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1世纪以来,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出现了严重"安全化"态势,它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因素嵌入中日关系结构,从身份—本体安全、国家战略与威胁认知等方面对中日安全关系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中国的受害者身份认同与日本的自我优越认同和受害者身份认同存在裂痕,导致双方互将对方视为最大的"他者";中国以御辱图强的抗战精神来实现民族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中国梦,而日本新保守派则利用中日间的"恶性联动回路",通过"摆脱历史""利用历史"来实现其修宪、强军的"正常大国"梦;历史修正主义在日本的泛滥使中国担心日本重走军国主义道路,日本则担心中国重新复兴后的对日复仇情绪和清算意愿。在"历史战"风险巨大而近期难以走向真正和解的情况下,中日双方应相向而行,努力降低"历史问题"的"安全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60年前,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为标志,宣告了日本侵略者的彻底失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而就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2005年3月23日,日本却重建了旧日本海军的象征——“大和”号战列舰。日本人说,重新建造“大和”舰是为了牢记那段历史,也是为了“纪念3000长眠海底的斗士”。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复制的“大和”号将按当初的设计图以1:1的比例建造。主炮塔及炮身几乎都是百分之百复制的。  相似文献   

3.
郑成 《当代世界》2015,(8):28-29
<正>近来,预定发表于2015年夏天的"安倍谈话"引起愈来愈多的关注。早在2015年春季,安倍首相就表示他的谈话在历史认识方面会继承"村山谈话"的精神,但将更多的目光转向未来,而且他也没有打算重复使用村山谈话。用安倍本人的话来说,如果是同样的内容,就没有必要再说一遍了。但是对深受日本战争创伤的东亚各国  相似文献   

4.
<正>1945年8月15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而告结束,也同时宣告了日本在此之前长达七十多年的对外侵略扩张的彻底失败。这段历史已成铁案不容翻案,但由于冷战的原因,日本军国主义未能得到彻底清算,余党流毒持续发酵。"8·15"日本首相谈话,是观察日本政府关于历史问题认识变化的重要窗口,因此受到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南方朔 《南风窗》2010,(15):99-99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日本经济崩溃,许多妇女沦为娼妓,被称为"卖春妇"。"卖春妇"这个词的出现,所反映的历史是日本男性沙文主义的传统,它把性交易的主体定位在女性身上。因此如果要批评,就去批评"卖春妇",这些女人真是够倒霉的了,她们沦为娼妓已很凄惨,还要承担起性交易关系里的污名。  相似文献   

6.
陈言 《南风窗》2014,(16):80-81
<正>一个曾获日本民众热烈支持的政权,在集体自卫权问题、历史问题、经济振兴问题上,渐渐地与民众的期望疏远了起来。安倍本人的支持率也跌破了50%。"如果扪心自问后依然认为别无他法,即使众人反对也将矢志不渝。"支持率跌至谷底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7月19日在山口县下关市引用外祖父岸信介的座右铭,就内阁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决定称:"作出了经得起历史批评的判断。"日本首相府前,连日来不少国民打着"不安倍增"这个双关的口号游行。安倍上台一年零7个月后,日本不仅经济上失落依然,还因为安倍内阁过分强调集体自卫权,过度追求强化军力,让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14,(10)
<正>试图否认"河野谈话"和"村山谈话"的第二次安倍晋三政权,与第一次安倍政权时代一样,都在践踏1990年代以至2000年代近20年来形成的历史共识,应被视为以极为深刻的形式在重复同样的错误。小森阳一,1953年出生于东京,现为东京大学教授,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者、文学批评家、社会活动家。他着力于从语言分析角度批判日本的保守化倾向和历史认识问题。近10年来,小森几乎每年都来华讲演,他在中国的活动,加深了中国知识界对日本政治、日本社会的理解,对松动对日本图示化认识,起到了重要作用。小森的言行也提醒人们:  相似文献   

8.
随着半自主武器和人工智能应用于军事领域,战争的智能化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乐观者相信技术驱散了战争"迷雾",战争变成了精确打击;悲观者则认为技术在增加透明度的同时引发了伦理"迷雾"。为了解决这种二元对立,通过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迷雾"说的分析框架来梳理信息时代技术与战争"迷雾"的演化史,研究结论表明劳累、危险、情报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是造成战争"迷雾"的四种因素。工业时代的平台中心战存在情报不足、沟通不畅、协作不够等问题,网络中心战利用信息技术和系统集成理念推进平台间的合作,提升了信息优势,丰富了人们对信息的性质和地位的认识。但网络中心战未能解决"危险"和"劳累"带来的问题,同时引发了信息过载的问题。智能技术部分地解决了上述不足,但其压缩了军人的活动空间,忽略了战争是"活的反应",贬低了精神的力量,重新划定了人机边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机融合将是战争中需要解决的新"迷雾"。可见,人工智能未能驱散"迷雾",只是改变了"迷雾"的形态。因此,只有准确把握战争"迷雾"的形态,才有可能有针对性地降低"迷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谢奕秋 《南风窗》2010,(1):13-13
<正>解放军空军上校戴旭近来鼓吹中国处于C字型的军事包围圈内,仅仅在北方留有一道豁口。戴旭相信一旦日本军队从美军手里接管冲绳,中国未来解决东海和钓鱼岛问题将很困难,又担心日本会在与那国岛驻军,以及向联合国申请冲之绳鸟礁。他还说越南买了远程的战略轰炸机,威胁到海南岛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1988,(4)
日本的围棋人口约一千万。职业棋手数约四百据说,其中能够仅靠比赛奖金维持生计者最多不过十人。日本的围棋界可以说是完全的‘计件工资制’、如果要想收入多,唯一的办法是只能胜不能负。报社主办的称为‘七大棋战’的锦标赛,优胜奖最高的是棋圣战,二千六百万日元、名人战二千一百万日元、本因坊战一千八百万日元、十段战七百八十万日元、天元战七百二十万日元、王座战七百万日元、(?)圣战四百七十万日元。  相似文献   

