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殿臣 《世纪桥》2008,(8):117-118
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就要在“基础”课中科学安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基础”课的各章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基础”课教师要创造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环境;对“基础”课教师进行心理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相似文献   

2.
“金课”建设是培养具有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特别是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基础。在互联网环境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为“金课”赋能。本文以公共关系学为例,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建设策略。深挖“两性一度”对标“金课”,从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角度全面梳理混合式“金课”建设的内容,以理论到实践的过渡设计混合教学的模式,完成线上线下课堂的高效衔接。  相似文献   

3.
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研究刚刚起步,各地都还处在摸索试验的阶段。总结研究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徐建南 《世纪桥》2007,(1):125-125
课堂上良好的开头与结尾是创新教学方法的要求,是“基础”课课程体系的要求;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只有不断的创新“基础”课教学方法,才能不断地提高使用新教材的能力,才能让学生想学、爱学、乐学,最终达到教与学和谐统一,“基础”课的“规范”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本文总结了教学实践中发现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开头结尾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教学实践中把“法律基础”课作为专业知识技能课来教的做法,文章阐明了将“法律基础”课定位为思想政治课的理由;提出了为体现“法律基础”课思想教育功能应采取的教学模式和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法律基础"课应重视学生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基础”课应重视大学生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法律意识的必需。本文试对如何在“法律基础”课中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法律实践能力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整体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应有的题中之义,是其最为突出的特征。整体性不仅应体现在各门具体课程的教学中,也应体现在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上。本文较深入地从整体性的视野探讨了高校两门主干课即“概论”课和“纲要”课的内在联系以及两门课程实现整体性教学衔接优化的重要性,提出了“概论”课和“纲要”课实现整体性教学衔接优化的具体思路,对“概论”课与“纲要”课教学衔接具有理论前引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2006级学生开始,武汉科技大学全面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新方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为《基础》课)是实施高校“05新方案”的第一门课程,我校各级领导和承担《基础》课教学任务的老师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落实,确保了《基础》课的首战告捷。  相似文献   

9.
石裕东 《学习月刊》2010,(2):108-108
长期以来.为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两性”(针对性、实效性)、“两力”(吸引力、感染力),不少学者、专家和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多个角度进行改革与探索,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笔者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在《基础》课的教学中采用“师生换位教学法”.由学生来承担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备课、讲课和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由学生来担当.  相似文献   

10.
肖云端 《世纪桥》2008,(8):119-1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实事求是的提高“两课”教育效果的重大决策,受到高校师生普遍欢迎。这项改革对广大“两课”教师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广大任课教师在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探索,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做人的“名片”,诚信教育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课,讲诚信是大学生求职就业的“敲门砖”。  相似文献   

12.
李继辉 《学习月刊》2012,(8):113-113
正确处理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把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实施专题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是得到普遍认可。并付诸实践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也很有必要积极进行专题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在贯彻教材和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设计科学严谨的教学专题体系.才能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政课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培养理论思维能力既是高校思政课智育功能的独特价值,又是高校思政课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思政课通过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教学。不仅让大学生在概念辩证法与社会一历史辩证法的互动中,锻炼思维的概括性、敏捷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而且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融为有机的整体,转化为大学生认识和把握社会历史与人生发展的理论眼光与实践智慧。将作为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思维的规律”、“思维的体操”与“智慧的精髓”而存在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化作大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机制,体现了高校思政课智育功能的科学性与独特性。  相似文献   

14.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中华民族发展史与原有“四史”内容同时并列“,四史”教育扩展为“五史”教育。将“五史”教育融入“纲要”课程,是新时代对思政课课程建设提出的创新要求。二者的教育目的有一致性,教学内容有共同性,具备融入的实践基础。“五史”教育融入“纲要”课程教学要时刻牢记政治性、务必牢记整体性、密切关注时效性;内容设计上,以“五史”为纲,精心提炼汇总,进行专题化教学;方法主要有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课程内与课程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陈斌 《世纪桥》2023,(11):63-65
构建“大思政课”是新时代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最新举措,以“大思政课”为主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增强了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科学内涵,拓宽了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建设的路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理解新时代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思政课改革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原则,必须基于“大思政课”视域,从历史维度、理论维度、价值维度和场域维度把握教育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刘晓文 《世纪桥》2011,(3):93-94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基础课和首开课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有着突出的育人功能,其考试方法改革势在必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实现考核目标的领先示范性,考核内容的全面科学性,考核手段的灵活多样性,考核时间的全程持续性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7.
李艳霞 《理论导报》2012,(10):48-49,52
在我国高度重视本科教育质量、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的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势在必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其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对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必然会起到一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本文从“概论”课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背景出发,探讨讨论课在课堂中应用的背景、动因、实施方案及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左瑞红  李锋  程利 《世纪桥》2012,(23):91-92
教法课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法则、规律、原理以及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结合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课程特点和任务,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可以在教学中留“空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加强“模拟实训”,培养学生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9.
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符合“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特点的要求,能够促进“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构建“形势与政策”课研究性教学模式需要三方面条件,即确立研究性思维、搭建多维教学平台、健全教学评价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程目标,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吕永红 《理论导报》2012,(12):54-55
由于大学生学习“概论课”的兴趣普遍不高,直接导致了“概论课”的教学效果不很理想。为增强“概论课”教学效果,通过调查研究,我们确认提高大学生学习“概论课”的兴趣关键在教师。因此,“概论课”教师不仅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立足于满足学生成才发展的需要,进行主体教育,而且要以饱满的教学激情来感染学生,用扎实而深厚的理论基础来树立威信,并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