):64-64
今年第4期“调查”栏目,我们刊发“周恩来的乡村调查”,讲述了1961年周总理到河北武安伯延公社调查的真实故事。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现在被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秉承“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艺术化地再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2.
一、三次大庆之行 大庆是60年代我国工业战线上的先进典型。在掀起“工业学大庆”运动前后,周恩来三次到大庆,在那里调查总结大庆的经验,探寻石油工业开发、建设和整个工业发展的道路,对大庆油田生产和“工业学大庆”运动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962年6月20日,周恩来亲自到大庆现场视  相似文献   

3.
1961年年初,“大跃进”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困难已经显现。周恩来带头响应党中央发出的“今年要搞个实事求是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于5月3日至8日到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县所属的伯延公社进行调研。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我是 1 981年在淮南市委党史办公室开始从事党史工作的 ,1 983年任主任 ,1 994年离休。1 982年 ,我偶然发现淮南化肥厂退休工程师范延禧是周恩来的远亲 (周恩来的表兄陈式周的外甥 ) ,了解一些周恩来家庭及早年的情况。我带人访问并陪同他到江苏进行过调查。范老 1 958年献交的周恩来 1 92 1年从巴黎写给表兄陈式周的两封信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收集到的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最珍贵的历史文献之一” (见 1 982年 7月 6日《人民日报》) ;他对淮安周恩来纪念馆编辑出版的《周恩来与故乡》一书中关于周恩来亲属情况的 4处错误…  相似文献   

5.
李林 《党史博览》2009,(1):15-19
周恩来在党内最早明确地提出了调查研究问题,并始终不渝地坚持实事求足的作风,1929年9月,周恩来在代表中共中央发出的《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提出:“关于调查工作应切实去做”,“这个工作做得好,对于了解中国农村实际生活及帮助土地革命策略之决定有重大意义”。次年5月,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就吸收了这一思想因素。周恩来进行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讲究科学而且卓有成效,为后人树立了调查研究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6.
冷月 《党史文苑》2002,(3):9-13
周恩来对祖国、对人民有着强烈、执著、深厚的感情。在处理同志、战友、夫妻关系方面,值得称颂。下面整理的是几则真实故事。为“金属块事件”赔礼道歉周恩来从飞机上拍电报给“楼外楼”周恩来到杭州,只要时间允许,总要忙里偷闲到“楼外楼”走一走,看一看,或者安排客人到“楼外楼”吃饭。1957年三四月间,草绿春深,大雁南归。周恩来、贺龙陪同外宾到杭州,在“楼外楼”举行宴会。菜肴上过“叫花童鸡”、“葵花迎宾”后,又上来了周恩来很喜欢的“双味脆梅”,周恩来照例站了起来,给在座的中外宾客一一夹菜,然后自己夹了一块慢慢…  相似文献   

7.
见证周恩来“蓝天情思” 第一次见到王伏林老人,是为纪念周恩来的94诞辰。那天到场的有周恩来的亲属和生前身边工作人员、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组的研究人员等50多人。听介绍的人说,“王伏林同志,1951年到1958年,1964年到1966年两次出任周总理的秘书,负责经贸工作,是周恩来大秘书中较为年轻的一位。”我望着王老那和善的面容,微笑的神仪,心里充满了敬意。  相似文献   

8.
1952年秋天,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到上海检查工作,会见了当时在华东幼儿园工作的周恩来表姐龚志茹。童友重逢,往事悠悠。周恩来在回忆童年美好生活的同时,高度评价了表姐的育幼工作。这时,龚志茹不无惋惜地说:“美中不足的是,你们没有一个孩子……”“谁说没有?”周恩来抬起头,望着邓颖超说:“我们有十个!”“是的!”邓颖超心领神会。周恩来接着又解释说:“是的,十个。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对祖国、对人民有着强烈、执著、丰厚的感情。在处理同志、战友、夫妻关系方面,也是很值得称颂的。秀丽的杭州西子湖畔,就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为“金属块事件”赔礼道歉, 周恩来从飞机上拍电报给“楼外楼” 周恩来到杭州,只要时间允许,总要忙里偷闲到“楼外楼”走一走,看一看,或者安排客人到“楼外楼”吃饭。三、四月间,草绿春深。周恩来、贺龙陪同外宾到杭州,在“楼外楼”举行宴会。菜肴上过“叫花童鸡”、“葵花迎宾”后,又上来了周恩来很喜欢的“双味脆梅”。周恩来照例站了起来,给在座的中外宾客一一夹菜,然后自己夹了一块慢慢咀嚼起来。  相似文献   

