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ATM案件的作案手段及侦查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几年,银行卡和ATM在我国迅猛发展,但ATM案件也日益突出。由于ATM案件是一种新型的犯罪类型,作案手段具有隐蔽性、智能性、多样性,此类案件的破案率、打击率却比较低,侦查人员全面认识此类案件的作案伎俩,掌握特点规律,并采取切实可行的侦查对策是当务之急。作者在对浙江省已发的2107起ATM案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获取银行卡套得密码、窃取磁卡信息制作假卡、控制出钞和剪断传输带、假传信息实现转帐、存入变造币提取真币、强行破坏,直接窃款等六大类ATM案件的基本作案手法,论述了ATM案件的实地勘验、现场访问、案情分析、循线调查、并案侦查、现场布控等有针对性的侦查思路。  相似文献   

2.
案件资料是对当前和过去犯罪案件信息的客观记录。案件资料应包括对基本案情、罪犯作案过程及其规律特点、损失物品情况的文字描述,现场指纹、足迹、工具痕迹等多种技术资料以及对这些资料加工、分析所产生的有关数据和综合资料。如刑事统计数据、刑事犯罪情况通报等。完整的案件资料体系是敌情研究、预测犯罪、制定犯罪对策、组织和指导斗争的客观基  相似文献   

3.
血迹是凶杀案件中最常见的痕迹物证之一。根据血迹的种类、数量、分布、形态、色泽、检验鉴定和形成方式等综合分析,可以对出血来源,出血部位,受伤时体位,受伤后的活动过程、案件性质、作案地点、作案时间、作案工具、作案人数和作案过程等做出推断,为侦察破案提供依据和证据支持。笔者通过详细的现场勘验,依据现场遗留血迹,分析血迹的形成方式和过程,来解读血迹中包含的犯罪信息。  相似文献   

4.
现场分析在命案侦破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案犯刻画是现场分析内容之一,现场分析时如能刻画为熟人作案,无疑对确定侦查方向具有重要价值。以往有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述过如何判断犯罪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关系,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各类知识和能力的途径也在不断增加,犯罪形式和作案手段也呈多样化改变,有些案件加害人的反侦查意识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经验和判断指标在现有的案件中需要加以补充和修正。因此,有必要对如何判断熟人作案进行重新梳理,以适应现场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紧紧围绕案件的特点,确定勘查的重点谋财害命案件中,犯罪分子的目的是获取财物,杀人是为了达到目的而采取的一种犯罪手段,这是谋财害命案件有别于其他杀人案件的根本点。同时,从作案手段上看,谋财害命案件又往往兼有盗窃案或抢劫案的特点。所以,在现场勘查中要抓住这些特点,紧紧追寻罪犯活动的轨迹,确定现场勘查的重点。做好中心现场的勘查,对特殊痕迹进行分析研究罪犯要进入中心现场时,就要排除在进口上的障碍。这些障碍如窗栅、铁门等往往牢度高、强度大;因此罪犯所做的动作多、幅度大,最容易留下犯罪痕迹(工具痕迹),这也就是我们中心现场的勘查重点。例如1994年6月14日发生在上海市吴兴路270弄1号3002室的盗窃杀人案,罪犯确定了厨房窗子未关、位置离电梯远,离楼梯近的3002室为作案目标后,即利用自制的特殊工具(长一市尺左右,顶端开有凹槽的自来水管),将厨房的扁铁窗栅扳断两根,后钻窗进入室内作案。现场勘查时,我们获取了窗栅上的工具痕迹以及罪犯留于室内的蒂婀多娜鞋  相似文献   

6.
首先,把保险柜被撬盗案件从其他案件中单列出来,列为专项案件,使利用技术手段串并保险柜被撬盗案件制度化由一名副科长负责,巡回各分局搜集、整理、归纳撬盗保险柜案件的各种有价值的材料,进行现场勘查分析和串并,每月召集全市各分县局及一些重点派出所、企事业保卫单位的刑事技术人员,对保险柜被撬盗案件进行专题研究,互通情况,分析特点,串并案件,分析该类犯罪新趋势、新特点,制定下一步破案措施。其次,充分利用技术手段破案利用现场手印、足迹、工具痕迹、出入口、来去路线等痕迹特征破案。1990年3月31日,罗湖区文锦路某商场一夜被撬盗5个保险柜,失窃90万元人民币,现场勘查中提取到一批指纹,经与和该案的作案工具相同、作案手段相似的以往所有未破撬盗保险柜案件的现场指纹进行比对,一举串并罗湖某公司、福田某公司、蛇口某公司等22宗保险柜被撬盗案件。第三,利用案犯作案习惯特征破案  相似文献   

7.
李绘 《法制与社会》2010,(32):75-77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和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盗窃车内财物犯罪呈逐步蔓延之势,发案数占盗窃案件数的比例也逐年提高。本文从盗窃车内财物犯罪案件的概念、作案手段入手,深刻分析了此类案件的特点,详细阐述了盗窃车内财物案件现场勘验检查的重点、分析研究案情的要领和采取侦查措施的方法。期望此文能为打击盗窃车内财物犯罪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了刑事影像技术是运用影像方法对发生案件的地点和遗留犯罪痕迹、物证的场所,按照现场勘查的规定和办案工作的要求,把现场状况及痕迹物证的特点、位置等,如实地拍照、拍摄下来,为研究案情性质,分析作案手段,进行现场实验提供资料,为技术检验、鉴定提供条件,为起诉、审判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9.
这里论及的证据材料,不完全等同于《刑事诉讼法》第42 条中规定的七种证据,更多的是指在案件侦查过程中对案件的定性、侦查的展开以及对抓捕犯罪嫌疑人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证据材料。现场痕迹物证现场痕迹物证,是勘查人员在对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痕迹、人体、文件等勘验、检查中发现和搜集的由于犯罪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和物品。作为犯罪现场上的一种客观存在,它包含着丰富的犯罪信息,是判断案件性质、分析作案过  相似文献   

