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是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之间的契合点的根本遵循,也是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内容融入、教学方式创新改革的重要抓手。党史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有着必然联系,二者融合是弘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的主阵地及提升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手段,提升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实效性,在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时,加强加深理论高度,在理论学习中了解党史并产生共鸣,二者互相提升,彰显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持久性。党史教育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提升育人实效,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2.
李建国 《世纪桥》2022,(10):33-35
党史作为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党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有利于提高思政课程教学的效果。目前党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也面临一些问题:课程资源不足、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针对相应情况,高校通过挖掘党史思政元素,构建完善的思政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式,更好地促进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3.
正历史是民族的根,更是国家的魂。讨论百年党史如何融入思政课,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最新提出的善用"大思政课"的要求的积极响应。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思政课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思政课的应有之义,更是思政课教师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政课教师学习党史与推动工作的有机结合点。思政课教师应在丰富的党史、思政资源和优良传统教育基础上,以更大的格局、更大的学科合力,更大的资源整合,努力探索形成百年党史"大思政课"建设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政课是筑牢高校学生理想信念、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课程,推进党史元素融入思政课,需要做到“五个结合”,即准确把握党史知识与深入挖掘党史元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高校实际相结合,守正与创新相结合,内容与创新形式相结合,把握整体性与突出重点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挖掘党史元素,丰富党史资源,不断推动党史进课堂。  相似文献   

5.
刘红蕾  邹永宁 《党建》2021,(9):49-50
湖北省武汉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聚焦青少年群体,着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按照"大思政课"思路,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党史学习教育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党和国家也在积极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高校作为人才培养摇篮,有必要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相关要求,实现思政课程与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党史学习教育提供的丰富素材,优化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结合学生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7.
原黎黎 《世纪桥》2023,(5):13-15
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将党史教育融入其中,这是思政课改革的必要条件。开展大中小学党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建设既是时代之需,也是国家之需。因此,如何构建河北省大中小学党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建设路径尤为重要。从河北省大中小学党史教育的现状出发,对如何推进大中小学党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资源是指革命斗争遗留下来的文物、文献、遗址、纪念馆等,是我们党的历史和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可以促进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基于此,从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实基础和教育价值入手,分析当前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宣传形式单一,学生了解不深入;实践教学形式零散,教学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并寻找问题存在的原因,探究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兰岚 《世纪桥》2023,(11):54-56
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重要举措,是党和国家的战略要求。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思政课教学,需要思政课教师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深刻内涵与核心要义进行透彻理解,准确把握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并与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从而使学生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0.
《奋斗》2021,(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学习党的历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历程,也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历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中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教学探索,发挥党史育人作用,拓展思政课的育人内容、创新思政课的育人方法、优化思政课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1.
宋林慧 《世纪桥》2023,(5):63-65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高职院校大学生相较于本科学生而言理想信念树立具有特殊性,如何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效果成为摆在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共同难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这对于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方向性和全局性指导。基于此,对“三教改革”背景下的高职思政教学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探究,阐述理想信念制度化教育融入高职思政教学的意义,分析目前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对“三教改革”视域下理想信念制度化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2.
覃田 《世纪桥》2023,(4):8-11
思政课作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时代新人的关键课程,应当讲好党史故事。积极探索从教学内容融入、教学方法手段运用、教学实践开展三向度用好用活身边党史“活教材”,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引导帮助广大青年牢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从而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斗志、勇担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  相似文献   

13.
高校挖掘自身办学历程中的红色档案资源,并将其融入思政课课堂教学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有助于充实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顺应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内在要求,帮助学生抵御错误思潮的冲击。以红色档案助力高校思政课教学,既要让红色档案走进高校思政课课堂,又要让思政课教学走进红色档案场域,同时以"互联网+"思维打造红色档案助力思政课教学的常态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党史教育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之间,内容高度契合、目标高度一致。必须在把握党史融入《概论》课程教学核心内容的前提下,通过在把握变与不变的基础上厘清思路框架,提升教师党史素养,结合红色文化丰富实践教学,用好网络平台拓展教学资源等方面,增强党史融入思政课程的有效性。这一融合的有效实施,必将对落实立德树人战略、引导大学生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世纪桥》2021,(3)
2020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中,明确提出了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即"四史")的要求。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高校思政课担负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青年进行学习教育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应结合思政课教学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其中。通过学习"四史",让大学生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来之不易"。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20,(5)
正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精神资源,其精神实质与高校思政课教学之间存在诸多契合之处。将蒙古马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贯穿到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之中,引导广大青年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苏小丹 《世纪桥》2023,(2):24-26
红色文化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质素材,是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资源。通过梳理佛山红色文化资源,阐述佛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价值,结合高校思政课建设实际,探索佛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现路径,让红色文化活起来,让思政课程鲜活起来。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21,(2)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是建党百年的重要实践成果,是迈向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前提,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展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锻造形成的脱贫攻坚精神,夯实了人民的美好生活追求,同时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生动而深刻的育人材料,深化了思政课教育的内涵及现实意义。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应积极融入时代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脱贫攻坚精神,以其促进美好生活理论实践教育,不断丰富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教育主题。  相似文献   

19.
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深刻而又丰富,具有极高的育人价值。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其融入思政课程,要从深化思政课程教学认识、强化教师在思政课程中的主导地位、拓展思政课堂教学形式、加大思政课程学术研究力度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周军  储婷婷 《世纪桥》2023,(11):27-29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两者在目标追求、价值引领、实践取向等方面具有高度契合性和一致性。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作为融入的主体,必须有信仰、先受教育、推动课程改革创新、成为学生“四个引路人”。通过打造培根铸魂的理论课堂、情景交融的实践课堂、“红色云端”的网络课堂、情真意切的“第二课堂”,将“四课”融通、无缝衔接起来,积极拓展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