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荷兰警察用耳纹破案多年来,指纹、头发和基因材料测试是警察用来判定罪犯是否在犯罪现场的重要依据,但是现在荷兰警察又发现了一个新招,用耳纹破案。鹿特丹警察称,那些富有经验的盗贼戴着手套和帽子作案,使探警们难以通过指纹和头发鉴别罪犯。但他们发现窃贼们惯于把...  相似文献   

2.
指纹捺印工具知识系列讲座(上)乌信梓指纹纹迹的鉴别是公安机关刑事侦破的重要手段之一,指纹捺印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指纹的鉴别甚至破案的成败,特别是电脑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对指纹捺印的质量要求更高,而这一切又直接取决于捺印工具的优劣。本讲座就我国指纹捺印...  相似文献   

3.
自2001年武汉市公安机关提出“命案必破”的工作目标到2004年开展的全国公安机关“侦破命案专项行动”,各地公安机关都将“命案必破”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面对如此的高标准、严要求,公安机关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和更高的工作强度。在命案侦破中,警察在“侦破命案专项行动”的压力下,合法权益屡受侵害;如何采取有效的对策保护警察的合法权益,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卉 《公安研究》2002,(9):92-92
近日,在英国内政部的年度嘉奖典礼上,来自全国六支“辅助警队”的“辅助警察”荣获“菲若”嘉奖。“辅助警队”是一个公民自愿参加的组织,成员主要来自一些社区组织,他们在正式警官的监督和指导下,兼职从事警务工作,并且拥有正式警察的全部权力。“辅助警察”每星期工作几个小时,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和周末,他们在减少犯罪、处理地方警务问题以及侦破重大案件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警察与小偷是一对矛盾体,就像猫与老鼠一样。 小偷也懂“业精于勤”的道理,手勤、脚勤、“技术”不断提高,老百姓遭了殃,警察跟着忙坏了。有关部门曾有过统计。一年的刑案,一大半是盗窃案。百姓对小偷有着切齿之恨。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警察也在研究对手,“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摸清了小偷的路数,将其一一化解,告知百姓,百姓多一些防范手段,小偷少一些“成功”的机会。警察也少办几桩盗案。  相似文献   

6.
警察与百姓是因“治安”联系在一起的。民众需要“安”,警察的主要职责就是“治”。警与民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在生活中这两者之间常常存在着某种隔阂,甚至矛盾。例一:当人们出门赶路,因“操之过急”违反交通规则引来警察时,心甘情愿地认错者不多,自认为“触霉头”的人倒不少,有的在被依法处罚后,转身便道:“罚吧,知道你们下月的奖金还没着落呢!”例二:许多人常常抱怨“现在是坏人猖撅,简直肆无忌惮!”可是,当警察孤身抓歹徒、力不从心时,围观数人竟无一人挺身相助……例三:为侦破某一案件,需向某些知情人、见证人了解…  相似文献   

7.
近期,南阳一位下班途中勇擒歹徒的交警,被有关部门认定为“见义勇为”并获奖金。此后不久,洛阳警方宣布,刑案受害人抓获犯罪嫌疑人的,可获奖励,甚至申报为“见义勇为”。发生在河南的这两起事件,都引起了巨大争议,它们不仅促使我们重新思考见义勇为奖励机制的范畴、功能等等,也提出了警察职责.公民义务如何定位等深层问题。本期“法界”专栏刊发的两篇调查分析报道,将与读者朋友共同研讨上述话题。  相似文献   

8.
新知博览     
《今日浙江》2006,(2):60-61
认识科技人体有多少“身份证”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生物识别技术,各大IT公司的算法正将指纹检测术武装进ATM、蜂窝电话、网络金融交易和防盗门等各个领域。但科学家们发现,人体上的“身份证”不仅限于指纹,在眼睛、嘴唇、大脑、血液等各部位都有“身份证”。眼纹眼纹是指人眼内视网膜的图纹。因为人的视网膜结构都存在差异,所以眼纹也各不相同。通过电子照相机可取得人的眼纹,用来做身份鉴定,其可靠性可与指纹相媲美。唇纹唇纹就是人的口唇图形。近年一名日本医生在收集研究了数百人的唇纹后发现,人的唇纹各不相同,而且人的唇…  相似文献   

9.
外警快讯     
近日,在英国内政部的年度嘉奖典礼上,来自全国六支“辅助警队”的“辅助警察”荣获“菲若”嘉奖。“辅助警队”是一个公民自愿参加的组织,成员主要来自一些社区组织,他们在正式警官的监督和指导下,兼职从事警务工作,并且拥有正式警察的全部权力。“辅助警察”每星期工作几个小时,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和周末,他们在减少犯罪、处理地方警务问题以及侦破重大案件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香港警方在侦查犯罪及刑事情报工作方面,拥有几支具有一定规模的、活动神秘的秘密力量,这就是人们常常提起的“警察刑事情报科”、“狗仔队”、“卧底”及“线入”。港警的秘密情报机构及工作方式在实施对侦控对象的跟踪、情报信息的搜集以及一些大要案的侦破方面发挥了特殊的作用。香港警察刑事情报科警务处刑事侦缉及保安处下的刑事情报科是1994年9月根据打击犯罪的需要从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中独立出来的,由一名总警司主管。在香港警察的刑事侦缉部门中,除商业罪案调查科负责收集商业罪案方面的情报以及毒品调查科负责收集毒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十指指纹鉴别设施与罪犯历史记录信息.整合的自动指纹识别系统已经悄悄地改变了刑事鉴定工作的历史。该系统特别有助于通过使用潜在指纹证据侦破那些尚未侦破的冷案。  相似文献   

