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史”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课程教学内容的历史厚重感,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血脉的必然要求。本文立足教材体系,从“时代新人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道德观教育”“法治思维教育”七个方面探求“四史”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切入点,基本形成了向教学体系转换的思路结构。  相似文献   

2.
周军  储婷婷 《世纪桥》2023,(11):27-29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两者在目标追求、价值引领、实践取向等方面具有高度契合性和一致性。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作为融入的主体,必须有信仰、先受教育、推动课程改革创新、成为学生“四个引路人”。通过打造培根铸魂的理论课堂、情景交融的实践课堂、“红色云端”的网络课堂、情真意切的“第二课堂”,将“四课”融通、无缝衔接起来,积极拓展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代娟 《世纪桥》2023,(7):59-61
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唯一包含有法治教育专章的课程,是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大学生法治自信培育的核心目标包括使大学生坚定、认同、遵行及尊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理论、法律规范体系和文化。为发挥该课程的应有作用,培育大学生法治自信,实现预定法治教育目标,首先通过激发“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培育大学生法治自信的意识,然后以问题为导向夯实大学生法治自信认知基础,并汲取百年法治成就力量,让大学生感知我国法治实践效能,最后向大学生清晰描绘法治前景,坚定大学生法治意志。实践证明以上途径是培育大学生法治自信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整体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应有的题中之义,是其最为突出的特征。整体性不仅应体现在各门具体课程的教学中,也应体现在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上。本文较深入地从整体性的视野探讨了高校两门主干课即“概论”课和“纲要”课的内在联系以及两门课程实现整体性教学衔接优化的重要性,提出了“概论”课和“纲要”课实现整体性教学衔接优化的具体思路,对“概论”课与“纲要”课教学衔接具有理论前引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反思,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为例,阐释了"X+1"教学模式的基本设计框架,并结合分类引导、双向主体、综合评价等特点,尝试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路径,为增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作出新探索。  相似文献   

6.
要充分发挥“两课”中“思想道德修养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必须保证教学的效果,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试图从讲出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新鲜味、书香味、人情味、趣味、美味”等方面探讨该门课程的“味  相似文献   

7.
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符合“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特点的要求,能够促进“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构建“形势与政策”课研究性教学模式需要三方面条件,即确立研究性思维、搭建多维教学平台、健全教学评价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程目标,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实践教学作为一种课程形态,需要构建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构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要凸显"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强调以人为本"、"以具体项目为载体,强调目标明确"、"以考核评价为导标,强调知行统一"三原则,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项目、部署计划周详的实施步骤、制定系统科学的考核制度稳步推进,力求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吸引力与实效性,实现知行合一,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9.
实践教学作为一种课程形态,需要构建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构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要凸显"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强调以人为本"、"以具体项目为载体,强调目标明确"、"以考核评价为导标,强调知行统一"三原则,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项目、部署计划周详的实施步骤、制定系统科学的考核制度稳步推进,力求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吸引力与实效性,实现知行合一,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在高等教育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基础”课面临严峻的考验。为此,我们对这门课程在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考试形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医科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中存在针对性不强、实效性欠缺、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缺位、考核模式陈旧等问题。加强医科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可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明确自身专业上的学习方向和成才定位。本文对医科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课型、实践教学目标、组织活动方式、教学时数、考核标准、考察方式等具体模式进行了创新型设计。  相似文献   

12.
李继辉 《学习月刊》2012,(8):113-113
正确处理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把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实施专题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是得到普遍认可。并付诸实践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也很有必要积极进行专题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在贯彻教材和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设计科学严谨的教学专题体系.才能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不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基础文明素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其中高校《伦理学》课是高校育人目的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之一.高校《伦理学》课教学可以从课程的"体验性认知"功能出发,利用理论知识和实际学习生活的内在有机联系,引导学生经常参加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丰富有益的校园社团文化活动,在活动中应用伦理学基本理论知识来解决自身的思想道德问题.因此,在高校《伦理学》课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授课内容和教学方式应该由原始的知识传授型向实践体验型教学模式转变,我们将这种"体验性认知教学"模式也称为"境遇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是近年来教育部对高校课程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以《财务共享中心运营实训》为例,基于BOPPPS模式对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实现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的建设,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将课程教学目标与企业财会人才需求相对接。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同志在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在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作为高校德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思想道德修养”课,要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需要理论教学,更需要实践教学。“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一门“外连社会实践、内连学生心灵”的课程,其课程最直接的目标就在于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思想道德水平,使老师所教的和学生所学的最终内化为学生个人的素质。要…  相似文献   

16.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充分运用“德治”与“法治”两种途径,结合大学生实际双管齐下,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法律意识。“德治”应与中国优秀传统道德相结合,与时代要求结合,与吸收西方思想合理内核结合;“法治”应与保障大学生实体与程序权利结合,与树立大学生守法意识和法律信仰结合,与“依法治校”结合。  相似文献   

17.
《世纪桥》2015,(7)
网络正能量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主题探究教学模式运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微信公众平台主题探究教学模式在"基础"课教学中不仅实践上具有可行性,而且具有理论依据,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依次为确定探究主题、精心教学组织、规范教学过程和完善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8.
作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主渠道的“思想道德修养”课,在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思想道德修养”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及教学途径方法上还有亟待改进的地方。笔者认为,“思想道德修养”课应以增强学生主体性为中心,具体搞好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相似文献   

19.
思想道德修养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红岭 《求实》2006,(Z1):224-225
当前包括“思想道德修养”课(以下简称“修养课”)在内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打破传统的灌输式、讲授型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地位与作用已成为共识。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成的课题组调查也显示,65.1%的大学生认为在高等院校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是“社会实践活动”,在给出的12个选项中列第一位[。1]与一般专业课程相比,实践教学在“修养课”教学中的突出地位是由其课程的内容、特质、教学目标、素质教育的要求及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  相似文献   

20.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高校中开展的公共基础课程模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使慕课成为一种教学模式。但仅仅通过慕课对学生进行教学,并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因此,在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开展中,通过慕课以及翻转课堂相结合进行教学已经成为较为有效的方式[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