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 ,社会上也出现了风气不正、道德明显滑坡等现象 ,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当前 ,加强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必须从两方面做起 :一要加强道德教育 ,促进公民道德观念的确立 ;二要创造良好的道德氛围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2.
约翰.杜威是西方道德教育领域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他把道德教育看作是一个公民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个体必须接受的“训练”。他关于公民在道德上应当接受理智训练的思想就是如何有效地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的问题。他认为在民主社会中开展理智训练,即开展培养公民个体理智的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的训练,是“公民训练”的核心内容,更是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全面、深入地认识和把握杜威关于“公民道德教育”的思想必将促进我们对于公民道德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王涛 《学理论》2013,(13):175-176
公民的道德素质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形象。但是最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的道德环境有所恶化,公民道德滑坡成为社会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针对社会道德缺失的现象提出某些道德建设的对策和建议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有力保障。我认为,在加强对公民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全体公民道德素质提高了,防御犯罪能力增强了,违法现象就会大大减少。因此,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要先于、重于法制教育。一、法律与道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首先,从法学的角度看,法律与道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法学概论》指出,“法律以其所特有的强制性,积极保护和推行统治阶级的道德,以扩大统治阶级道德的影响”,而且“统治阶级的道德观念和法  相似文献   

5.
林溪 《学理论》2013,(4):141-143
孔子重视道德教育,提出了以"仁"为主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他把道德教育置于核心地位,充分肯定主体的自觉性,注重学、思、行的修身方法,注重以身作则的榜样示范作用,注重环境对个人品德的影响,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今公民道德建设有着极大的启示。当代公民道德建设,应该把道德教育放在教育之首,把自我教育与道德教育制度化相结合,深入地对广大公民进行道德教育,以培养和提高全民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6.
当今中国的道德呈现"滑坡"或"失范"的态势,已经引起了大众的普遍焦虑。"我们的中国怎么了?""中国人的良知去了哪里?""人们心底的善念该如何守护?"从当今中国缺失道德的现象入手,提出如何加强道德建设的对策: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具有普遍伦理意义的"底线道德"原则;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民众道德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7.
"小悦悦"事件宣判后,人们视线又重新回到事件之中。道德问题再次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对当前社会的道德缺失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文章以该事件为例,从个体德性的缺失、公共道德的缺陷以及文化、制度等方面论述了道德缺失产生的原因,并相应地从道德教育、法律建设、文化整合、制度完善方面对如何加强我国公民的整体道德素质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8.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配合”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之一。企业在贯彻执行《纲要》过程中,如何坚持这一方针原则,实现道德教育与企业管理相配合呢? 坚持把道德知识教育与职业知识传授相配合。道德知识教育是指对职工进行社会主义道德的理论、原则、规范等方面的教育;职业知识传授是指在企业管理中,向职工进行与岗位工作相关的职业理论、职业规范、职业纪律、职业素质要求等方面的传授。两者相配合,就是要把道德知识教育的内容纳入职业素质要求之中,纳入职业规范和职业纪律的内容之中,使两方…  相似文献   

9.
杨海洋 《学理论》2013,(2):254-255
道德自觉是个体对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外在的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认识、情感、信念、意志和行为,实现由内化到外化,深刻理解道德规范并自觉自愿地从事道德活动。公共场所的道德不文明行为随处可见,有历史原因,也有新的时代特点。而公共场所道德是对每个公民起码的道德要求,需要通过社会及个人的共同努力,提高公民的道德自觉性,构建良好的社会公德。  相似文献   

10.
公民道德与网络舆论二者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公民道德中的价值方向性与道德公民性保证了网络舆论宣传方向的正确性与舆论主体的道德素质;网络舆论的大众性、普遍性、及时性为公民道德创造了良好的道德氛围和坚实的群众基础。确保公民道德在网络舆论中的核心地位,是网络舆论建设的重要前提。而公民道德建设只有充分尊重舆论在网络中宣传的规律,才能确保网络舆论影响力的真正发挥。  相似文献   

11.
从生态学的视角探讨公民道德建设问题。借用生态学思路,着重分析公民道德建设的三个基本要素:公民、社会与制度,并指出三者一起构成了公民道德建设的道德生态系统。阐述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坚持公民道德建设的生态学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彤彤 《学理论》2012,(11):91-92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在价值更替的过程中,道德领域出现了不少"真空地带",道德"滑坡"现象严重,各种社会矛盾盘根错节,简单地依靠一般的部门法来约束公民的行为已经显得心余力绌,基于此用刑法来规范公民的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道德的危机与重建乔真理近年来,道德滑坡现象已引起社会普遍忧虑。对产生道德滑坡现象的原因,人们的看法颇为不同。有的认为是违背了过去的政治路线造成的;或认为是市场经济诱发了人们对财富的贪欲造成的;或认为是改革的必要代价。而我认为当今的道德危机正是肇始于改...  相似文献   

14.
郭湧 《理论探索》2002,(6):16-17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做到三个结合 :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相结合 ,氛围营造与规则建设相结合 ,个人努力与集体帮助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公民道德建设有效性的制度支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效性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难题。长期以来,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仅囿于道德本身的视角。本文提出:意识的问题不能仅靠对意识的改造来解决,公民道德建设不可能脱离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完善而独善其身;它必然赖于社会民主政治建设、市场秩序的完善、公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建立系统的公民教育制度的同步推进。所以,必须用制度德性来催生公民德性,通过建立公民教育制度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文化支持。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和道德滑坡现象,既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是市场经济发展尚不完善,及个体道德素养缺失的结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完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就可以完善社会主义公民思想道德意识的精神境界,推动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培育出新一代的有高尚道德水平的公民。  相似文献   

17.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制定的及其阐述的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指导思想、方针原则、主要内容和方式方法,符合道德建设的规律,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德治国”方略的具体体现,重点在“实施”,关键是落实。否则,公民的道德水平就不可能上一个台阶。公民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政策、法律、舆论、教育等多种途径方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政策的积极调控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保证 在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政策的调控具有极大的权威性、指导性及广泛性。因为政策总是和公民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是近年来存在于高校的一个严重问题。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污染了学术环境,阻碍了学术进步,给科技发展带来了严重危害。通过对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定义、内涵以及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象、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以制度建设为基,以思想道德建设为魂,构建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系统实施体系。  相似文献   

19.
浅析和谐社会与公民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瑞平 《学理论》2011,(10):322-323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加强道德建设。公民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0.
当下公民道德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公民道德人格的缺失。本文就此问题提出建构"道德主体"制度体系的设想,认为道德主体是社会主体在道德建设领域的体现,道德主体制度建构不仅仅是道德问题,更是法律问题和政治问题。道德选择权是一种保障公民参与社会道德建设的法律权利,是道德主体地位的基本权利表现。道德选择权的制度建构实现了道德建设的法律制度支撑,形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与法治建设的互动与协调发展,展现了道德建设"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具体制度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