10.
翻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周恩来传》和其他许多有关周恩来的书籍,都说周恩来祖辈是从祖父一辈起,由浙江绍兴迁居到淮安的,而周家人对这一问题的说法更是各不相同,可谓众说纷纭。 周恩来1964年8月2日下午在中南海西花厅对他的部分亲属说:“到我们祖父一辈就迁到了淮安了。” 周恩来的胞弟周恩寿1983年5月4日下午在北京医院802房对淮安的王树荣、王旭馗等说:“我们周家从绍兴迁居淮安大约在光绪中后期年间。” 周恩来的堂弟周恩霔1982年6月18日在上海家中对淮安的宋立勤等说:“我曾祖樵水公大约在同治年间至苏北做官的。”  相似文献   

11.
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创办于1923年。该杂志辟有“封面人物(或专题)特写”,并配有一篇重磅文章。从1951年到1975年,周恩来六次登上《时代》封面。从《时代》封面看周恩来,就像在观看一部由美国人为周恩来拍的蒙太奇式的老电影。那么,在这面“西洋镜”里,周恩来是什么样子呢?  相似文献   

12.
1961年,与全党一样,周恩来关注的重点依然是农村问题。他参加了毛泽东召集的所有解决农村问题的会议,并且抽出时间到农村亲自调查。1961年4月底,周恩来先到河北邯郸,听取河北省委负责人的汇报。5月3日至8日,再到武安县伯延公社调查,  相似文献   

13.
翻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周恩来传》和其他许多有关周恩来的书籍,都说周恩来祖辈是从祖父一辈起,由浙江绍兴迁居到淮安的,而周家人对这一问题的说法也各不相同,可谓众说纷纭。周恩来1964年8月2日下午在中南海西花厅对他的部分亲属说:“到我们祖父一辈就迁到了淮安。”周恩来的胞弟周恩寿1983年5月4日下午在北京医院对淮安的王树荣、王旭馗等说:“我们周家从绍兴迁居淮安大约在光绪中后期年间。”周恩来的堂弟周恩霔1982年6月18日在上海家中对淮安的宋立勤等说:“我曾祖樵水公大约在同治年间至苏北做官的。…  相似文献   

14.
在一代伟人周恩来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应有的品质、作风、情怀和风范。周恩来的伟大和崇高恰恰是通过心细如发的“小”的积淀赢得党心、军心、民心,与“大”的作为相映成辉,进而成为震今烁古的“完人”。可以说,通过“大”见识到周恩来的大智、大勇和大才,通过“小”感受到他的大仁、大义和大爱!周恩来在情系民生上可以说是“大”到保护着一个森林.  相似文献   

15.
翻开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周恩来年谱(18981949》,在“诞生”一节里写道:“祖籍浙江绍兴。祖父周殿魁曾任山阳县知事”。在文献研究室编写的《周恩来传》开头也写道:“到周恩来祖父周殿魁一辈时,他这一支家族就离开绍兴,迁到了淮安。”1946年9月,周恩来和美国记者李勃曼谈个人与革命的历史时也说:“我的祖父名叫周殿魁,生在浙江绍兴。”lop年8月2日,周恩来在京对部分亲属谈话时说:“我们这同一个祖父名过花,号云门,字殿魁,这名字有封建思想,想中科举。”笔者手头还有一份《周氏家谱纪略)复印件,是周恩来六伯父周嵩尧的后代…  相似文献   

