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都 《世纪桥》2007,(8):37-3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农民是主体。以农民为主体要处理好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以农民为主体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搞成"形象工程";要增加农民的幸福,不能搞成"害民工程";农民才是真正的主力军,不能搞成"明星工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需要一定的组织形式,因此,要努力探求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载体。重视新农村建设农民主体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重要措施。笔者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把握六个着力点: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尊重农民的意愿;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  相似文献   

3.
《党课》2006,(6):34-34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中,农村各级党组织一定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指导原则和检验标准。新农村建设是造福亿万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新农村建设的每一项举措都要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边实践、边总结,用典型引路,把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扎实地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主体地位经常被忽视,其主体作用往往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发挥,这又反过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效果。因此,确保农民的各项权益,尊重其主体地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提出五点要求:一是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深入掌握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努力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工作切实符合实际,符合农民意愿;二是要因地制宜,搞好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从实际和现有条件出发,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6.
谷红 《党史文苑》2006,(10):72-7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重要措施.笔者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力度;尊重农民的意愿;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  相似文献   

7.
杨飞 《思考与运用》2006,(11):42-4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否能真正突出广大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尊重他们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笔者在对我区示范村和部分推进村调查了解的基础上,从农民主体地位的角度对新农村建设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农民的视角看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农民自己的致富运动,我们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我国农民自身的“小农意识”、“狭隘意识”的特征和人口资源的制约、国家政策的不公正待遇等现实问题影响了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因此,要想发挥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取得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实效,必须让农民获得应有的政治权利,受到应有的各种教育,并通过政策调整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根本上说是亿万农民的事业。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以农民为主体,就要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着力解决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形成社会各界支持农村建设的合力。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是当前社会转型的重点,也是难点。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新农村建设战略。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农民,怎样组织起来,建设新农村是当前的重点。因此,农民的组织能力建设,尤其是合作能力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要点。文章从农民合作的历史变迁梳理出农民合作遇到的困境,并分析其原因,最后建议建设新农村要注重农民的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合作能力,使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农民素质缺位深刻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欠发达地区建设新农村,突破口就是要培育新农民。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从目前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来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加强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农村文化建设“三大建设”。“三大建设”的思想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东方农民问题的理论,又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的总结、升华和创新,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注意了解和把握几个问题:一是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任务,必须首先了解和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概念。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注重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改变村容村貌,而且要注重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使农村的整体面貌大为改观。三是新农村建设必须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四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五是注意“三防”和“三急”。  相似文献   

15.
对当前江西生态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新农村是一种崭新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是农村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江西生态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强化生态意识;制定科学规划;加强建设生态新农村管理的执行力;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尊重农民的意愿,调动农民参与生态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坚持走经营农村的路子;要因地、因人、因资源、因产业、因产品制宜,选择发展生态经济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重要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农民既是受益者,又是参与者,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农民素质的状况决定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当前,我国农民素质普遍存在较大的问题,表现为文化素质、科技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的低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始终把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放在重要位置,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在这方面赣州市已经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赣州模式”。而四川丘陵地区整体上说,与赣州市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环境及条件等方面都比较相似,因此“赣州模式”对四川丘陵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模范价值”,我们可以从赣州市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中得到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培育新型农民要加快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农民道德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党委和政府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要言     
胡锦涛:实现两岸和平发展的四点建议;胡锦涛: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不能以牺牲人命为代价;曾庆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吴官正:领导干部要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当模范、做表率;李长春: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刘云山: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在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20.
徐增力 《新长征》2006,(10):34-35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这一论断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中央一号文件为建设新农村指明了方向,相关的配套政策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外因总要通过内因发生变化。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