12.
警察作为一种特殊职业,拥有特殊的权力。在五、六十年代,“警察叔叔”那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忠于职守、为人排忧解难的美好形象就已深入人心。那么,在今日的欧美国家,警察又扮演着怎样一种角色呢?浏览一番《“警察叔叔”》中的鲜活故事,定将使您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13.
利用指纹侦破案件对于人们来说已不陌生。但利用人的脑纹来抓获罪犯却鲜为人知。一种被称为“脑纹识别术”的新科技成为侦破案件的又一个有力武器。研究者说,“脑纹识别术”不仅可以用来侦查犯罪,还可以用于保卫国家安全,防范各类恐怖活动。此项新技术由美国脑科专家劳伦斯·法维尔的“脑纹实验室”发明,它将成为侦破案件和情报  相似文献   

14.
人体特征如指纹、DNA等具有唯一性、稳定性特点,据此可识别出某人身份,特别是刑事案件侦破。指纹证据、DNA证据均以其特有的准确性在政法部门发挥独特作用,为案件侦破创造条件、为案件审理提供证据,但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分别介绍了指纹证据、DNA证据相关内容,分析其准确性与局限性,特别介绍了二者在刑侦中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15.
人体特征如指纹、DNA等具有唯一性、稳定性特点,据此可识别出某人身份,特别是刑事案件侦破。指纹证据、DNA证据均以其特有的准确性在政法部门发挥独特作用,为案件侦破创造条件、为案件审理提供证据,但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分别介绍了指纹证据、DNA证据相关内容,分析其准确性与局限性,特别介绍了二者在刑侦中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16.
陈健  张波 《公安学刊》2009,(1):79-83,108
警察职业风险是指警察在从事警务活动时遇到破坏或损失的危险和机会。警察职业风险管理与应对是警察职业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警察职业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警察职业意识与能力。有助于减少警察职业损失与差错,有助于提升警察职业效率与形象。有助于推进公安工作的发展进步。从杭州市公安局西湖风景名胜区分局的探索与实践看,有效应对警察职业风险。一要树立“问题警务”理念,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提高战斗力;二要树立“人本警务”理念,强化工作安全保障,提高积极性;三要树立“效率警务”理念,开展规避风险培训,提高应对能力;四要树立“满意警务”理念,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提高满意度;五要树立“质量警务”理念.以过程控制结果.提升职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邵磊 《人民公安》2020,(8):6-11
人民警察的形象在银幕上并不少见,《破冰行动》《湄公河行动》里在惊心动魄中出生入死的铁血硬汉,《无间道》里小心翼翼、生死一线的警方卧底,《法医秦明》里凭借过硬专业技能侦破曲折案件的帅气法医……这些角色,给“警察”这一光荣神圣的职业“吸了不少粉”。  相似文献   

18.
一、绪论1996年4月3日,广州市某区辖内一户居民家中发生一起撬门入室盗窃案。技术员勘查现场时在犯罪分子触动过的洋酒玻璃瓶上,发现一枚汗液指纹,用银粉刷显后直接用照相方法提取。同年9月16日,派出所送来两名收容人员的十指指纹捺印祥本,要求鉴定。现场提取的指纹(下称检材指纹,见图一)属斗型纹,呈椭圆形,现场分析是右拇指所留。花纹中心及右上角外围纹线、右三角部位纹线清晰,具有较高的鉴定价值。检验两份捺印指纹样本,发现其中姚某右拇指指纹与现场提取的指纹同属斗型纹(下称样本指纹,见图二),呈正圆型,指纹…  相似文献   

19.
一、治安恶化1985年台湾警察机关受理各类刑案63178件,其中重大刑案4118件,分别为:故意杀人案377件,占9.16%;强盗案1205件,占29.26%;抢夺案1074件,占26.80%;掳人勒赎案61件,占1.48%;强奸案658件,占15.98%;重大盗窃案743件占18.04%。此外,枪击案85件,一般窃案35742件,与1984年相比,除了故意杀人案、掳人勒赎案和重大盗窃案有所减少外,强盗案增加41%,抢夺案增加61%,强奸案增加25%,一般窃案也增加了50%。其实,没有报案私下和解以及被警察当局“吃掉”的案件还不计其数。  相似文献   

20.
湖江市公安局在侦破一宗枪杀案时,意外发现一封因制毒集团内部倾轧被追杀的求饶信,从此,刘锋和战友们一起与犯罪分子展开了一场场艰难的生死较量,亦与内部不纯分子进行复杂曲折的周旋。经过一年的浴血奋战,新中国建立以来最大的制贩冰毒集团案被侦破。   文章展示了警察与黑道、内部与内部、黑道与黑道、权与法、警察与家庭、生与死、灵与肉多方矛盾冲突。情节惊心动魄,扑朔迷离。既鞭鞑了当前毒品犯罪的阴险狡诈,也讴歌了新一代刑警的责任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