10.
雇凶杀人案件特点具有天然的隐蔽性在雇凶杀人案件中,往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犯罪主体,雇主的杀人动机和杀手的杀人行为相分离。雇主尽管与案件有因果关系,但往往因为不在现场或没有作案时间而使自己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在对雇主进行排查时,就可能因为其不具备杀人作案的时间和空间条件,犯罪现场又反映不出与他的关联,因而将其犯罪嫌疑排除,被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日益呈现出智能化、科技化和犯罪手段愈来愈隐蔽、狡猾的特点。司法实践证明,绝大多数的犯罪嫌疑人是运用所掌握的经济业务知识和财务知识作案的,事前有一定的准备,作案后又往往寻找各种借口、采取各种手段予以掩盖,使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发现难、  相似文献   

12.
蔡盛房  晓颖 《检察风云》2012,(24):13-14
近年来,检察机关受理的网络犯罪的案件数量呈逐年递进上升趋势。针对网络犯罪案件呈现出的身份数字化、行为技术化、手段隐蔽化、时空扩大化等特点,日前,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主动适应网络时代,正式出台了具有专业指导意义的《审理网络犯罪案件工作规定》,以探索建立符合网络犯罪规律的办案机制。根据作案手法、犯罪特点和法律适用,"规定"将目前常见的网络犯罪分为5大类,明确每一类案件的审查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3.
抓住行业特点挖出窝案串案张丰年一般而言,犯罪是有规律的,贪贿案件的规律性和行业性特点尤为突出。办案人员如果抓住这一特点,在掌握一定案件线索后,不急于接触嫌疑人,而是从分析贪污贿赂犯罪的行业规律人手,充分了解该行业该类型犯罪的作案手法、环节和过程等细节...  相似文献   

14.
团伙案件答辩方法潘教平实践中通常所说的团伙犯罪,是指介于集团犯罪与一般共同犯罪之间的共同犯罪形式。由于它一般具有被告人多、罪名多、作案次数多,犯罪时间长、案情复杂等特点,使得对于团伙案件的法庭辩论,新同志往往担忧害怕,不敢大胆应战,一些老同志亦心有畏...  相似文献   

15.
贪污贿赂犯罪是社会腐败现象的重要表现之一,检察机关肩负着同贪污贿赂犯罪作斗争的特殊使命,面对当前犯罪活动智能化趋势和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作案更加突出,犯罪手段日益翻新,犯罪活动更加隐蔽,用一般手段难以突破案件和发现证据的特点,要求检察机关在办理贪污贿赂案件时,要克服盲目性.  相似文献   

16.
现场模糊手印是指在普通光线下虽可见手印印痕,但不易或不能分辨乳突线与犁沟线痕及其特征的一种现场手印;而残缺手印是指现场手印中仅出现手指、指节和手掌某一小部分的手印。对犯罪现场模糊、残缺手印作科学分析与检验,有助于侦查部门准确判断案件性质、犯罪人数、作案过程、个人特点等;根据其特殊规律可缩小样本手印的搜集范围,帮助我们确定侦查方向、明确比对重点对象、加快对指纹库的查询速度;为案件诉讼提供科学的鉴定意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城区中砸汽车车窗玻璃,拎包盗窃财物的案件呈大幅度上升趋势。2005年~2006年,笔者据不完全统计,仅湖北省咸宁市和武汉市江夏区,发生此类案件就有数十起。案件多系流窜作案,案犯2人结伙在甲地作案,作案后逃往乙地。作案时,一人驾驶二轮摩托车在现场附近接应,另一人持弹弓用钢珠射破汽车玻璃后拎包迅速逃离现场。逃往乙地途中,将包及包内其它物品丢弃。由于流窜作案,加之案犯具有一定反侦查伎俩,因而破案难度较大。即使现行抓获,也很难有证据来锁定其犯罪。因此,在此类案件现场勘查中,如何发现和提取案犯作案时遗留的指纹,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两抢“犯罪团伙化趋势明显,团伙犯罪的能量和效率大于单独或合伙作案。近年来破获的“两抢“案件有以下特点:组织形式极端松散部分团伙作案前临时纠合,没有详细的预谋,成员间因偶然机会相识,平时联系少,出于共同目的和利益临时纠合实施犯罪,互不知晓真实姓名,更不用说是详细情况,作案时只  相似文献   

19.
1案件简介 一段时间,某地连续发生撬盗企业保险柜案件,犯罪嫌疑人戴手套作案,作案后清理现场,现场能够提取的痕迹物证很少,且作案没有固定时间和规律,给案件的侦破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技术员在多起撬盗保险柜案件现场发现两种撬压痕迹,其线条状痕迹  相似文献   

20.
系列侵财案件的发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化特点,作案人员多来自相对特定的区域.地域性高危人群的各成员成长在相似的地域环境以及生活习俗中,以血缘、亲缘关系为纽带,具有作案类型固定、作案手段稳定等特点.所以,在系列侵财案件侦查中可以通过对犯罪人进行地域种属认定,缩小侦查范围.基于种属认定原理的地域性高危人群分析研判模式以确定作案人地籍范围为目标,实现了系列案件破案难题的层次化化解,为在新时期条件下打击此类犯罪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