11.
崔健 《当代世界》2015,(7):42-45
<正>日本"安倍经济学"自提出以来,经过两年多时间,取得了一些效果,也存在和遗留一些问题。总的来看,这些效果大多是与提升短期景气和缩小供需缺口相联系的,这说明"安倍经济学"在解决日本经济眼前问题上发挥了某种程度的作用。但是,在解决长期结构性问题和提升中长期经济增长力方面,至少从目前来看,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和应对的内容、措施不充分等问题,"安倍经济学"难以有所作为。"安倍经济学"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莹 《南风窗》2014,(18):73-74
<正>不管"和平"前面加上什么修饰,真正的和平都不可能绕开历史来操作,而必须通过有诚意的对话与检证来建立。8月15日是日本第69个战败日,像去年一样,安倍首相当天在千代田区武道馆举行的日本战殁者追悼仪式上,再次未提1994年村山富市以来日本历代首相必提的"加害责任",且以"和平誓言"替代"不战誓言",令人怀疑这是为明年日本战败70周年发表"安倍谈话"做铺垫。《东京新闻》报道指出,鉴于安倍打着"积极和平主义"旗号改变日本安保军事政策",和平誓言"与"不战誓言"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2016,(3)
正3年过去了,安倍经济学到底有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日本的经济在安倍的手上是否一改以前的颓势,走出了低谷呢?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在日本政坛创造了许多第一:他不仅是自1948年以来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在时隔几年之后再度担任日本首相的政治家,而且也是近40年来日本政坛在位时间最长的日本首相。安倍在日本政坛的顺风顺水,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在处理日本经济问题上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也就是所谓的"安倍经济学"。从2012年12月安倍重新登上日本首相宝座时候的"旧三箭",到去年9月安倍再次当选自民党总裁时颁布的"新  相似文献   

14.
<正>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东京电力公司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有核历史以来最为严重的核电站爆炸与核泄漏事故。此次核事故暴露了日本长期以来在核领域存在的问题,国家和民众正在为之付出沉重代价,日本也因此陷入核困境。一、日本发展核电的战略考量(一)汲取历史经验教训,提高  相似文献   

15.
<正>"安倍谈话"是日本政治"总体保守化"的具体表现,是日本"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国际宣言。日本右翼和一些保守势力力求摆脱"战后体制",挑战二战世界反法西斯胜利成果的行动,不仅表现在出台安保相关法案、修改和平宪法等方面,还以否认殖民及军国主义侵略罪行的历史修正主义言行伤害中国和韩国等亚洲受害国的民族感情。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有关日本与亚洲受害国"历史性和解"的美好话语,已经被"安倍谈话"的妄言打上了休止符。这将给未来中韩日三国关系的发展蒙上阴影。  相似文献   

16.
周边风云     
《南风窗》2011,(18):14-14
菅直人内阁未参拜靖国神社据《产经新闻》报道,继2010年8月15日后,日本民主党政权第二次无一人出现在靖国神社内。营直人早在2010年6月上台时就曾明确表示:"由于甲级战犯被合祀在靖国神社内,因此作为首相和阁僚的正式参拜存在问题。在任期间将  相似文献   

17.
雷墨 《南风窗》2014,(24):23-23
<正>就中日两国11月7日达成的4点共识,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近日的表态做出了新的"解释"。这个解释也引发了中日间截至目前还不断的风波。11日,岸田在记者会上表示,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关于"不存在领土问题"的立场没有变化。12日,中国驻日大使发言人对岸田做出回应:"敦促日方正视历史和事实,信守承诺,按照原则其识精神同中方相向而行,在钓鱼岛问题上谨言慎行,停止一切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13日,岸田又在参议院表示,4点共识虽不具法律约束力,但理应受到两国尊重。"一个共识、多种解读",可以说是国际外交中的常态。但"解读"是  相似文献   

18.
谭保罗 《南风窗》2013,(24):62-65
同样是成长于"寡头垄断"的国内市场,中国核电巨头们是否能像久经沙场的日本财团那样形成合力?广受关注的英国欣克利角的核电项目,无疑是中国核电产业"走出去"的里程碑。一方面,这是中国核电业首次投资发达国家;同时,也是中国核电业第一次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海外拓展,和此前对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援建"有截然不同的意义。对于雄心勃勃的核电巨头来说,信心获取和技术提升同等重要。在世界上第一个实现核电民用的发达国家,能参与其核电项目的兴建,无疑是一次最好的信心获取之战。尤其对未来的国内核电兴建热潮来说,这无疑会  相似文献   

19.
<正>2009年12月14日,由国会对策委员长山冈洋次和国际局局长藤田幸久率领的日本民主党国会议员团一行9人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来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研究所、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上海社科院、复旦大学和上海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学者围绕"东北亚合作新时代与中日关系"的主题举行了国际研讨会。与会者聚焦日本对外政策的调整、中日关系的未来、中美日三角关系、东亚共同体和朝核等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的对话与交流。主要  相似文献   

20.
2011年,日本"3·11"地震发生后,有学者将此次大地震对日本所造成冲击之大,与日本二战战败相提并论,将其看作日本战后历史的一个分水岭,认为日本将"迎来‘灾后'时代"。国际学界热议"灾后"日本走向。本刊特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所研究员、中国中日国际关系史学会副会长冯昭奎与日本旅华知名媒体评论人加藤嘉一围绕上述问题对谈,从中日学者的观点碰撞中探析日本正经历的这一历史转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