16.
秦九凤 《党史博览》2006,(12):11-16
1972年5月12日,周恩来的保健大夫张佐良在为周恩来做每月一次的小便常规检查时,从显微镜高倍放大视野里发现了4个红细胞;三天后,再一次为周恩来复检时,红细胞的数量变为8个!复检是由北京医院进行的,检查报告单上赫然写着“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九个大字。但周恩来一如既往,以惊人的毅力和病魔顽强抗争着。周恩来顽强地工作到1974年。这时,他的膀胱癌已多次复发,血尿不止。血尿一多时便凝成血块堵塞尿道内口,使得他排尿不畅,异常痛苦。“有时疼得总理在沙发上翻滚。”“他的病已到了再不住院治疗随时就可能由于血尿疼痛引发心脏病而危及他的生命了。”这是1997年张佐良大夫在周恩来生前副卫士长张树迎家中对笔者讲述的。从1974年6月1日起,周恩来不得不告别工作和生活了20多年的西花厅,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305医院住院治疗,从而开始了伟人生命的最后阶段。周恩来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想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7.
浙江是周恩来的故乡,周思来的根在绍兴。解放后,周恩来刀次到故里视察、工作和调查情况。他的清正廉洁,他的平易谦恭,他的克勤克俭,为美丽的江南故里锦上添花,更在人民心中竖起了一座丰碑。‘喀属块事件”,惊动公安。赔礼道歉,周思来方式独特。杭州“楼外楼”菜馆,坐落在西子湖畔的孤山南麓,依山傍湖,秀丽幽雅。周恩来每到杭州,只要时间允许,总会忙里偷闲到“楼外楼”走一走,看一看,或者安排客人到这儿吃饭,并把这江南名楼作为对外宣传的窗口,让外国友人在这里更好地了解中国古老的饮食文化,了解新中国的社会景象。三四月…  相似文献   

18.
1952年秋天,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到上海检查工作,会见了当时在华东幼儿园工作的周恩来的表姐龚志茹。童友重逢,往事悠悠。周恩来在回忆童年美好生活的同时,高度评价了表姐的育幼工作。这时,龚志茹不无惋惜地说:“美中不足的是,你们没有一个孩子……”“谁说没有?”周恩来抬起头,望着邓颖超说:我们有十个!”“是的!”邓颖超心领神会。周恩来接着又解释说:是的,十个。全由我们负担和照顾。他们的父母为革命牺牲了,我们就担当起父母的责任。现在,他们都在健康地成长。”周恩来夫妇曾抚养过许许多多革命烈士子女,这是众所周知的。其实,经他们夫妇…  相似文献   

19.
秦九凤 《党史纵横》2003,(11):37-37
作家文摘2003年6月24日头版头条发表了题为《说说我与周恩来的关系》一文。文中说文强先生曾参加周恩来的婚礼,并送了写有“花花圆圆寿寿”的题字条幅作为祝贺。这一贺礼的落款是“周恩寿、文强”。但经笔者仔细阅读推敲,结论是文强先生不可能参加周恩来的婚礼。 周恩来、邓颖超是1925年8月8日在广州结婚的。当时,邓颖超在天津从事革命活动遭到天津反动当局通缉而只身乘船南下到广州,周恩来因忙于革命活动,未能亲自到码头接邓颖超,而派自己的警卫副官陈赓持邓颖超照片到码头上去接,但未接着,直到在周恩来的住地,陈赓才见到邓颖超。随后,陈赓领着邓颖超一起去见周恩来。在广东省总工会找到了正在开会的周恩来。当陈赓悄悄告诉周恩来时,周恩来只向坐在远处的邓颖超点点头,继续紧张地开会。开完会也未过来与邓颖超见面就又和陈延年一起匆忙地走了。当晚又因为突然提前两小时实行宵禁,致使邓颖超无法回到周恩来住地。直到第二天傍晚,周恩来、邓颖超这对恋人才相会在周恩来住所。随后,陈赓走了。周恩来请邓颖超到广州的太平馆西餐厅吃了顿西餐,然后就结婚了。可以说,他们  相似文献   

20.
1929年1月初,黄慕兰以大学生的打扮,口袋里装有江西省委用药水写给周恩来的密函,经九江乘船到上海。她先在李维汉家中暂住,等待周恩来的接见。过了一段时间,慕兰由向导领着,来到闹市中的云南路天蟾舞台隔壁“生黎医院”楼上,进入一间门口挂着“福兴字庄”的房里。这是几个月前,周恩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